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理念
1、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兴趣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基于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趋向性,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或活动产生深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思考,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因此,教学时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2、主体参与,實践体验。新课标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让他们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二、设计思路
1、从学生的生活和学情实际出发
作为一个学生,来到学校获取知识,从中享受学习快乐是他们的第一需要。“虚心好学”既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开端又是他获取更多知识的金钥匙,更是他们以后学习的终生需求。为此,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求知态度,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要把它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但是,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行为。因为学生受年龄、阅历等限制,不知道该怎么做。为此,我设计了具有阶梯形的教学目标:学懂虚心好学的名言警句,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座右铭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虚心好学的乐趣。在自我实践体验中,享受“虚心好学”的实实在在的乐趣,达到行为目标:在学习中主动乐意地向别人请教,学会勤思好问。
2、创设教学情景,调动积极情感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渴望自己有知识,有好成绩也是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和最企盼的。因此,在揭题前引起悬念“你们想让自己更聪明、进步最快吗?你达到这一目标的法宝又是什么呢?”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动机。教学中引用学生所崇拜的伟人、名人、科学家和学生身边榜样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只有勤奋和虚心才能有所成就,没有别的办法。只要学生明白了“虚心好学是正确的求知态度”,突破了重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实践体验,知行结合
明白事理并不等于掌握,也很难等同于应用,特别是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因此从奥数班几个同学真实的学习生活入手,澄清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好问不等于事事依赖别人、不动脑;不问不敢质疑不等于没有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好学的实践机会就在咱们身边。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懂得“勤学好问”的方法:有疑难,做记号;找资料,多思考;敢质疑,问到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4、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消除心理障碍
积极进取,虚怀若谷,豁达大度,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品质。在设计过渡语、评价学生时多予鼓励、启迪和赞赏。针对学生“怕别人说笨,不敢问”的实际,我设计了“谁都会遇到困难,没有遇到困难的人是没有的”的案例,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让他们懂得“肯问人者才最聪明”,鼓励他们多问,创设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三、设计过程
1、教学目标
⑴懂得虚心好学是正确的求知态度,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⑵学懂虚心好学的名言警句,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⑶解决自己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困难,体验虚心好学的乐趣。
⑷在学习中乐意主动向别人请教,学会勤思好问。
2、教学重点
⑴感知伟人、名言中的虚心好学,从中懂得正确的求知学习态度。⑵在平时的学习中能虚心好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难点
把虚心好学的求学态度与平时的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培养习惯,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4、教学准备
⑴课前收集一些古今中外虚心好学的故事及警句格言。
⑵了解学生中虚心好学的典型事例及存在的问题。
⑶准备有关的音像教材。
5、教学时间
一课时
6、教学流程
⑴介绍孔子,提疑揭趣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你的爷爷小时候进学堂的第一事吗?(拜孔子像)
②课件出示孔子像。
③进学堂学习,为什么要拜孔子像?(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记录他的言行、思想的《论语》,后人评价极高,有半部《论语》平天下之说。)
④他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信大家读了本课一定会找到答案。(让学生了解孔子、崇拜孔子,为后文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作铺垫。)
⑵学文明理,了解孔子虚心好学的学风
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a、孔子拜哪些人为师?
b、跋异怎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②交流反馈:
a、跋异小小年纪聪明,提出的问题难倒了孔子,而他能解答。
b、你们提过什么问题?难倒过什么人?
③你能解答这四种东西是什么吗?(只要有根据,及时肯定、表扬、拜学生为师,在教学中培养虚心求学氛围,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④小结:学习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
a、一个大教育家拜小人物为师有何感想?
b、孔子这样做也这样教育我们。(其名言)
c、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每个人的优点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你想聪明吗?你想进步更快吗?你的法宝是什么呢?(交流汇报:虚心好学)
⑶榜样引路,提高认识
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虚心好学的。
a、毛泽东向艾思请教的故事。
b、《好榜样钱学森》录像片段。
c、他们令人注目的成就是怎么取得的?(肯问人者最聪明,不懂装懂最愚蠢。虚心好学,不懂就问)
⑷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谁都会遇到过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的自卑、虚荣心理,问懂了对自己才会有帮助。“肯问人者才聪明,不问人者,白发到老仍无知”。
⑸知行结合,贵在坚持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只有做记号,找资料,多思考,问到底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边学边问知识多,问遍万家成学问。(以此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⑹板书设计(略)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君县梦云乡中心小学)
1、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兴趣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基于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趋向性,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或活动产生深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思考,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因此,教学时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2、主体参与,實践体验。新课标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让他们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二、设计思路
1、从学生的生活和学情实际出发
作为一个学生,来到学校获取知识,从中享受学习快乐是他们的第一需要。“虚心好学”既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开端又是他获取更多知识的金钥匙,更是他们以后学习的终生需求。为此,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求知态度,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要把它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但是,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行为。因为学生受年龄、阅历等限制,不知道该怎么做。为此,我设计了具有阶梯形的教学目标:学懂虚心好学的名言警句,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座右铭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虚心好学的乐趣。在自我实践体验中,享受“虚心好学”的实实在在的乐趣,达到行为目标:在学习中主动乐意地向别人请教,学会勤思好问。
2、创设教学情景,调动积极情感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渴望自己有知识,有好成绩也是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和最企盼的。因此,在揭题前引起悬念“你们想让自己更聪明、进步最快吗?你达到这一目标的法宝又是什么呢?”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动机。教学中引用学生所崇拜的伟人、名人、科学家和学生身边榜样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只有勤奋和虚心才能有所成就,没有别的办法。只要学生明白了“虚心好学是正确的求知态度”,突破了重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实践体验,知行结合
明白事理并不等于掌握,也很难等同于应用,特别是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因此从奥数班几个同学真实的学习生活入手,澄清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好问不等于事事依赖别人、不动脑;不问不敢质疑不等于没有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好学的实践机会就在咱们身边。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懂得“勤学好问”的方法:有疑难,做记号;找资料,多思考;敢质疑,问到底。以此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4、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消除心理障碍
积极进取,虚怀若谷,豁达大度,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品质。在设计过渡语、评价学生时多予鼓励、启迪和赞赏。针对学生“怕别人说笨,不敢问”的实际,我设计了“谁都会遇到困难,没有遇到困难的人是没有的”的案例,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让他们懂得“肯问人者才最聪明”,鼓励他们多问,创设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三、设计过程
1、教学目标
⑴懂得虚心好学是正确的求知态度,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⑵学懂虚心好学的名言警句,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⑶解决自己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困难,体验虚心好学的乐趣。
⑷在学习中乐意主动向别人请教,学会勤思好问。
2、教学重点
⑴感知伟人、名言中的虚心好学,从中懂得正确的求知学习态度。⑵在平时的学习中能虚心好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难点
把虚心好学的求学态度与平时的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培养习惯,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4、教学准备
⑴课前收集一些古今中外虚心好学的故事及警句格言。
⑵了解学生中虚心好学的典型事例及存在的问题。
⑶准备有关的音像教材。
5、教学时间
一课时
6、教学流程
⑴介绍孔子,提疑揭趣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你的爷爷小时候进学堂的第一事吗?(拜孔子像)
②课件出示孔子像。
③进学堂学习,为什么要拜孔子像?(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记录他的言行、思想的《论语》,后人评价极高,有半部《论语》平天下之说。)
④他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信大家读了本课一定会找到答案。(让学生了解孔子、崇拜孔子,为后文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作铺垫。)
⑵学文明理,了解孔子虚心好学的学风
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a、孔子拜哪些人为师?
b、跋异怎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②交流反馈:
a、跋异小小年纪聪明,提出的问题难倒了孔子,而他能解答。
b、你们提过什么问题?难倒过什么人?
③你能解答这四种东西是什么吗?(只要有根据,及时肯定、表扬、拜学生为师,在教学中培养虚心求学氛围,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④小结:学习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
a、一个大教育家拜小人物为师有何感想?
b、孔子这样做也这样教育我们。(其名言)
c、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每个人的优点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你想聪明吗?你想进步更快吗?你的法宝是什么呢?(交流汇报:虚心好学)
⑶榜样引路,提高认识
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虚心好学的。
a、毛泽东向艾思请教的故事。
b、《好榜样钱学森》录像片段。
c、他们令人注目的成就是怎么取得的?(肯问人者最聪明,不懂装懂最愚蠢。虚心好学,不懂就问)
⑷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谁都会遇到过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的自卑、虚荣心理,问懂了对自己才会有帮助。“肯问人者才聪明,不问人者,白发到老仍无知”。
⑸知行结合,贵在坚持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只有做记号,找资料,多思考,问到底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边学边问知识多,问遍万家成学问。(以此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⑹板书设计(略)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君县梦云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