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在15至20周岁,活力充沛。但是,近年来学生整体素质明显下降,学生心理易发生变化。笔者将简述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并结合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加以分析,以期探析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 中职院校 心理 学生管理 组织行为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76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I Tianhang
(Wux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51)
Abstract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generally in 15-20 years old, energetic. Howeve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decreased in recent years, students prone to psychological changes. I will b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quo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briefly, combined view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be analyzed in order of targe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stud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 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
由于中职院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教育缺失、引导不够,易导致心理变化,严重者甚至会对心智成长产生阻碍,诱发心理疾病。
(1)自我意识较强,但自主意识较差。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以90后为主体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强调自我意识的体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将置自己于核心位置,不愿意接受相左观点等。另一方面,成绩差、家庭情况特殊等会诱发负面情绪。学习主动性严重缺失,需要依靠监督,对学校的强制性管理产生依赖,主要体现在责任担当。不少教师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学生遇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很少愿意独自承担。
(2)易发怒、易冲动,但性格较为懦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为好冲动、理智性差、看待问题不全面,自控能力弱。我们的学生做事往往凭一时冲动,惹事后又懊恼、害怕。笔者将其形容为“先动手,后动脑”。由于阅历较浅,认识问题深度不够,学生自我评价易出现偏差,造成狂妄自大和过分谦卑两种极端,做事缺乏考虑,不敢承担后果。
(3)自卑情绪较为突出,抱怨过多。学生与家长同时流露明显悲观情绪。这种因家庭、成绩等客观原因产生的负面情绪致使学生自我评价不够积极,在学习上表现被动;消极怠工的学习方式又导致成绩的进一步下滑,无形中又刺激负面情绪增长,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学生放松要求、态度懒散,思维受限、推脱他因,也对情绪产生影响。
2 中职院校心理分析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学会采取积极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接下来笔者试着结合组织行为学的某些观点进行分析。
(1)学生的情感、情绪和心境。情感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包含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某个人或某个物。心境则是一种比情绪更柔并且经常(虽然并不总是)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据此定义,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不理智行为理解为释放情绪,把自卑理解为消极的心境:部分学生长期处于以焦虑、厌倦、疲惫、失望为主要表现的消极心境之中,而此种心境就会影响到他对学校、老师的感知;偏差的感知也反向助长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处于积极情感之中。
(2)学生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当任何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层需求就会成为主导需求。所以,教师如果要想激励学生,就需要了解他处于哪个需求层次,然后给予满足,刺激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处于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之间。社会需求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求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尊重因素,如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可和关注。笔者观察:大多数学生会主动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看重同学情谊,此即可视为学生的社会需要。有些学生力求成为“领导者”,强调话语权,争取核心地位,此可视为学生的社会需求。教师投其所好,满足其现有层次需求,刺激其更高层次需求,让学生获得满足感。
(3)学校群体中的“羊群效应”。我们可以把群体进一步划分为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笔者据此定义,根据参考因素不同,将学校归为“综合型”。在综合型群体中,“羊群效应”影响效果变得复杂。对于单一类型群体,控制住“头羊”即控制住群体行为。而综合型群体中,个体并不能简单定性:学生思维活跃,意识独立但不成熟,对于事物做出独到但可能错误的理解与判断;同时,阅历偏少、思维受限、自信心不足,认知容易偏差,界定标准不清晰。如果“头羊”观念错误,或者过于强势,那么其他“羊”会怀疑、否定自己想法,随机被淹没于羊群中。这是对独立意识的抹杀,是思维成长的阻碍。另一种可能:出现了多个势均力敌的“头羊”,彼此否定不容,那么群体决策基本无望,决定权只能沦为绝对话语权者(比如班主任)的独裁,管理也就机械化了。 3 与学生管理相关的激励理论
高等院校放羊式的管理模式对于尚显稚嫩的中职院校学生显然是不适用的,但高压政策也会束缚住学生们的思维:流水线模式只能生产出无差别的产品,学生要么屈服,要么死磕;教师也心力交瘁,失去彼此信任。因此以激励为主,总体正评价,恩威并施,应该是学生工作的主导方向。多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让学生心悦诚服,学会反思,使心智更加成熟。
从积极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来看学生管理,会更加清晰。鲁森斯(Luthans)提出了其具体标准,认为目前被识别及分析出来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标准的概念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快乐/主观幸福感以及情绪智力(情商)等五个范畴。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围绕这五个维度开展工作。
3.1 信心(自我效能)
陈景润曾说过:“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也干不成”。在校园内,学生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先学会如何客观看待学生。你不经意流露出的批评与轻视会被学生放大,心理产生变化。明确:有教无类。同时,与家长多沟通,影响家长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在家庭生活中也多鼓励、赞美孩子。另一方面,教师被学生定义为学校代表,是校园权力的象征。得到老师的肯定,就是被官方认可。因此,老师就要注意言行,不要吝惜赞美之词;发现学生亮点,加以启发与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展现出来。学生被称赞就有热情、有信心去做好事情;所获得的成就感对又会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3.2 希望
斯奈德(Snyder)建构的希望理论认为:希望即“个人对于目标能够实现的所有察觉”,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认知过程”。希望即是个体在对自己、他人、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做出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所以教师应该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级的目标,要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充分施展与体现。过高的目标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过低的目标会使学生自大,不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如何拿捏这个尺度,就要求学生管理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兴趣爱好到家庭背景,再到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在奋斗过程中的成就感。
3.3 乐观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和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和造成的。”华盛顿的这句名言很好地诠释了乐观情绪的心理暗示作用。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他与人生阅历、自我修养、心态调整等有关。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惯了,并不太会定位、调整心态,往往错误地将困难等同于悲观,容易等同于乐观。爆炸式的信息也会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误导。教师可以调整心态作为一种自我修养方式向学生灌输,引导学生联想。笔者经常教育学生:努力达到目标与失败的苦难体验,都是人生宝贵经验财富;磨练心智,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就是收获。
3.4 快乐(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根据主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主观上的整体评估。它是个体对于现状的主观评估,随着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会发生改变。如果现在你问自己的学生:你幸福吗?十有八九答案都是否定的。井喷式的媒体信息夹杂着合理与不合理,缺乏阅历的学生会认定见得多即是合理正确的;感官上的刺激与过分的包装宣传,实际上影响着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判断力与价值观。教师需要引导教会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找到符合自己的衡量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发现幸福点,提升幸福指数。
3.5 情绪智力(情商)
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换句话说,就是人在控制自己情感方面的能力。有人指出,个体在工作上能够取得成功与情绪商数和情绪能力关系密切,其影响是智商的两倍。从某种角度来说,情商从比智商更重要。因此,教师就应该将情商教育渗透到职业学校各专业课教学中去。职业教育课程是讲科学,就得认真;做工程,就得务实,这是一种态度的教育。其次,学校还可以开设情商教育类选修课。由于情商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后天培养,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心理课程,科学提升情商指数。同时,情商培养实际上是对各种心理方法的科学掌握与应用,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将大有促进作用。第三,还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强化情商培养。现在很多院校开展了不少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调节人际关系,释放情绪,树立自信心,这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情商培养途径。
综上所述,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的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是难以避免的。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学校代表,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积极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的成长。这同样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丹晨.论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调适对策[J].民营科技,2012(12):149.
[2]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2-63,84-85,172-173.
[3] 曾晖,赵黎明.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5):85-89.
[4] 文建龙.论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商教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01-104.
[5] 藏怀波.试论职业学校学生情商的培养[J].科学教育论坛,2006(2):104.
关键词 中职院校 心理 学生管理 组织行为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76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I Tianhang
(Wux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51)
Abstract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generally in 15-20 years old, energetic. Howeve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decreased in recent years, students prone to psychological changes. I will b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quo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briefly, combined view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be analyzed in order of targe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stud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 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
由于中职院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教育缺失、引导不够,易导致心理变化,严重者甚至会对心智成长产生阻碍,诱发心理疾病。
(1)自我意识较强,但自主意识较差。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以90后为主体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强调自我意识的体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将置自己于核心位置,不愿意接受相左观点等。另一方面,成绩差、家庭情况特殊等会诱发负面情绪。学习主动性严重缺失,需要依靠监督,对学校的强制性管理产生依赖,主要体现在责任担当。不少教师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学生遇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很少愿意独自承担。
(2)易发怒、易冲动,但性格较为懦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为好冲动、理智性差、看待问题不全面,自控能力弱。我们的学生做事往往凭一时冲动,惹事后又懊恼、害怕。笔者将其形容为“先动手,后动脑”。由于阅历较浅,认识问题深度不够,学生自我评价易出现偏差,造成狂妄自大和过分谦卑两种极端,做事缺乏考虑,不敢承担后果。
(3)自卑情绪较为突出,抱怨过多。学生与家长同时流露明显悲观情绪。这种因家庭、成绩等客观原因产生的负面情绪致使学生自我评价不够积极,在学习上表现被动;消极怠工的学习方式又导致成绩的进一步下滑,无形中又刺激负面情绪增长,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学生放松要求、态度懒散,思维受限、推脱他因,也对情绪产生影响。
2 中职院校心理分析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学会采取积极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接下来笔者试着结合组织行为学的某些观点进行分析。
(1)学生的情感、情绪和心境。情感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包含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某个人或某个物。心境则是一种比情绪更柔并且经常(虽然并不总是)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据此定义,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不理智行为理解为释放情绪,把自卑理解为消极的心境:部分学生长期处于以焦虑、厌倦、疲惫、失望为主要表现的消极心境之中,而此种心境就会影响到他对学校、老师的感知;偏差的感知也反向助长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处于积极情感之中。
(2)学生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当任何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层需求就会成为主导需求。所以,教师如果要想激励学生,就需要了解他处于哪个需求层次,然后给予满足,刺激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处于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之间。社会需求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求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尊重因素,如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如地位、认可和关注。笔者观察:大多数学生会主动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看重同学情谊,此即可视为学生的社会需要。有些学生力求成为“领导者”,强调话语权,争取核心地位,此可视为学生的社会需求。教师投其所好,满足其现有层次需求,刺激其更高层次需求,让学生获得满足感。
(3)学校群体中的“羊群效应”。我们可以把群体进一步划分为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笔者据此定义,根据参考因素不同,将学校归为“综合型”。在综合型群体中,“羊群效应”影响效果变得复杂。对于单一类型群体,控制住“头羊”即控制住群体行为。而综合型群体中,个体并不能简单定性:学生思维活跃,意识独立但不成熟,对于事物做出独到但可能错误的理解与判断;同时,阅历偏少、思维受限、自信心不足,认知容易偏差,界定标准不清晰。如果“头羊”观念错误,或者过于强势,那么其他“羊”会怀疑、否定自己想法,随机被淹没于羊群中。这是对独立意识的抹杀,是思维成长的阻碍。另一种可能:出现了多个势均力敌的“头羊”,彼此否定不容,那么群体决策基本无望,决定权只能沦为绝对话语权者(比如班主任)的独裁,管理也就机械化了。 3 与学生管理相关的激励理论
高等院校放羊式的管理模式对于尚显稚嫩的中职院校学生显然是不适用的,但高压政策也会束缚住学生们的思维:流水线模式只能生产出无差别的产品,学生要么屈服,要么死磕;教师也心力交瘁,失去彼此信任。因此以激励为主,总体正评价,恩威并施,应该是学生工作的主导方向。多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让学生心悦诚服,学会反思,使心智更加成熟。
从积极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来看学生管理,会更加清晰。鲁森斯(Luthans)提出了其具体标准,认为目前被识别及分析出来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标准的概念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快乐/主观幸福感以及情绪智力(情商)等五个范畴。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围绕这五个维度开展工作。
3.1 信心(自我效能)
陈景润曾说过:“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也干不成”。在校园内,学生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先学会如何客观看待学生。你不经意流露出的批评与轻视会被学生放大,心理产生变化。明确:有教无类。同时,与家长多沟通,影响家长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在家庭生活中也多鼓励、赞美孩子。另一方面,教师被学生定义为学校代表,是校园权力的象征。得到老师的肯定,就是被官方认可。因此,老师就要注意言行,不要吝惜赞美之词;发现学生亮点,加以启发与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展现出来。学生被称赞就有热情、有信心去做好事情;所获得的成就感对又会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3.2 希望
斯奈德(Snyder)建构的希望理论认为:希望即“个人对于目标能够实现的所有察觉”,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认知过程”。希望即是个体在对自己、他人、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做出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所以教师应该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级的目标,要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充分施展与体现。过高的目标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过低的目标会使学生自大,不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如何拿捏这个尺度,就要求学生管理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兴趣爱好到家庭背景,再到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在奋斗过程中的成就感。
3.3 乐观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和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和造成的。”华盛顿的这句名言很好地诠释了乐观情绪的心理暗示作用。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他与人生阅历、自我修养、心态调整等有关。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惯了,并不太会定位、调整心态,往往错误地将困难等同于悲观,容易等同于乐观。爆炸式的信息也会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误导。教师可以调整心态作为一种自我修养方式向学生灌输,引导学生联想。笔者经常教育学生:努力达到目标与失败的苦难体验,都是人生宝贵经验财富;磨练心智,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就是收获。
3.4 快乐(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根据主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主观上的整体评估。它是个体对于现状的主观评估,随着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会发生改变。如果现在你问自己的学生:你幸福吗?十有八九答案都是否定的。井喷式的媒体信息夹杂着合理与不合理,缺乏阅历的学生会认定见得多即是合理正确的;感官上的刺激与过分的包装宣传,实际上影响着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判断力与价值观。教师需要引导教会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找到符合自己的衡量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发现幸福点,提升幸福指数。
3.5 情绪智力(情商)
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换句话说,就是人在控制自己情感方面的能力。有人指出,个体在工作上能够取得成功与情绪商数和情绪能力关系密切,其影响是智商的两倍。从某种角度来说,情商从比智商更重要。因此,教师就应该将情商教育渗透到职业学校各专业课教学中去。职业教育课程是讲科学,就得认真;做工程,就得务实,这是一种态度的教育。其次,学校还可以开设情商教育类选修课。由于情商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后天培养,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心理课程,科学提升情商指数。同时,情商培养实际上是对各种心理方法的科学掌握与应用,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将大有促进作用。第三,还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强化情商培养。现在很多院校开展了不少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调节人际关系,释放情绪,树立自信心,这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情商培养途径。
综上所述,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的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是难以避免的。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学校代表,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积极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的成长。这同样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丹晨.论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调适对策[J].民营科技,2012(12):149.
[2]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2-63,84-85,172-173.
[3] 曾晖,赵黎明.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5):85-89.
[4] 文建龙.论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商教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01-104.
[5] 藏怀波.试论职业学校学生情商的培养[J].科学教育论坛,2006(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