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新一代人才的基本能力。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指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能与他人合作,分享合作成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当今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导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强,不愿主动与同伴合作,缺乏合作乐趣的体验;我园在开展幼儿“合作能力”课题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富有成效的特色做法。
关键词 学习合作方法 提高合作能力 体验合作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66
Learn to Cooperate and Grow Happily
——Fostering Children's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Dayly Activities
YAN Jingqiu
(Fujian Changting Datong Central Kindergarten, Longyan, Fujian 366300)
Abstract 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 the basic ability to survive the 21st centur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alent. The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refers to children in life and learning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and share the fruits of cooperation. "3-6 years old children to learn and develop guidelines" and "Direction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ve the ability to develop children to foster co-presented the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 only child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oday's children lead a strong sense of self-centered, unwilling active cooperation with peers, lack of cooperation fun experience; Our kindergarten research on the Kids' "cooperativ ability" subject,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wn productive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earning cooperatie methods; improve cooperative ability; experience cooperatice learning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新一代人才的基本能力,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指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能与他人合作,分享合作成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指出:要“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小朋友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独自游戏,不与同伴交流。有些小朋友在活动中也有合作的愿望,但不知该怎样与同伴交流,缺乏基本的合作方法和技能。为了帮助幼儿学会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依据《纲要》和《指南》精神,我园开展了“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探索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出了一套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营造氛围,引发合作,共同发展
我们在每层楼都留了一面供幼儿合作涂鸦的墙,设立了与同伴分享的自带玩具区,把幼儿合作的精彩镜头张贴在墙上,为幼儿的合作创设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需要幼儿合作的材料来引发幼儿合作行为。在科学区,提供需要幼儿合作探究的材料,让幼儿与同伴一起商量,共同探究。如中班科学活动“降落伞”,投放纽扣、花片、螺母、钥匙扣等悬挂物及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当伞面,让孩子自选喜欢的悬挂物和伞面制作降落伞,做好后,找一个降落伞悬挂物不同的同伴试试在同一高度谁的降落伞落得快,并比比谁的悬挂物重,感知一样大的伞面悬挂物重的落得快;再找个悬挂物一样,伞面不一样大的同伴试试在同一高度谁的降落伞落得快,感知悬挂物一样重的降落伞伞面小的落得快。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多了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创设活动场景,为幼儿提供需要多人参与进行的合作完成的游戏。通过合作,孩子们知道了要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就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的道理。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自己商量角色,布置场景,制定规则,再开始游戏,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合作游戏。
2 组织活动,提供机会,提高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创设情境,精心地设计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1)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主选择游戏玩伴,协商分配游戏的角色,布置游戏场景,遇到困难共同想办法解决,游戏后共同整理游戏材料,让孩子之间的交往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2)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我们根据各活动区的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合作的重要,自发地与同伴合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识。如在“操作区”要求幼儿能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游戏后共同整理玩具材料;在“美工区”,要求能与小伙伴合用材料,共同完成作品,让幼儿真正体验合作的愉悦,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建构区”,引导幼儿协商搭建的主题和方案,知道分工合作,与同伴共同搭建,遇到困难时会跟同伴讨论,协商解决,或请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等。
(3)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为促进幼儿合作习惯的养成,日常生活中我们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紧紧抓住冬季洗手时互卷袖子、户外活动时一起搬球筐玩具箱、午膳时吃得快的幼儿喂吃得慢的、和老师一起收拾整理活动室、起床时互叠被子,为幼儿提供学习和实践合作的机会。
(4)在领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机会。如:科学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分享自己的发现;体育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小组游戏,如“二人三足”游戏及各种接力比赛;音乐活动中的歌舞、节奏乐,绘画活动中的“连环画”、“分享树”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很好地结合了合作的目标,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任务。
3 学习方法,提高技能、体验快乐
许多幼儿在活动中不知道怎样跟同伴交流合作,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指导他们与同伴合作。
3.1 提出要求,学习正确合作的方法
(1)让幼儿学习用语言进行交流。老师在日常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鼓励幼儿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语言解决同伴间的矛盾。有任务和要求时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并展开讨论,使彼此建立起更深入广泛的联系,加深印象,增加双方的信任和好感,以便于更好地合作。
(2)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协调冲突。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鼓励幼儿一起玩喜欢的玩具,学习分享快乐。引导幼儿参与团体合作的游戏,感受合作的乐趣;平时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习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同一组幼儿若出现争抢情况,不鼓励幼儿告状,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矛盾,同时教育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懂得欣赏、理解、宽容和互助。
3.2 制定各种规则,规范合作行为
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围绕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目标,各班在不同的活动中制定了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相应规则。如在区域活动中制定了 “三要” “三不”的规则。 “三要”即要讲礼貌,要与同伴商量,要互相谦让;“三不” 即不影响他人,不乱窜,不争抢独霸玩具,从而规范幼儿的行为。
4 利用资源,家园共育,实现同步
我园把研究课题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家长进行宣传。老师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教师的具体做法,及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让家长有针对性地配合教师进行教育。我们设计“关于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调查问卷”及“关于家长合作意识的调查问卷”,通过前期、中期、后期的调查问卷,了解各阶段孩子和家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及时调整教育手段和行为,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5 多元评价,提升经验,巩固行为
在活动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学习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的合作行为转化为良好的合作习惯。
5.1 鼓励合作行为,养成合作习惯
当幼儿在活动中主动与同伴交流或分享时,或与同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等方式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而对缺乏合作意识,不懂与同伴合作的幼儿,就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如:“大家都想当厂长,没有工人,怎么办?”“告诉同伴,我想跟你一起玩,好吗”,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下,幼儿的合作行为逐渐形成。
5.2 赏识合作行为,体验合作快乐
赏识是指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当老师看到幼儿正与同伴友好地游戏玩耍,或商量,或讨论,或建议,或分享,或求助,或帮助别人时,就要及时地赏识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分享合作的经验,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合作的动机,让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自觉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6 总结方法,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探索出了一套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方法:(1)谈话讨论法:活动前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使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本次活动进行协商、分工、合作,再进行操作。(2)观察引导法。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导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并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3)榜样激励法。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评价时,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幼儿互相学习,分享合作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4)设置障碍法。在准备材料上或组织活动时,给幼儿不断制造困难,让幼儿积极探索,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逼”幼儿与同伴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5)对比法。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跟别的小朋友比一比,跟别人合作完成速度快、开心,还是独自完成更快更开心?(6)小组游戏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商分工并进行操作,操作完后互相交流讨论操作结果。(7)成果展示法:在幼儿活动后,展示幼儿的作品,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下次合作的愿望。
当然,我们知道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不是一个活动或是一篇总结就能完成的,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是教师能教会的,而是实践中慢慢积累形成的,因此我们要抓住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坚持培养。
正如陈鹤琴先生倡导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一日活动中,处处存在教育契机,作为教师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激活幼儿的灵动,促进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合作性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为培养“健康、自信、合作、全面发展”的幼儿而努力!
关键词 学习合作方法 提高合作能力 体验合作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66
Learn to Cooperate and Grow Happily
——Fostering Children's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Dayly Activities
YAN Jingqiu
(Fujian Changting Datong Central Kindergarten, Longyan, Fujian 366300)
Abstract 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 the basic ability to survive the 21st centur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alent. The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refers to children in life and learning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and share the fruits of cooperation. "3-6 years old children to learn and develop guidelines" and "Direction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ve the ability to develop children to foster co-presented the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 only child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oday's children lead a strong sense of self-centered, unwilling active cooperation with peers, lack of cooperation fun experience; Our kindergarten research on the Kids' "cooperativ ability" subject,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wn productive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earning cooperatie methods; improve cooperative ability; experience cooperatice learning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新一代人才的基本能力,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指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能与他人合作,分享合作成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指出:要“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小朋友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独自游戏,不与同伴交流。有些小朋友在活动中也有合作的愿望,但不知该怎样与同伴交流,缺乏基本的合作方法和技能。为了帮助幼儿学会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依据《纲要》和《指南》精神,我园开展了“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探索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探索出了一套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营造氛围,引发合作,共同发展
我们在每层楼都留了一面供幼儿合作涂鸦的墙,设立了与同伴分享的自带玩具区,把幼儿合作的精彩镜头张贴在墙上,为幼儿的合作创设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需要幼儿合作的材料来引发幼儿合作行为。在科学区,提供需要幼儿合作探究的材料,让幼儿与同伴一起商量,共同探究。如中班科学活动“降落伞”,投放纽扣、花片、螺母、钥匙扣等悬挂物及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当伞面,让孩子自选喜欢的悬挂物和伞面制作降落伞,做好后,找一个降落伞悬挂物不同的同伴试试在同一高度谁的降落伞落得快,并比比谁的悬挂物重,感知一样大的伞面悬挂物重的落得快;再找个悬挂物一样,伞面不一样大的同伴试试在同一高度谁的降落伞落得快,感知悬挂物一样重的降落伞伞面小的落得快。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多了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创设活动场景,为幼儿提供需要多人参与进行的合作完成的游戏。通过合作,孩子们知道了要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就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的道理。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自己商量角色,布置场景,制定规则,再开始游戏,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合作游戏。
2 组织活动,提供机会,提高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创设情境,精心地设计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1)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主选择游戏玩伴,协商分配游戏的角色,布置游戏场景,遇到困难共同想办法解决,游戏后共同整理游戏材料,让孩子之间的交往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2)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我们根据各活动区的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合作的重要,自发地与同伴合作,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识。如在“操作区”要求幼儿能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游戏后共同整理玩具材料;在“美工区”,要求能与小伙伴合用材料,共同完成作品,让幼儿真正体验合作的愉悦,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建构区”,引导幼儿协商搭建的主题和方案,知道分工合作,与同伴共同搭建,遇到困难时会跟同伴讨论,协商解决,或请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等。
(3)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为促进幼儿合作习惯的养成,日常生活中我们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紧紧抓住冬季洗手时互卷袖子、户外活动时一起搬球筐玩具箱、午膳时吃得快的幼儿喂吃得慢的、和老师一起收拾整理活动室、起床时互叠被子,为幼儿提供学习和实践合作的机会。
(4)在领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机会。如:科学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分享自己的发现;体育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小组游戏,如“二人三足”游戏及各种接力比赛;音乐活动中的歌舞、节奏乐,绘画活动中的“连环画”、“分享树”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很好地结合了合作的目标,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任务。
3 学习方法,提高技能、体验快乐
许多幼儿在活动中不知道怎样跟同伴交流合作,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指导他们与同伴合作。
3.1 提出要求,学习正确合作的方法
(1)让幼儿学习用语言进行交流。老师在日常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鼓励幼儿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语言解决同伴间的矛盾。有任务和要求时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并展开讨论,使彼此建立起更深入广泛的联系,加深印象,增加双方的信任和好感,以便于更好地合作。
(2)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协调冲突。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鼓励幼儿一起玩喜欢的玩具,学习分享快乐。引导幼儿参与团体合作的游戏,感受合作的乐趣;平时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习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同一组幼儿若出现争抢情况,不鼓励幼儿告状,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矛盾,同时教育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懂得欣赏、理解、宽容和互助。
3.2 制定各种规则,规范合作行为
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围绕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目标,各班在不同的活动中制定了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相应规则。如在区域活动中制定了 “三要” “三不”的规则。 “三要”即要讲礼貌,要与同伴商量,要互相谦让;“三不” 即不影响他人,不乱窜,不争抢独霸玩具,从而规范幼儿的行为。
4 利用资源,家园共育,实现同步
我园把研究课题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家长进行宣传。老师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教师的具体做法,及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让家长有针对性地配合教师进行教育。我们设计“关于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调查问卷”及“关于家长合作意识的调查问卷”,通过前期、中期、后期的调查问卷,了解各阶段孩子和家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及时调整教育手段和行为,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5 多元评价,提升经验,巩固行为
在活动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学习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的合作行为转化为良好的合作习惯。
5.1 鼓励合作行为,养成合作习惯
当幼儿在活动中主动与同伴交流或分享时,或与同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等方式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而对缺乏合作意识,不懂与同伴合作的幼儿,就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如:“大家都想当厂长,没有工人,怎么办?”“告诉同伴,我想跟你一起玩,好吗”,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下,幼儿的合作行为逐渐形成。
5.2 赏识合作行为,体验合作快乐
赏识是指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当老师看到幼儿正与同伴友好地游戏玩耍,或商量,或讨论,或建议,或分享,或求助,或帮助别人时,就要及时地赏识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分享合作的经验,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合作的动机,让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自觉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6 总结方法,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探索出了一套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方法:(1)谈话讨论法:活动前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使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本次活动进行协商、分工、合作,再进行操作。(2)观察引导法。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导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并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3)榜样激励法。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评价时,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幼儿互相学习,分享合作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4)设置障碍法。在准备材料上或组织活动时,给幼儿不断制造困难,让幼儿积极探索,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逼”幼儿与同伴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5)对比法。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跟别的小朋友比一比,跟别人合作完成速度快、开心,还是独自完成更快更开心?(6)小组游戏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商分工并进行操作,操作完后互相交流讨论操作结果。(7)成果展示法:在幼儿活动后,展示幼儿的作品,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下次合作的愿望。
当然,我们知道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不是一个活动或是一篇总结就能完成的,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是教师能教会的,而是实践中慢慢积累形成的,因此我们要抓住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坚持培养。
正如陈鹤琴先生倡导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一日活动中,处处存在教育契机,作为教师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激活幼儿的灵动,促进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合作性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为培养“健康、自信、合作、全面发展”的幼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