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下建筑设计的需要和情况,分析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理念运用到建筑中来,以期可以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必须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建设设计的理念应用到今天的建设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用于建筑设计的理念非常丰富,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挖掘。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建筑设计讲究一定的内涵和观点,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社会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表现,不同观念下的设计方案所体现出的风格也不一样。人们的各种观念必然也要经过一个长期发展和变化形成的过程,而这种过程至始自终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方案,其实就是社会文化发展和影响的结果。我国古文化中于建筑方面有一个观点:房屋的建设尽量坐北朝南。这仅仅是古代人们形成的一种长期社会习惯,但由于沿用时间较旧,且与我国历史中社会关系、政治变革等息息相关,所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至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依然存在。当代建筑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补充和延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限制,最早的社会文化没有建筑设计这一板块。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之下,社会审美观等不断发展改变,才有了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身影,而随着历代建筑人才和文化人士的促进,这才使建筑设计被纳入了传统文化的范畴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原有的“平行关系”发展到了现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譬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馆“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的体现,正是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深远影响的结果,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方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对世人思想和观点产生了二次影响。
三、建筑界的设计现状
1、“标准化模式”带来的危害
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被大量建造,不加选择的运用甚至滥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当这些雷同的建筑刚刚出现在城市中时,一度被视为是时髦、进步、现代化的标志。但当社会日益发展,民众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再审视这些建筑,却发现它们似乎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并不再那么和谐。它们已不能表达其所在的这个城市和国家独特的性格。而在充斥着如此建筑的城市之中,文脉被抹煞、本土的文化符号被遗忘,历史正在一点点的被丢失。
2、“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产生的原因
在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我们对国外的理论往往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其中就包括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是起源于平面设计的一种设计风格,其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风格的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在发展后期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另外,由于内部需求的快速扩大,大批适用性的房屋在短时间内被批量建造以满足使用需求。从城市总体规划上看,布局缺乏整体的计划;从建筑单体上看,建筑缺少自身的特色。由于对数量的追求,建筑的品质和特色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就形成了在许多城市存在的“兵营式”住宅区和杂乱无章的商业区。在这样的建筑身上,找不到一点本土建筑的影子,建筑的结构和形式被完全的功能化和模式化,楼与楼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3、初步解决问题的设想
侧重地域性表现是当代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建筑师对抗建筑“国际化”“标准化”的有力武器之一。早期现代主义及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核心思想多在于强调建筑是科学技术的反映,而对于建筑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缺乏关注。而要想做出“中国精神”的建筑,就必须进行地域性的设计,民族性的设计,必须对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外界的文化环境,再加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得到适合的并彰显中国特色的建筑。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发展的概况和表现
1、儒学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儒学思想承载了上千年的歷史重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主流。而儒家思想中的各种观点和理论,也渐渐被世人化用,见诸于建筑设计当中。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以“忠、孝、节、义”等为主的儒家框架观点,深深地印刻在了中国人的脑海中。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逐渐产生了北京代表建筑“四合院”,以及当代中国的主要建筑板式“四方体结构”。曾有专家对中国现代迥异于西方圆形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建筑设计方案之所以呈千篇一律的趋势,其根本就在于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影响。而“天人合一”的观点,则主要表现在设计者所采取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措施,譬如建筑与山体、植物之间的整体画面感等,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共存、建筑物与自然的结合。
2、佛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佛教国度,自东汉白马寺的建立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再到当今时代,佛教思想对社会的影响都可以说是仅次于儒家思想的。这种“大智大慧”的佛家思想,经由现代建筑设计者的借鉴,演变成了一种清静、畅然的自然风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思想由佛家建筑进行体现,显得最为贴切。自古少林寺、清凉寺等佛教名寺,其选址皆在深山老林之中,隐于参天树群下,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我国建筑设计渐渐出现了田园风格。田园式的风格建筑,以乡村、山野、郊区为选址,给人一种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感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身处于世俗中的人们,在红尘中受尽了争端和挫折,都渴望一处能够颐养天年的“桃源”,殊不知,这种心境恰恰切合了佛家文化当中的“看破红尘”。
3、道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道家思想不同于佛家思想,它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是千百年前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世界观和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的起始和终结都是遵循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是“道”的产物。令人惊奇的是,道家这种“规律”思想,与“厄尔尼诺现象”和“可持续发展观”等,都有一定的联系。而当今时代“环保建筑”和“循环系统”等的设计,都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比如:当今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建造,便体现了道家思想当中的“无为而治”。这并不是一种时代的巧合,而是传统文化积累下的社会必然结果。
4、文学、传奇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纵观当今社会,许多建筑皆是因为文学著作或是社会传奇故事而产生或者发生改变的,或者是利用文学和传奇的知名度而提高建筑的参观价值,或者是增强建筑的内涵。例如:“水泊梁山”的建筑设计,便是以著名小说《水浒传》为蓝本的设计方案,其中的聚义堂、点将台和山下酒馆等,无不是对小说的还原。而滕王阁的维修改建,其灵感也同样来自于《滕王阁序》等一系列相关文学著作。所以,文学和传奇等,作为一种带有夸张色彩的传统文化,同样对建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最为先进的理念和设计方法,还应该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将我国建筑设计的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侯斌,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浅析[J],中国建材科技,2009
[2]张葛,我国传统建筑亮化设计中的文化意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詹晓燕陈宏毅,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必须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建设设计的理念应用到今天的建设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用于建筑设计的理念非常丰富,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挖掘。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建筑设计讲究一定的内涵和观点,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社会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表现,不同观念下的设计方案所体现出的风格也不一样。人们的各种观念必然也要经过一个长期发展和变化形成的过程,而这种过程至始自终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方案,其实就是社会文化发展和影响的结果。我国古文化中于建筑方面有一个观点:房屋的建设尽量坐北朝南。这仅仅是古代人们形成的一种长期社会习惯,但由于沿用时间较旧,且与我国历史中社会关系、政治变革等息息相关,所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至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依然存在。当代建筑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补充和延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限制,最早的社会文化没有建筑设计这一板块。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之下,社会审美观等不断发展改变,才有了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身影,而随着历代建筑人才和文化人士的促进,这才使建筑设计被纳入了传统文化的范畴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原有的“平行关系”发展到了现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譬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馆“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的体现,正是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深远影响的结果,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方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对世人思想和观点产生了二次影响。
三、建筑界的设计现状
1、“标准化模式”带来的危害
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被大量建造,不加选择的运用甚至滥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当这些雷同的建筑刚刚出现在城市中时,一度被视为是时髦、进步、现代化的标志。但当社会日益发展,民众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再审视这些建筑,却发现它们似乎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并不再那么和谐。它们已不能表达其所在的这个城市和国家独特的性格。而在充斥着如此建筑的城市之中,文脉被抹煞、本土的文化符号被遗忘,历史正在一点点的被丢失。
2、“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产生的原因
在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我们对国外的理论往往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其中就包括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是起源于平面设计的一种设计风格,其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风格的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在发展后期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另外,由于内部需求的快速扩大,大批适用性的房屋在短时间内被批量建造以满足使用需求。从城市总体规划上看,布局缺乏整体的计划;从建筑单体上看,建筑缺少自身的特色。由于对数量的追求,建筑的品质和特色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就形成了在许多城市存在的“兵营式”住宅区和杂乱无章的商业区。在这样的建筑身上,找不到一点本土建筑的影子,建筑的结构和形式被完全的功能化和模式化,楼与楼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
3、初步解决问题的设想
侧重地域性表现是当代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建筑师对抗建筑“国际化”“标准化”的有力武器之一。早期现代主义及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核心思想多在于强调建筑是科学技术的反映,而对于建筑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缺乏关注。而要想做出“中国精神”的建筑,就必须进行地域性的设计,民族性的设计,必须对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外界的文化环境,再加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得到适合的并彰显中国特色的建筑。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发展的概况和表现
1、儒学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儒学思想承载了上千年的歷史重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主流。而儒家思想中的各种观点和理论,也渐渐被世人化用,见诸于建筑设计当中。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以“忠、孝、节、义”等为主的儒家框架观点,深深地印刻在了中国人的脑海中。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逐渐产生了北京代表建筑“四合院”,以及当代中国的主要建筑板式“四方体结构”。曾有专家对中国现代迥异于西方圆形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建筑设计方案之所以呈千篇一律的趋势,其根本就在于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影响。而“天人合一”的观点,则主要表现在设计者所采取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措施,譬如建筑与山体、植物之间的整体画面感等,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共存、建筑物与自然的结合。
2、佛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佛教国度,自东汉白马寺的建立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再到当今时代,佛教思想对社会的影响都可以说是仅次于儒家思想的。这种“大智大慧”的佛家思想,经由现代建筑设计者的借鉴,演变成了一种清静、畅然的自然风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思想由佛家建筑进行体现,显得最为贴切。自古少林寺、清凉寺等佛教名寺,其选址皆在深山老林之中,隐于参天树群下,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我国建筑设计渐渐出现了田园风格。田园式的风格建筑,以乡村、山野、郊区为选址,给人一种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感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身处于世俗中的人们,在红尘中受尽了争端和挫折,都渴望一处能够颐养天年的“桃源”,殊不知,这种心境恰恰切合了佛家文化当中的“看破红尘”。
3、道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道家思想不同于佛家思想,它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是千百年前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世界观和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的起始和终结都是遵循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是“道”的产物。令人惊奇的是,道家这种“规律”思想,与“厄尔尼诺现象”和“可持续发展观”等,都有一定的联系。而当今时代“环保建筑”和“循环系统”等的设计,都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比如:当今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建造,便体现了道家思想当中的“无为而治”。这并不是一种时代的巧合,而是传统文化积累下的社会必然结果。
4、文学、传奇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纵观当今社会,许多建筑皆是因为文学著作或是社会传奇故事而产生或者发生改变的,或者是利用文学和传奇的知名度而提高建筑的参观价值,或者是增强建筑的内涵。例如:“水泊梁山”的建筑设计,便是以著名小说《水浒传》为蓝本的设计方案,其中的聚义堂、点将台和山下酒馆等,无不是对小说的还原。而滕王阁的维修改建,其灵感也同样来自于《滕王阁序》等一系列相关文学著作。所以,文学和传奇等,作为一种带有夸张色彩的传统文化,同样对建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最为先进的理念和设计方法,还应该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将我国建筑设计的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侯斌,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浅析[J],中国建材科技,2009
[2]张葛,我国传统建筑亮化设计中的文化意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詹晓燕陈宏毅,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