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采用自拟降脂理肝汤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脂必妥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2%,对照组为55%,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降脂理肝汤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脂肪肝;降脂理肝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7-002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肪肝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从2003年1月~2006年2月采用自拟降脂理肝汤治疗脂肪肝8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6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25~63岁,平均42岁。对照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4~63岁,平均42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1年制定的《非酒精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①病史: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女性等;②除外饮酒、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③症状和体征:乏力、肝区或痛或胀等不适感,或消化系统症状、伴有肝脏肿大、质韧、边缘钝厚;④生化检查: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并以ALT升高为主,可伴有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增高;⑤影像学检查:CT或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图像。
1.3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用过其他治疗脂肪肝药物者;②治疗期间不按时服药,中断治疗或加用其他疗法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自拟降脂理肝汤:柴胡10g,茵陈15g,决明子10g,丹参20g,赤芍10g,生山楂20g,泽泻10g,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均匀,早晚分服。疗程2月。
2.2对照组 口服脂必妥片(成都地奥九泓药厂生产)。每次3粒(556mg),每日2次,疗程2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影像学显示基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明显恢复,影象学显示明显减轻(如脂肪肝由重度变为轻度等);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肝功能、影象学显示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上述各项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3.2.1 2组治疗后影象学变化比较见表1。
3.2.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肝功能测定比较见表2。
3.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4 讨论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肝细胞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上肝细胞脂变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常见肝脏轻度肿大、压痛、肝功能轻度障碍等表现。
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黄疸”、“胁痛”、“痰浊”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饮食过度或久卧久坐,体虚痰盛或七情内伤,调摄失当,脾失运化、湿浊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交结,湿聚热灼津停成痰,阻碍脉络;湿热熏蒸肝胆,影响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气血失调,瘀血内生,终致痰瘀互结。根据本病湿热困脾,肝脾不和,痰瘀互结之病机特点,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降脂理肝汤中柴胡、茵陈、决明子、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促进脂质降解;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生山楂消食化痰、散瘀行滞;泽泻甘淡渗湿,化浊降脂;陈皮、半夏理气化痰;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恢复中焦运化功能。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功。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柴胡、决明子可降低血浆Cho和TG,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并能降低ALT活性,促进受损肝细胞向正常转化,山楂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高脂饮食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提高血清HDL—C水平;丹参有降低血脂特别是TG的作用,能促进脂肪在肝细胞中氧化,从而降低肝脂含量,丹参、赤芍均有保护肝细胞、抗肝损伤,降低急慢性损伤血清转氨酶活性,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诸药合用,消除肝脏炎症,稳定肝细胞膜,防止酶漏出,阻止脂肪在肝内沉积,改善肝内微循环、抗纤维化的作用,故疗效较好。
关键词:脂肪肝;降脂理肝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7-002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肪肝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从2003年1月~2006年2月采用自拟降脂理肝汤治疗脂肪肝8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6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25~63岁,平均42岁。对照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4~63岁,平均42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1年制定的《非酒精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①病史: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女性等;②除外饮酒、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③症状和体征:乏力、肝区或痛或胀等不适感,或消化系统症状、伴有肝脏肿大、质韧、边缘钝厚;④生化检查: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并以ALT升高为主,可伴有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增高;⑤影像学检查:CT或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图像。
1.3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用过其他治疗脂肪肝药物者;②治疗期间不按时服药,中断治疗或加用其他疗法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自拟降脂理肝汤:柴胡10g,茵陈15g,决明子10g,丹参20g,赤芍10g,生山楂20g,泽泻10g,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均匀,早晚分服。疗程2月。
2.2对照组 口服脂必妥片(成都地奥九泓药厂生产)。每次3粒(556mg),每日2次,疗程2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影像学显示基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明显恢复,影象学显示明显减轻(如脂肪肝由重度变为轻度等);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肝功能、影象学显示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上述各项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3.2.1 2组治疗后影象学变化比较见表1。
3.2.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肝功能测定比较见表2。
3.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4 讨论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肝细胞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上肝细胞脂变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常见肝脏轻度肿大、压痛、肝功能轻度障碍等表现。
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黄疸”、“胁痛”、“痰浊”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饮食过度或久卧久坐,体虚痰盛或七情内伤,调摄失当,脾失运化、湿浊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交结,湿聚热灼津停成痰,阻碍脉络;湿热熏蒸肝胆,影响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气血失调,瘀血内生,终致痰瘀互结。根据本病湿热困脾,肝脾不和,痰瘀互结之病机特点,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降脂理肝汤中柴胡、茵陈、决明子、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促进脂质降解;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生山楂消食化痰、散瘀行滞;泽泻甘淡渗湿,化浊降脂;陈皮、半夏理气化痰;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恢复中焦运化功能。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功。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柴胡、决明子可降低血浆Cho和TG,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并能降低ALT活性,促进受损肝细胞向正常转化,山楂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高脂饮食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提高血清HDL—C水平;丹参有降低血脂特别是TG的作用,能促进脂肪在肝细胞中氧化,从而降低肝脂含量,丹参、赤芍均有保护肝细胞、抗肝损伤,降低急慢性损伤血清转氨酶活性,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诸药合用,消除肝脏炎症,稳定肝细胞膜,防止酶漏出,阻止脂肪在肝内沉积,改善肝内微循环、抗纤维化的作用,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