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
2013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高职艺术专业‘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BCB13024]。
作者简介
沈 杨(1982—),女 ,安徽肥西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摘 要:本文以室内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两门课程教学为例,阐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按照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以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参照系,通过多种手段创新理论教学;同时注重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跨界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每位学生自身潜能。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两种形式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职业;角色;创意;跨界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课程的探索,对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任务、产品等实践性要素纷纷进入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领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艺术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有所不同,它既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有着艺术教育本身的特色,如果只强调技能,会使艺术专业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受到阻碍,如果只强调艺术,又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不相符合。正是基于这一状况,在项目主题式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双轨并行的指导思想,即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有章节的划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室内设计师的素养,从“市场、宣传、设计、技术”四个方面为出发点,脚踏实地进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发挥每一门课程应有的作用。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设计入门课程之一,是教学环节中较早全面阐述室内设计的定义、介绍设计师素养和室内设计原理的理论研究课程,它是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全面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职责和基本技能的入门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可是在近几年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体会到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基本知识、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设计文化修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光有实践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工人,而设计师不仅具有绘图功底,更重要的是对设计的责任意识,要有丰富的涵养,精湛的技艺源于生活积淀和个人品质修炼。因此,一些涉及传统文化、素质拓展、大师研究的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艺术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理解力和思考力都较为欠缺,学习主动性不足,这一切给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都带来极大地困扰。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与热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课程学习,是笔者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辛辛苦苦讲45分钟,讲很多内容,学生听过就忘,不如抓住一个重点,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记住一个要点,懂得一个道理,或者创新意识得到增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主题式教学思想将课程设计成一个个主题工作任务,然后围绕主题任务,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深刻地体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意义。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1.说讲结合,明确目的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特别是新生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结构是不了解的,对于为什么学这门课,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问题是不清楚的,特别是一些艺术课程之间是串联关系,如果单纯地只学习某一门课程,就像是盲人摸象,最终的结果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到了课程设计阶段,才恍然大悟,后悔当初没有用心学习,但为时已晚,往往只能应付了事。
说讲结合,就是把说课变为讲课,将教师在专业活动中与同行交流的教学设计稍加改动,变为课程的第一讲内容——学前导航,使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有清晰的认知,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角色扮演,调动兴趣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向职业角色的转换。“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百余人的合班课,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课堂的理论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学习,是笔者一直探索并为之努力的事情。在讲到与客户洽谈沟通时,提前布置同学们课下编写剧本、排练小品,课上再现家装展览会现场、新房交付现场、装饰公司现场等不同场合与客户沟通洽谈的情景,扮演角色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客户、业务经理、设计师等,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将家装工程的承接形式、与客户洽谈的准备、沟通技巧等所需理解的知识内容生动、立体、透彻地展现出来,这种角色体验让表演者和观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认识到装饰设计是一门服务行业,设计师除了做好设计,还要有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理解了客户沟通的重要性,设计师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立彼此的信任,以及对客户的经济情况、性格、职业、年龄、家庭组成等信息搜集的重要性。
3.你来我往,自主学习
对于一些大众所熟知的内容如设计风格一章,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课上汇报与讨论,交流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信息整理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将他人的信息变为了自己的信息,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内容,则在课堂讨论之后再布置相应的案例收集与汇报。在课程设计阶段,这种设计交流次数则更加频繁,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的观点可以集中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除了课堂交流,课下交流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充分利用自媒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通过微博、微信、微课的三微教学法,将室内设计的潮流、前沿、行业动态等进行传播,特别是建立了平台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自发组织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
4.跨界思维,创意训练
跨界是当今设计界一个新锐的设计态度和设计方式,跨界(crossover)在英文中的的原意是“转型、转向”,后引申为不同领域间的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通过跨界思维,在继承所跨之界各自的优秀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创造性价值。
(1)从影视剧的室内场景中分析设计案例。跨界思维不仅可以运用在原创设计上,也能够运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电影和电视是社会的浓缩和历史的再现,提供给我们琳琅满目的场景资源,风格多样、类型多种,涵盖面广是任何一本专业书籍无法给予我们的。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先从当时流行的影视剧中选择,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例如,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期间,选择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观看节选片段,将案例由静止的图像转为动态图像,讨论的热烈程度会大大增加。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居住空间时,将他们想象成业主,从职业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性格的对比展开,进而分析室内风格的选择、色彩的运用、材质的表现,等等。待学生们进入状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片、历史片等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借助图像媒介改变室内设计创意思维方式。“世界已由图像符号组成,我们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广告等大众传媒的过滤,接收到的是一个被解体、并置、杂乱的图像世界。”这也成为了不少设计师利用图像媒介进行室内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之一。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方振华,在他的工作室,找不到一本关于室内设计的书籍,都是一些服装、平面、产品的杂志,等等。用他的话说,看别人的设计,永远只能走在别人的后面,无法超越。他从一双皮鞋的照片中能找到KTV设计的灵感,从一双塑料拖鞋上能想象到空间的造型,从一件带纱的文胸上设计出把窗帘放在外、窗纱放在内的新的窗帘形式。可以看出,日常接触到的生活图像都可以是设计创作的素材。
在借助图像媒介之后,我们就找到了开启每位学生自身潜能的钥匙,具有设计想象力就不再是个别人的特异功能,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室内设计原创的要领。
四、总结
通过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我们发现,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思想并行不悖,艺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不能丧失艺术教育的特色也不能丢掉职业教育的根本,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不能只顾眼前,更要把眼光放远,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 葳,李海冰.感性教育与人文氛围——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装饰,2014(04).
[2]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邱晓葵.居住空间设计营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彭 军.第六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特色课程实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2013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高职艺术专业‘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BCB13024]。
作者简介
沈 杨(1982—),女 ,安徽肥西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摘 要:本文以室内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两门课程教学为例,阐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按照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以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参照系,通过多种手段创新理论教学;同时注重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跨界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每位学生自身潜能。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两种形式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职业;角色;创意;跨界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课程的探索,对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任务、产品等实践性要素纷纷进入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领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艺术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有所不同,它既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有着艺术教育本身的特色,如果只强调技能,会使艺术专业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受到阻碍,如果只强调艺术,又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不相符合。正是基于这一状况,在项目主题式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双轨并行的指导思想,即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有章节的划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室内设计师的素养,从“市场、宣传、设计、技术”四个方面为出发点,脚踏实地进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发挥每一门课程应有的作用。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设计入门课程之一,是教学环节中较早全面阐述室内设计的定义、介绍设计师素养和室内设计原理的理论研究课程,它是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全面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职责和基本技能的入门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可是在近几年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体会到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基本知识、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设计文化修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光有实践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工人,而设计师不仅具有绘图功底,更重要的是对设计的责任意识,要有丰富的涵养,精湛的技艺源于生活积淀和个人品质修炼。因此,一些涉及传统文化、素质拓展、大师研究的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艺术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理解力和思考力都较为欠缺,学习主动性不足,这一切给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都带来极大地困扰。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与热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课程学习,是笔者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辛辛苦苦讲45分钟,讲很多内容,学生听过就忘,不如抓住一个重点,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记住一个要点,懂得一个道理,或者创新意识得到增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主题式教学思想将课程设计成一个个主题工作任务,然后围绕主题任务,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深刻地体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意义。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1.说讲结合,明确目的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特别是新生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结构是不了解的,对于为什么学这门课,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问题是不清楚的,特别是一些艺术课程之间是串联关系,如果单纯地只学习某一门课程,就像是盲人摸象,最终的结果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到了课程设计阶段,才恍然大悟,后悔当初没有用心学习,但为时已晚,往往只能应付了事。
说讲结合,就是把说课变为讲课,将教师在专业活动中与同行交流的教学设计稍加改动,变为课程的第一讲内容——学前导航,使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有清晰的认知,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角色扮演,调动兴趣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向职业角色的转换。“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百余人的合班课,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课堂的理论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学习,是笔者一直探索并为之努力的事情。在讲到与客户洽谈沟通时,提前布置同学们课下编写剧本、排练小品,课上再现家装展览会现场、新房交付现场、装饰公司现场等不同场合与客户沟通洽谈的情景,扮演角色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客户、业务经理、设计师等,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将家装工程的承接形式、与客户洽谈的准备、沟通技巧等所需理解的知识内容生动、立体、透彻地展现出来,这种角色体验让表演者和观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认识到装饰设计是一门服务行业,设计师除了做好设计,还要有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理解了客户沟通的重要性,设计师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立彼此的信任,以及对客户的经济情况、性格、职业、年龄、家庭组成等信息搜集的重要性。
3.你来我往,自主学习
对于一些大众所熟知的内容如设计风格一章,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课上汇报与讨论,交流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信息整理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将他人的信息变为了自己的信息,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内容,则在课堂讨论之后再布置相应的案例收集与汇报。在课程设计阶段,这种设计交流次数则更加频繁,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的观点可以集中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除了课堂交流,课下交流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充分利用自媒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通过微博、微信、微课的三微教学法,将室内设计的潮流、前沿、行业动态等进行传播,特别是建立了平台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自发组织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
4.跨界思维,创意训练
跨界是当今设计界一个新锐的设计态度和设计方式,跨界(crossover)在英文中的的原意是“转型、转向”,后引申为不同领域间的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通过跨界思维,在继承所跨之界各自的优秀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创造性价值。
(1)从影视剧的室内场景中分析设计案例。跨界思维不仅可以运用在原创设计上,也能够运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电影和电视是社会的浓缩和历史的再现,提供给我们琳琅满目的场景资源,风格多样、类型多种,涵盖面广是任何一本专业书籍无法给予我们的。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先从当时流行的影视剧中选择,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例如,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期间,选择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观看节选片段,将案例由静止的图像转为动态图像,讨论的热烈程度会大大增加。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居住空间时,将他们想象成业主,从职业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性格的对比展开,进而分析室内风格的选择、色彩的运用、材质的表现,等等。待学生们进入状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片、历史片等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借助图像媒介改变室内设计创意思维方式。“世界已由图像符号组成,我们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广告等大众传媒的过滤,接收到的是一个被解体、并置、杂乱的图像世界。”这也成为了不少设计师利用图像媒介进行室内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之一。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方振华,在他的工作室,找不到一本关于室内设计的书籍,都是一些服装、平面、产品的杂志,等等。用他的话说,看别人的设计,永远只能走在别人的后面,无法超越。他从一双皮鞋的照片中能找到KTV设计的灵感,从一双塑料拖鞋上能想象到空间的造型,从一件带纱的文胸上设计出把窗帘放在外、窗纱放在内的新的窗帘形式。可以看出,日常接触到的生活图像都可以是设计创作的素材。
在借助图像媒介之后,我们就找到了开启每位学生自身潜能的钥匙,具有设计想象力就不再是个别人的特异功能,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室内设计原创的要领。
四、总结
通过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我们发现,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思想并行不悖,艺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不能丧失艺术教育的特色也不能丢掉职业教育的根本,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不能只顾眼前,更要把眼光放远,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 葳,李海冰.感性教育与人文氛围——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装饰,2014(04).
[2]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邱晓葵.居住空间设计营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彭 军.第六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特色课程实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