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钱不意味着幸福,却能够帮助我们抵御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商业社会中,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已经近乎本能,然而不妨冷静片刻,一起探寻金钱对脑与心的作用机制。年,心理学家施瓦布(schwab)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要求人们尽可能长时间地挂在一根单杠上。结果平均每人能挂45秒。如果他用催眠术暗示来增加人们的力量,那么挂的时间会增加到75秒。最有趣的是,当他拿出5美元(大概相当于今天的30美元),告诉人们如果打破前人的纪录就能得到这笔钱。结果在金钱的诱惑下,人们平均可以悬挂110秒。也就是说,金钱的力量可以促使人们发挥出2.5倍的潜力。
不是本能胜似本能的金钱追求
我们有很多其他的驱动力,如食物、性爱、社会关系以及健康等。但与金钱不同的是,它们是与生俱来的,被保存在我们的基因中。金钱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追求,人类在幼年时期并不会追求金钱。即使是今天,在一些与世隔绝的原始社会形态当中也没有金钱的存在。从这点来说,追求金钱并不是人类的本能。金钱没有进化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相对晚近才出现的,至今不过3000年左右。因此,人类对金钱的追求还没有足够时间经过进化选择而保存于基因中。
理性地说,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应该局限于对金钱能够购买到的物质的追求,事实却并非如此,金钱的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种交换工具的魅力。在很多时候,人们会放弃那些有真正进化意义的本能需要(如对食物、性爱、社会关系和健康)的追求,转而追求金钱。
我们每天都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去工作赚钱;明知道对健康有害,还是愿意从事那些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而赚取更多的钱;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器官去卖钱。并不是贫穷的人才会选择不择手段地赚钱——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已经拥有了此生无忧的金钱之后,还会为了多赚那么一点钱而不惜牺牲健康。
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为什么会超过那些真正有生物学意义的本能呢?
原因是,金钱的象征意义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保护,导致社会地位的提升,都跟社会关系的作用十分相似。因此,对金钱的追求虽不是本能,却可以替代人们本能的需求。
金钱可抵御疼痛
神经心理学家布里特(Breiter)和他的同事一直致力于研究可卡因对于大脑的影响。2001年,他们发现,金钱的奖赏会激活伏隔核、豆状核下延伸的杏仁核和眶回这些脑区。而这种大脑激活模式跟瘾君子注射可卡因以及不吸毒者注射低剂量吗啡所导致的大脑激活模式是一样的。这么看来,金钱是一种让人成瘾的药物。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金钱的巨大魔力。
金钱还能降低我们对疼痛的感受。在中山大学的实验室里,我们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让一半的被试者数80张一百元的钞票,另外一半数同样大小的80张纸。之后让他们将手浸入50度的热水中呆30秒,再在9点量表上评价他们感受到的疼痛。结果表明,数钱组感受到的疼痛感比数纸组要显著低。BBC在伦敦的一个实验室里复制并拍摄了这个实验。为了视觉上更漂亮,他们没有采取热水的任务来引发疼痛,而是用一个装满冰块的水箱。结果发现,数钱组能够耐受疼痛的时间是数纸组的两倍。这也就是说,钱不但降低了我们对疼痛的感受,还增加了我们对疼痛的耐受力。
在另一个实验里,我们发现金钱不但能够帮助抵御生理性疼痛,还能够帮助抵御社会关系破裂带来的心理疼痛。《自然》、《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媒体都相继报道了我们的研究。一些观察家认为,这个结论可以为心理伤害的法律赔偿提供证据。在过去,当人们遭受他人的诽谤侮辱时,一些人选择起诉要求赔偿,但这种要求听起来不太合理:你受到的是心理伤害,金钱真的能够有效补偿吗?我们的发现提供了这样的证据,即金钱可以缓解心理痛苦。
金钱减少了快乐
金钱能够降低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可是另一方面,金钱也能够降低我们感受到的快乐。2010年8月,来自比利时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那些薪水高的员工,以及那些之前看过钞票的员工,都更加没有办法从生活的细小事件中感受到快乐。他们做了一个实验:一半被试者在看了钞票之后吃巧克力,另外一半没看钞票就吃巧克力。结果发现,看过钞票之后的人在吃巧克力时感觉更不享受。
这个结论与一个对彩票头奖获得者的经典研究相互印证。那个研究发现,刚刚获得巨额头奖的幸运儿们,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无法从日常事件中感受到快乐——在感受到金钱带来的巨大刺激之后,跟朋友聊天、和家人相处、晴朗的天气等“小事情”很难再让他们快乐起来。
因此,金钱就像是麻痹感受的药,虽可以降低我们感受到的痛苦,也会降低我们感受到的喜悦。
金钱替代和损害社会关系
人类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具有进化意义的动机。比起其他动物来,人类不算强壮,又没有毒牙利爪,跑得也不是太快。最糟糕的是,人类生命的前几年都十分脆弱,不能离开他人的照料而生存。很多动物一生下来就能行走,但是人类要一年之后才能蹒跚迈步。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能生存。社会关系对于生存至关重要,被群体或者他人所抛弃或排斥常常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印刻在了基因之中,成为人类的本能。
前面提到,金钱可以作为社会关系的替代品,提升社会地位,带来安全感和心理上的保护。但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替代品,金钱却损害了社会关系。2006年,明尼苏达大学凯瑟琳·沃斯(Kathleen Vohs)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当在看到或想到钱之后,人们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帮助他人,在自己需要帮助时也更不情愿向他人求助;跟人交谈时,离他人的距离也更远。金钱让我们以为有了自己就够了,不再需要跟他人建立联系。
金钱虽然是一种交换工具,但对人际交往却通常不合适。邻居帮助了你,你可以送他一篮子水果,却不能给他钱。虽然钱是最有效的礼物,但是在很多国家,圣诞节礼物不能简单地写张支票寄过去。在中国,虽然过年过节时可以送钱,但也不能赤裸裸地将一叠钞票递过去,而是将钞票隐藏在一个红色信封里才可以当成礼物。
另外,两性关系也忌讳金钱交换。用性与钱交换是很大的耻辱。但是,金钱交换又不可避免,于是很多文化中都规定了繁琐的风俗来掩盖这一事实。比如,送彩礼以及男性养家糊口这一类的风俗会被约定俗成。婚姻中的很多争执都源于金钱。事实上,婚姻当中对金钱的争议不光是金钱本身,还牵扯到金钱所代表的权力和地位。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女人赚钱比男人多时,男人更容易出轨。女人似乎也明白这一点。在1992年对英国家庭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丈夫失业之后,一些妻子会选择辞职来避免家庭因权力倾斜而出现的矛盾。另外,当婚姻破裂时,金钱的分割会变成很重要的话题,而这种对金钱赤裸裸的争夺会进一步导致关系的疏远和恶化。
不是本能胜似本能的金钱追求
我们有很多其他的驱动力,如食物、性爱、社会关系以及健康等。但与金钱不同的是,它们是与生俱来的,被保存在我们的基因中。金钱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追求,人类在幼年时期并不会追求金钱。即使是今天,在一些与世隔绝的原始社会形态当中也没有金钱的存在。从这点来说,追求金钱并不是人类的本能。金钱没有进化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相对晚近才出现的,至今不过3000年左右。因此,人类对金钱的追求还没有足够时间经过进化选择而保存于基因中。
理性地说,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应该局限于对金钱能够购买到的物质的追求,事实却并非如此,金钱的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种交换工具的魅力。在很多时候,人们会放弃那些有真正进化意义的本能需要(如对食物、性爱、社会关系和健康)的追求,转而追求金钱。
我们每天都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去工作赚钱;明知道对健康有害,还是愿意从事那些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而赚取更多的钱;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器官去卖钱。并不是贫穷的人才会选择不择手段地赚钱——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已经拥有了此生无忧的金钱之后,还会为了多赚那么一点钱而不惜牺牲健康。
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为什么会超过那些真正有生物学意义的本能呢?
原因是,金钱的象征意义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保护,导致社会地位的提升,都跟社会关系的作用十分相似。因此,对金钱的追求虽不是本能,却可以替代人们本能的需求。
金钱可抵御疼痛
神经心理学家布里特(Breiter)和他的同事一直致力于研究可卡因对于大脑的影响。2001年,他们发现,金钱的奖赏会激活伏隔核、豆状核下延伸的杏仁核和眶回这些脑区。而这种大脑激活模式跟瘾君子注射可卡因以及不吸毒者注射低剂量吗啡所导致的大脑激活模式是一样的。这么看来,金钱是一种让人成瘾的药物。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金钱的巨大魔力。
金钱还能降低我们对疼痛的感受。在中山大学的实验室里,我们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让一半的被试者数80张一百元的钞票,另外一半数同样大小的80张纸。之后让他们将手浸入50度的热水中呆30秒,再在9点量表上评价他们感受到的疼痛。结果表明,数钱组感受到的疼痛感比数纸组要显著低。BBC在伦敦的一个实验室里复制并拍摄了这个实验。为了视觉上更漂亮,他们没有采取热水的任务来引发疼痛,而是用一个装满冰块的水箱。结果发现,数钱组能够耐受疼痛的时间是数纸组的两倍。这也就是说,钱不但降低了我们对疼痛的感受,还增加了我们对疼痛的耐受力。
在另一个实验里,我们发现金钱不但能够帮助抵御生理性疼痛,还能够帮助抵御社会关系破裂带来的心理疼痛。《自然》、《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媒体都相继报道了我们的研究。一些观察家认为,这个结论可以为心理伤害的法律赔偿提供证据。在过去,当人们遭受他人的诽谤侮辱时,一些人选择起诉要求赔偿,但这种要求听起来不太合理:你受到的是心理伤害,金钱真的能够有效补偿吗?我们的发现提供了这样的证据,即金钱可以缓解心理痛苦。
金钱减少了快乐
金钱能够降低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可是另一方面,金钱也能够降低我们感受到的快乐。2010年8月,来自比利时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那些薪水高的员工,以及那些之前看过钞票的员工,都更加没有办法从生活的细小事件中感受到快乐。他们做了一个实验:一半被试者在看了钞票之后吃巧克力,另外一半没看钞票就吃巧克力。结果发现,看过钞票之后的人在吃巧克力时感觉更不享受。
这个结论与一个对彩票头奖获得者的经典研究相互印证。那个研究发现,刚刚获得巨额头奖的幸运儿们,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无法从日常事件中感受到快乐——在感受到金钱带来的巨大刺激之后,跟朋友聊天、和家人相处、晴朗的天气等“小事情”很难再让他们快乐起来。
因此,金钱就像是麻痹感受的药,虽可以降低我们感受到的痛苦,也会降低我们感受到的喜悦。
金钱替代和损害社会关系
人类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具有进化意义的动机。比起其他动物来,人类不算强壮,又没有毒牙利爪,跑得也不是太快。最糟糕的是,人类生命的前几年都十分脆弱,不能离开他人的照料而生存。很多动物一生下来就能行走,但是人类要一年之后才能蹒跚迈步。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能生存。社会关系对于生存至关重要,被群体或者他人所抛弃或排斥常常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印刻在了基因之中,成为人类的本能。
前面提到,金钱可以作为社会关系的替代品,提升社会地位,带来安全感和心理上的保护。但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替代品,金钱却损害了社会关系。2006年,明尼苏达大学凯瑟琳·沃斯(Kathleen Vohs)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当在看到或想到钱之后,人们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帮助他人,在自己需要帮助时也更不情愿向他人求助;跟人交谈时,离他人的距离也更远。金钱让我们以为有了自己就够了,不再需要跟他人建立联系。
金钱虽然是一种交换工具,但对人际交往却通常不合适。邻居帮助了你,你可以送他一篮子水果,却不能给他钱。虽然钱是最有效的礼物,但是在很多国家,圣诞节礼物不能简单地写张支票寄过去。在中国,虽然过年过节时可以送钱,但也不能赤裸裸地将一叠钞票递过去,而是将钞票隐藏在一个红色信封里才可以当成礼物。
另外,两性关系也忌讳金钱交换。用性与钱交换是很大的耻辱。但是,金钱交换又不可避免,于是很多文化中都规定了繁琐的风俗来掩盖这一事实。比如,送彩礼以及男性养家糊口这一类的风俗会被约定俗成。婚姻中的很多争执都源于金钱。事实上,婚姻当中对金钱的争议不光是金钱本身,还牵扯到金钱所代表的权力和地位。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女人赚钱比男人多时,男人更容易出轨。女人似乎也明白这一点。在1992年对英国家庭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丈夫失业之后,一些妻子会选择辞职来避免家庭因权力倾斜而出现的矛盾。另外,当婚姻破裂时,金钱的分割会变成很重要的话题,而这种对金钱赤裸裸的争夺会进一步导致关系的疏远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