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语文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阅读就是它的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语文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有的时候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漠视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时间读,没有方法读,没有兴趣读,没有好书读。
首先,没有时间读。课堂上,有的老师为完成预设、展示素质等目的,任意压缩学生阅读的时间,甚至有时候在学生根本没有读完课文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提问、讨论、赏析等教学环节。毋庸质疑,在没有足够阅读时间的情况下,学生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怎么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呢?即便是刚刚进入角色,又会马上被老师的下一个环节拉了回来。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不但无效而且有害!课后,很多老师没有制定并实施一个科学的语文作业计划,依然沿用“应试教育”时代的作业模式,给学生印发大量的课时练、周练、单元测试等试卷,大大加重了学生的不合理课业负担,这是严重背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精神的。如果学生每天课后都有着做不完的语文试卷,又哪里有时间去读书呢?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作保障,那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一切目标要求将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没有方法读。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厚积方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这一思想贯穿在各个学段之中:“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主要依靠阅读,语文界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熟读为主比以讲析为中心的效果好。”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照搬教参,拼命讲解课文,而是应当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积累语言,形成语感,体验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教师对文章的讲析应当是精当的而不是冗长的,应当是启发式而不是灌输式,应当是因材施教、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完教材。语文老师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讲解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扼杀。不少学生喜欢购买一本教材详解,用它在语文课上应付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退化了,文学思维僵化了,就再也不会读书了。这种不良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尤其突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借助工具书,而是借助《××文言文全译》死记硬背。这不能不说是部分语文老师的失职、误导。
再次,没有兴趣读。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疲于应付大量的语文作业,没有读书的时间,就没有读书的心境;苦于死记硬背教材解析,没有读书的快乐,就没有读书的欲望。与此同时,动漫、网络游戏、快餐文化泛滥,极大满足了学生课外生活的需求,他们哪里还有什么兴趣读书呢?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亲近母语,亲近名著,让他们喜欢书香,以书为友,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吧——为自己的生命奠基!
最后,没有好书读。从学生自身来说,爱书、买书、藏书的学生不多,学生之间传阅的课外书中,充斥着许多质量不高甚至是不健康的出版物。从学校方面来说,图书室、阅览室使用情况普遍不好,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好书不是真的没有,而是被摆在了书架上!《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背诵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5万字。”这对许多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阅读教学的现状警示我们:不论语文的内容有多广阔,不论语文和其他学科有着多少联系,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阅读才是语文的根!语文课的其他所有目标都要靠这个根汲取语言艺术营养。否则,语文将成为无本之木,如何能孕育天下桃李?■
参考文献:
1.刘永康主编.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首先,没有时间读。课堂上,有的老师为完成预设、展示素质等目的,任意压缩学生阅读的时间,甚至有时候在学生根本没有读完课文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提问、讨论、赏析等教学环节。毋庸质疑,在没有足够阅读时间的情况下,学生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怎么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呢?即便是刚刚进入角色,又会马上被老师的下一个环节拉了回来。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不但无效而且有害!课后,很多老师没有制定并实施一个科学的语文作业计划,依然沿用“应试教育”时代的作业模式,给学生印发大量的课时练、周练、单元测试等试卷,大大加重了学生的不合理课业负担,这是严重背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精神的。如果学生每天课后都有着做不完的语文试卷,又哪里有时间去读书呢?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作保障,那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一切目标要求将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没有方法读。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厚积方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这一思想贯穿在各个学段之中:“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主要依靠阅读,语文界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熟读为主比以讲析为中心的效果好。”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照搬教参,拼命讲解课文,而是应当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积累语言,形成语感,体验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教师对文章的讲析应当是精当的而不是冗长的,应当是启发式而不是灌输式,应当是因材施教、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完教材。语文老师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讲解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扼杀。不少学生喜欢购买一本教材详解,用它在语文课上应付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退化了,文学思维僵化了,就再也不会读书了。这种不良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尤其突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借助工具书,而是借助《××文言文全译》死记硬背。这不能不说是部分语文老师的失职、误导。
再次,没有兴趣读。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疲于应付大量的语文作业,没有读书的时间,就没有读书的心境;苦于死记硬背教材解析,没有读书的快乐,就没有读书的欲望。与此同时,动漫、网络游戏、快餐文化泛滥,极大满足了学生课外生活的需求,他们哪里还有什么兴趣读书呢?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亲近母语,亲近名著,让他们喜欢书香,以书为友,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吧——为自己的生命奠基!
最后,没有好书读。从学生自身来说,爱书、买书、藏书的学生不多,学生之间传阅的课外书中,充斥着许多质量不高甚至是不健康的出版物。从学校方面来说,图书室、阅览室使用情况普遍不好,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好书不是真的没有,而是被摆在了书架上!《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背诵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5万字。”这对许多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阅读教学的现状警示我们:不论语文的内容有多广阔,不论语文和其他学科有着多少联系,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阅读才是语文的根!语文课的其他所有目标都要靠这个根汲取语言艺术营养。否则,语文将成为无本之木,如何能孕育天下桃李?■
参考文献:
1.刘永康主编.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