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提高阅读能力,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并提高些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浅显地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励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首先,针对小学生阅读了课外读物,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利用早晨诵读时间,让学生轮流阅读自己的读书笔记,摘抄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语段等,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课外自觉认真阅读,通过朗诵,讲故事比赛,在班级里引发读书的热潮,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根据阅读内容,自编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阅读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分析、表演,以及合作的能力,结合阅读后的感悟观点,开展有趣的辩论赛。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了读书成果,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的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语言发展,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同时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宋词,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感也就逐步生成,这样积累越多,语感不断得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言也就形成了。
二、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着兴趣而毫无目的地阅读,其目的与意义不得而知。有的学生只凭这兴趣,凡是感兴趣的內容就如走马观花地读,如果不懂得积累、吸取,对于写作来说就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懂得知识的积累运用,我们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类与地球和自然的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的书籍或者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阅读。
(2)精读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来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录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性。
(5)写心得体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三、结语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眼界开阔;读书越多,精神就愈加健康勇敢。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改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开拓渠道,创设各种时机,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教会多种方法,让学生常常徜徉在书海之中,去积累词汇,去亲近母语,从而吐香人间。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励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首先,针对小学生阅读了课外读物,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利用早晨诵读时间,让学生轮流阅读自己的读书笔记,摘抄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语段等,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课外自觉认真阅读,通过朗诵,讲故事比赛,在班级里引发读书的热潮,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根据阅读内容,自编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阅读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分析、表演,以及合作的能力,结合阅读后的感悟观点,开展有趣的辩论赛。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了读书成果,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的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语言发展,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同时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宋词,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感也就逐步生成,这样积累越多,语感不断得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言也就形成了。
二、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着兴趣而毫无目的地阅读,其目的与意义不得而知。有的学生只凭这兴趣,凡是感兴趣的內容就如走马观花地读,如果不懂得积累、吸取,对于写作来说就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懂得知识的积累运用,我们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类与地球和自然的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的书籍或者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阅读。
(2)精读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来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录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性。
(5)写心得体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三、结语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眼界开阔;读书越多,精神就愈加健康勇敢。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改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开拓渠道,创设各种时机,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教会多种方法,让学生常常徜徉在书海之中,去积累词汇,去亲近母语,从而吐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