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探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认为教学改革是理念和措施同时进行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应该重视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播,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措施上我们采用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根据我们的具体实践来看,四川大学的这种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思想 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41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Summ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 "Large Classes Teaching, Small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Reform
YU Lu, QIN Shaohua
(School of Economic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 By teaching examples to discuss teaching reform of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that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reform and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read of economic ideas and methods,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in teaching the measures we adopt Sichuan University "large classes teaching, small class discussion" model. According to our specific practice, this kind of teaching reform Sichuan University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hinking; method; innovation
0 引言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大同小异,这也是中国长久以来中小学和本科教学的习惯。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大,然而弊端也非常明显,即以牺牲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代价。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有其独特的思想性的一面,在讲授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向同学们传授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这样更符合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学的教学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应该在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传授经济学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下文分六个部分具体讨论我们的教学改革。其中将重点谈到四川大学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的教学改革,以及这个改革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 何为“西方经济学”
在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之前,有必要对“西方经济学”这个概念做简单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一词是中国人独创,事实上不存在所谓“西方经济学”,也不存在“东方经济学”,经济学即是经济学,和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一样是一个无国界的概念。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和“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然而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就叫做政治经济学。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就是现代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相对而论,像钱颖一教授说的那样“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①经济学通常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比如国内常见的萨缪尔森版的《经济学》, 有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也是分为上下册,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
一般来说,“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内容包括市场价格的决定、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生产者的行为选择(包括生产要素的选择)、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竞争(包括初步的博弈论)、初步的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民收入相关概念及决定、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等等。
2 参考教材及阅读书目
由于过去的教学理念是围绕考试的“知识传播型”教学,所以老师和学生们在选择教材方面偏重简约和单一,即一本教材解决全部问题,而且偏爱那种知识罗列(一目了然)型的国内教材,②不喜欢循序渐进引导型的国外教材,这其实是偏离了教学的正轨。教学应该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单是学会原理,还要学会应用。因此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一套多媒体课件,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和观点,老师有义务告诉学生、学生也有权利自主思考。因此在课程参考教材的选择上,本文作者所担任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这样安排的,除了平时的习题练习以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5版)为主外,我们还鼓励同学们查阅其他教材,比如:《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 《经济学》(第4版,斯蒂格利茨)、《微观经济学》(第8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第2版,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2版,克鲁格曼)等等。 除了教材的阅读多元化以外,我们也注重经济学经典著作的阅读。教材里面提到的知识、原理、思想都是来源于一个个经济学家的贡献,他们最初是怎么研究的?得出那样的结论有什么背景和前提?这类问题可能在以说教为主的教材里面找不到答案,因此直接阅读原著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经济学原理,也是养成经济学素养的必要环节。同时我们也推荐同学们阅读有关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著作,比如:《经济思想史:伦敦经济学院讲演录》(罗宾斯)、《经济理论的回顾》(马克·布劳格)、《经济分析史》(一、二、三卷,熊彼特)。另外,有关数学在经济学上应用的相关著作我们也推荐同学们多读一读,比如《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蒋中一)、《经济学中的数学》(西蒙)、《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高山晟)等。
3 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来源于教育理念,大学教学受高等教育的影响。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立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和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百年的历史。高等教育在民国时期的理念是自主发展, 而在1949年后主要是服从发展的需要,后者可以称之为“适应论”,即突出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理念。在“适应论”的理念下,大学课堂只讲授对社会发展“有用”的,而不讲授“无用”的,比如1949年后全国大学院系调整,突出理工科,削减文史艺术类,为的就是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发展。不可否认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适应论”破坏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追求片面的“有用”而忽视所谓的“无用”,造成了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的不和谐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统一的局面。
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理念要破除“适应论”、“功利主义”的束缚,与此同时教学理念上也要打破“适应论”、“功利主义”的束缚。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来说,经济学原理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学会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所以在课程讲授上我们突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上我们采用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即主讲教师负责讲授主要的知识内容,助理教师负责同学们课下的研讨。
4 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介绍
四川大学从2012年春季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具体实施措施是设置“研究生助教岗位”,由主讲教师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并承担大班教学工作,研究生助教负责组织小班研讨。授课和研讨均在正常课堂教学时段进行。主讲教师负责研究生助教的指导、任务分派和业绩考核。助教工作职责包括:(1)根据教师要求随堂听课,并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2)组织学生进行小班研讨、集体自习、集中答疑、辅导习题等与课程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3)日常学习管理,包括协助教师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等。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首批纳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期末平均成绩明显提升,在由研究生助教负责的“小班研讨”中,同学们的表现也十分出色,课下积极准备,课上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充分说明我们实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会继续深入开展,还要向更多的课程推广。
5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实例演示
2013年秋季本文作者担任四川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宏观部分的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是每周由主讲教师讲授一次课程(三个小节),由助理教师负责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答疑,并在每周的周末开设习题(答疑)课和研讨课,习题课主要以同学们的作业为主,做适当的延伸,同时负责解答同学们关于课程学习的疑惑;而研讨课是“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锻炼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每次研讨课之前,助理教师负责把讨论的主题告诉大家,讨论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课堂中的所学内容,也可以是所学内容的延伸或者运用。
举例来说,宏观经济学首先介绍经济数据方面的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以及相关数据,其中重点是关于GDP的部分,即国民收入核算。主讲教师循序渐进地讲授宏观数据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些数据的算法、含义、优缺点等,并且结合各种教材的说法,分析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这样的讲授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且留有思考的空间,课下同学们可以对课上的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关于经济数据的问题,我们的讨论题目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优缺点”,事先跟同学们定下这个题目,留有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期间同学们可以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新闻报道,也可以做一些问卷调查,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组成小组进行内部讨论,在讨论课上50个同学被分为两组,分别谈论“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优点”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缺点”,在同学们发言之前助教老师做一个引题,简单介绍这个问题的含义和一些注意事项,接着就是同学们的具体讨论。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从发言的内容看他们确实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将他们的发言内容整理如下:
针对GDP核算的优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看法:把经济运行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定量化了,使我们能够判断经济运行的好坏,而不是停留在表象的观察上。虽然GDP不是完美的衡量指标,但是没有比GDP更好地反映经济运行好坏的指标了,GDP这个指标是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论证,国内外一致认可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它。GDP的测算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每一种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范围。比如支出法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针对GDP核算的缺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看法:GDP测算时容易忽略一些经济活动。比如家庭生产性劳动、农村瓜果蔬菜交易(不交税,无法测算,只能估算)、黑市交易、官员贪污受贿等,这些活动不容易测算,即使纳入考虑范围,也只能依靠估算,误差较大。经济运行好坏不能只看GDP的大小,还得结合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具体的分析,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政府和民众特别重视的不是GDP的多少,而是失业率的大小,每一个劳动者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很好地就业;再比如一些非洲国家,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这时候他们关心的就是把通货膨胀率降下来。所以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GDP掩盖了一些民生问题,使得一些地方官僚唯GDP是从,不顾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就业、住房、入学、医疗等等,为了一个GDP上的数字忽视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可悲的,造成发展观念上的扭曲。
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激烈讨论,同学们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叙述层面,也不再仅仅是同学们的死记硬背,而是经过一番研究、思考、讨论之后成为同学们自己的知识。这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不但是西方经济学这种基础课程,其他专业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6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
在我们实施教学改革以前,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由主讲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学习,由于教学任务量大,时间紧迫,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堂讲授上面,应有的师生互动和讨论往往被忽视,同时由于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课程的所有工作,因此在批改作业、答疑等方面效率很低,效果很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成绩平平。
而自从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焕然一新,助理教师的加入大大减轻了主讲教师的任务量,使得课堂讲授能够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基本的师生互动和交流也频繁起来,由助理教师负责的批改作业、答疑、组织研讨等更是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成效显著。
因此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课程实施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是十分成功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种教学模式应该继续实行,并在不足之处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另外从整个四川大学来说,我们认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应该推向全校更多的课程。
7 结论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科学之首,社会科学的本质是思想与方法,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授课方式为传授思想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授课方式。这样的做法符合经济学的本质规律,而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符合教学规律也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总结起来,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好处:(1) 改善教学质量。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是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2)改进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一人讲授、学生听课这种模式,而是采用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更科学。(3)为川大精英教育计划作出贡献。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提出了“精英教育”理念,“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这种模式正是精英教育的具体体现。
本文是四川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第六期)研究项目《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项目编号:SCUY00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② 这类教材方便老师讲授,也方便考试复习,但是这不利于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2] 陈学飞,展立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8).
[3] 展立新,陈学飞.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
[4] 蔡宝来.教学改革基本理论研究:问题域、进展及走向[J].教育研究,2008(12).
[5] 赵国栋.关于大学教学理念的形成及理论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9).
[6] 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02(9).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思想 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41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Summ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 "Large Classes Teaching, Small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Reform
YU Lu, QIN Shaohua
(School of Economic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 By teaching examples to discuss teaching reform of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that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reform and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read of economic ideas and methods,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in teaching the measures we adopt Sichuan University "large classes teaching, small class discussion" model. According to our specific practice, this kind of teaching reform Sichuan University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hinking; method; innovation
0 引言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大同小异,这也是中国长久以来中小学和本科教学的习惯。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大,然而弊端也非常明显,即以牺牲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代价。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有其独特的思想性的一面,在讲授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向同学们传授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这样更符合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学的教学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应该在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传授经济学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下文分六个部分具体讨论我们的教学改革。其中将重点谈到四川大学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的教学改革,以及这个改革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 何为“西方经济学”
在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之前,有必要对“西方经济学”这个概念做简单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一词是中国人独创,事实上不存在所谓“西方经济学”,也不存在“东方经济学”,经济学即是经济学,和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一样是一个无国界的概念。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和“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然而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就叫做政治经济学。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就是现代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相对而论,像钱颖一教授说的那样“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①经济学通常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比如国内常见的萨缪尔森版的《经济学》, 有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也是分为上下册,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
一般来说,“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内容包括市场价格的决定、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生产者的行为选择(包括生产要素的选择)、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竞争(包括初步的博弈论)、初步的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民收入相关概念及决定、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等等。
2 参考教材及阅读书目
由于过去的教学理念是围绕考试的“知识传播型”教学,所以老师和学生们在选择教材方面偏重简约和单一,即一本教材解决全部问题,而且偏爱那种知识罗列(一目了然)型的国内教材,②不喜欢循序渐进引导型的国外教材,这其实是偏离了教学的正轨。教学应该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单是学会原理,还要学会应用。因此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一套多媒体课件,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和观点,老师有义务告诉学生、学生也有权利自主思考。因此在课程参考教材的选择上,本文作者所担任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这样安排的,除了平时的习题练习以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5版)为主外,我们还鼓励同学们查阅其他教材,比如:《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 《经济学》(第4版,斯蒂格利茨)、《微观经济学》(第8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第2版,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2版,克鲁格曼)等等。 除了教材的阅读多元化以外,我们也注重经济学经典著作的阅读。教材里面提到的知识、原理、思想都是来源于一个个经济学家的贡献,他们最初是怎么研究的?得出那样的结论有什么背景和前提?这类问题可能在以说教为主的教材里面找不到答案,因此直接阅读原著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经济学原理,也是养成经济学素养的必要环节。同时我们也推荐同学们阅读有关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著作,比如:《经济思想史:伦敦经济学院讲演录》(罗宾斯)、《经济理论的回顾》(马克·布劳格)、《经济分析史》(一、二、三卷,熊彼特)。另外,有关数学在经济学上应用的相关著作我们也推荐同学们多读一读,比如《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蒋中一)、《经济学中的数学》(西蒙)、《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高山晟)等。
3 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来源于教育理念,大学教学受高等教育的影响。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立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和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百年的历史。高等教育在民国时期的理念是自主发展, 而在1949年后主要是服从发展的需要,后者可以称之为“适应论”,即突出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理念。在“适应论”的理念下,大学课堂只讲授对社会发展“有用”的,而不讲授“无用”的,比如1949年后全国大学院系调整,突出理工科,削减文史艺术类,为的就是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发展。不可否认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适应论”破坏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追求片面的“有用”而忽视所谓的“无用”,造成了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的不和谐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统一的局面。
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理念要破除“适应论”、“功利主义”的束缚,与此同时教学理念上也要打破“适应论”、“功利主义”的束缚。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来说,经济学原理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学会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所以在课程讲授上我们突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上我们采用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即主讲教师负责讲授主要的知识内容,助理教师负责同学们课下的研讨。
4 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介绍
四川大学从2012年春季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具体实施措施是设置“研究生助教岗位”,由主讲教师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并承担大班教学工作,研究生助教负责组织小班研讨。授课和研讨均在正常课堂教学时段进行。主讲教师负责研究生助教的指导、任务分派和业绩考核。助教工作职责包括:(1)根据教师要求随堂听课,并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2)组织学生进行小班研讨、集体自习、集中答疑、辅导习题等与课程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3)日常学习管理,包括协助教师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等。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首批纳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期末平均成绩明显提升,在由研究生助教负责的“小班研讨”中,同学们的表现也十分出色,课下积极准备,课上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充分说明我们实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会继续深入开展,还要向更多的课程推广。
5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实例演示
2013年秋季本文作者担任四川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宏观部分的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是每周由主讲教师讲授一次课程(三个小节),由助理教师负责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答疑,并在每周的周末开设习题(答疑)课和研讨课,习题课主要以同学们的作业为主,做适当的延伸,同时负责解答同学们关于课程学习的疑惑;而研讨课是“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锻炼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每次研讨课之前,助理教师负责把讨论的主题告诉大家,讨论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课堂中的所学内容,也可以是所学内容的延伸或者运用。
举例来说,宏观经济学首先介绍经济数据方面的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以及相关数据,其中重点是关于GDP的部分,即国民收入核算。主讲教师循序渐进地讲授宏观数据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些数据的算法、含义、优缺点等,并且结合各种教材的说法,分析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这样的讲授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且留有思考的空间,课下同学们可以对课上的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关于经济数据的问题,我们的讨论题目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优缺点”,事先跟同学们定下这个题目,留有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期间同学们可以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新闻报道,也可以做一些问卷调查,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组成小组进行内部讨论,在讨论课上50个同学被分为两组,分别谈论“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优点”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缺点”,在同学们发言之前助教老师做一个引题,简单介绍这个问题的含义和一些注意事项,接着就是同学们的具体讨论。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从发言的内容看他们确实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将他们的发言内容整理如下:
针对GDP核算的优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看法:把经济运行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定量化了,使我们能够判断经济运行的好坏,而不是停留在表象的观察上。虽然GDP不是完美的衡量指标,但是没有比GDP更好地反映经济运行好坏的指标了,GDP这个指标是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论证,国内外一致认可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它。GDP的测算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每一种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范围。比如支出法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针对GDP核算的缺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看法:GDP测算时容易忽略一些经济活动。比如家庭生产性劳动、农村瓜果蔬菜交易(不交税,无法测算,只能估算)、黑市交易、官员贪污受贿等,这些活动不容易测算,即使纳入考虑范围,也只能依靠估算,误差较大。经济运行好坏不能只看GDP的大小,还得结合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具体的分析,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政府和民众特别重视的不是GDP的多少,而是失业率的大小,每一个劳动者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很好地就业;再比如一些非洲国家,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这时候他们关心的就是把通货膨胀率降下来。所以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GDP掩盖了一些民生问题,使得一些地方官僚唯GDP是从,不顾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就业、住房、入学、医疗等等,为了一个GDP上的数字忽视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可悲的,造成发展观念上的扭曲。
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激烈讨论,同学们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叙述层面,也不再仅仅是同学们的死记硬背,而是经过一番研究、思考、讨论之后成为同学们自己的知识。这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不但是西方经济学这种基础课程,其他专业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6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
在我们实施教学改革以前,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由主讲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学习,由于教学任务量大,时间紧迫,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堂讲授上面,应有的师生互动和讨论往往被忽视,同时由于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课程的所有工作,因此在批改作业、答疑等方面效率很低,效果很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成绩平平。
而自从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焕然一新,助理教师的加入大大减轻了主讲教师的任务量,使得课堂讲授能够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基本的师生互动和交流也频繁起来,由助理教师负责的批改作业、答疑、组织研讨等更是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成效显著。
因此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课程实施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是十分成功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种教学模式应该继续实行,并在不足之处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另外从整个四川大学来说,我们认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应该推向全校更多的课程。
7 结论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科学之首,社会科学的本质是思想与方法,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授课方式为传授思想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授课方式。这样的做法符合经济学的本质规律,而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符合教学规律也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总结起来,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好处:(1) 改善教学质量。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是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2)改进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一人讲授、学生听课这种模式,而是采用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更科学。(3)为川大精英教育计划作出贡献。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提出了“精英教育”理念,“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这种模式正是精英教育的具体体现。
本文是四川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第六期)研究项目《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项目编号:SCUY00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② 这类教材方便老师讲授,也方便考试复习,但是这不利于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2] 陈学飞,展立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8).
[3] 展立新,陈学飞.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
[4] 蔡宝来.教学改革基本理论研究:问题域、进展及走向[J].教育研究,2008(12).
[5] 赵国栋.关于大学教学理念的形成及理论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9).
[6] 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