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关键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通常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所以学生也都了解物理是有用的,但由于高中物理较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只靠有用而去学它是没办法持久的,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让物理通俗易懂,有趣,使学生情感上更好接受它,更显得重要。而这里面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十分注重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为,只有自己有光才能照亮学生,自己有热才能传递给学生,自己有高超的授课艺术才能够吸引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平时授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课堂的吸引力。
一、巧妙用口诀,化枯燥为形象
像大家熟知的“左力右电” ,是根据力和电撇的方向不一样来定的:力的一撇是向左的,所以用左手定则。 电的一撇是向右的,所以用右手定则。根据特点定口诀,通俗好记。还有对楞次定律内容理解,从而总结出来对应的解题口诀“增反减同,来拒去留”。“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意为对相对运动施加阻力,或是产生与磁通变化方向相反的磁场,具体意思就是这句口诀。增反减同意为磁场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与之反向;磁场减小时,感应电流磁场与之同向。来拒去留表示磁铁移近时力阻碍它靠近,好像要拒绝它来;移远时力阻碍它远离,好像要挽留它。磁極或电荷中判断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跟现实中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结合起来,也增加了它的好记程度。还有关于电阻连接方式的“串反并同”、“大大内小小外,大分小限”、、“重避轻趋”等的结论;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二、物理结论联想生活,化混淆为好记
物理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是靠识记,但只凭记忆容易忘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结论跟生活常见情形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1:如何判断产生超重与失重,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方向向上产生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产生失重,但往往学生会混淆。在课堂上我讲了这么一个形象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个无良生意人来说,如果称出来的物体重量比实际重量来得重,则会比较开心,反之,不开心。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大姆指向上,大姆指向下来表示好与不好。类比起来,大姆指向上,开心,就是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大姆指向下,不开心,对应加速度方向向下,失重。例2: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其折射率各不相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同学们通常记反掉。实际教学中,联系生活中我们更常听到小红这个名字,而不是小紫这个名字,所以红光的拆射率最小,那么紫光就最大。应用这种方法以后,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没有出错过。
三、类比法进行概念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人文科学看似为不同领域,但其本又有联系,就比如有些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所以在解释物理概念时,借助日常生活事例来辅助理解。例1:有些物理量是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但物理含义完全不一样。比如重力和引力常量都用G表示;还有电场强度、电动势和能量都用E表示;功率和动量都用P表示。学生有时根本不去分析这些符号到底表示什么物理意义,拿起公式就用。为了杜绝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类比于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名字都叫“小明”,但却不是同一个人。例2:物理中有些概念,比如变化量,学生刚开始接触时也不好理解。以讲动能定理为例,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时W=EK2-EK1时,问到EK2-EK1相当于这段的什么东西时,学生完全答不上来。这时我用身高进行类比,班上某位学生年尾的身高减去年头的身高,会等于什么。学生都知道等于这位学生这年身高长高了多少,也就是这年身高变化了多少。一样的把末动能减去初动能,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所以变化量是过程量,而且顺便要说明一定要指明哪个过程。顺便可以举一反三到所有的变化量,都是等于末的状态量减初的状态量。例3:物理中,还有很难理解的一个物理量加速度a。加速度a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学们往往搞不懂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比如加速度有可能在减小,但速度却在增加,只要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增加得比较快,而加速度小,只能说明增加得比较慢,所以,加速度小时,速度还是在增加的。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第一次给了你10块,第二次给你9块,第三次给你8块,第四次给你7块。我们发现我给你的钱一次比一次少,但你所拥有的钱还是在增多。这个跟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是一样的。所以物体可能做加速度减少,速度却在增加的加速运动。例4:在讲电场这个概念时,由于太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但学生大多有看过一些玄幻片,对结界这个词有点概念,它跟电场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其功力强弱由布下此结界的人决定,一旦有人进入结界范围内,就会受到它的作用。其实这些性质都是跟电场一样的,电场由源电荷产生,大小跟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无关,但会对试探电荷产生作用力。通过这种对比,大大提高学生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
四、物理现象、规律跟社会现象类比,化无聊为有趣
例1:物理学中,对于圆周运动问题,当F合小于F向时,物体做离心运动;当F合等于F向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当F合大于F向时,物体做向心运动。也就是说物体跟圆心的远近取近于你所受到的F合和做圆周运动需要F向的大小关系。这个其实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你所拥有的吸引力小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越来越远;你所拥有的吸引力等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处于一种稳定关态;你所拥有的吸引力大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越来越近。在讲天体运动里,有两种模型:一种是一个小天体以一个大天体为中心绕着其转:只一种是两个质量差不多的天体,没有谁绕谁转,而是共同绕着两天体连线中的某一点一块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边以哪种方式运行,关键取决于两天体的质量,其实本质的东西跟物体的惯性有关。但为了使模型深刻,我从另处一个层面来解读。这跟我们社会团体中的生态是一样的。如果权力高度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那么其它人惟其马首是瞻。如果两个差不多,可以彼此制衡,没有谁愿意低头,绕着对方转。那就只能在两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物理课堂上讲些其它学科的内容,可以使物理课堂更有趣。一方面学生更佩服你老师,你就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有趣,就会用饱满的心情来上物理课,间接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一直坚信一点,如果物理老师,上课只讲物理。那不是最高层次的授课方式,也不是最有效率的授课方式。生活是与我们坚密相连的,物理课不是每节课都在上,但生活却是每天都要经历,把物理教学结合生活,也让物理这门学科更接地气,在生活中更能联想到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进而提高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引起其发现物理的美,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
一、巧妙用口诀,化枯燥为形象
像大家熟知的“左力右电” ,是根据力和电撇的方向不一样来定的:力的一撇是向左的,所以用左手定则。 电的一撇是向右的,所以用右手定则。根据特点定口诀,通俗好记。还有对楞次定律内容理解,从而总结出来对应的解题口诀“增反减同,来拒去留”。“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意为对相对运动施加阻力,或是产生与磁通变化方向相反的磁场,具体意思就是这句口诀。增反减同意为磁场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与之反向;磁场减小时,感应电流磁场与之同向。来拒去留表示磁铁移近时力阻碍它靠近,好像要拒绝它来;移远时力阻碍它远离,好像要挽留它。磁極或电荷中判断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跟现实中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结合起来,也增加了它的好记程度。还有关于电阻连接方式的“串反并同”、“大大内小小外,大分小限”、、“重避轻趋”等的结论;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二、物理结论联想生活,化混淆为好记
物理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是靠识记,但只凭记忆容易忘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结论跟生活常见情形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1:如何判断产生超重与失重,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方向向上产生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产生失重,但往往学生会混淆。在课堂上我讲了这么一个形象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个无良生意人来说,如果称出来的物体重量比实际重量来得重,则会比较开心,反之,不开心。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大姆指向上,大姆指向下来表示好与不好。类比起来,大姆指向上,开心,就是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大姆指向下,不开心,对应加速度方向向下,失重。例2: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其折射率各不相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同学们通常记反掉。实际教学中,联系生活中我们更常听到小红这个名字,而不是小紫这个名字,所以红光的拆射率最小,那么紫光就最大。应用这种方法以后,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没有出错过。
三、类比法进行概念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人文科学看似为不同领域,但其本又有联系,就比如有些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所以在解释物理概念时,借助日常生活事例来辅助理解。例1:有些物理量是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但物理含义完全不一样。比如重力和引力常量都用G表示;还有电场强度、电动势和能量都用E表示;功率和动量都用P表示。学生有时根本不去分析这些符号到底表示什么物理意义,拿起公式就用。为了杜绝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类比于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名字都叫“小明”,但却不是同一个人。例2:物理中有些概念,比如变化量,学生刚开始接触时也不好理解。以讲动能定理为例,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时W=EK2-EK1时,问到EK2-EK1相当于这段的什么东西时,学生完全答不上来。这时我用身高进行类比,班上某位学生年尾的身高减去年头的身高,会等于什么。学生都知道等于这位学生这年身高长高了多少,也就是这年身高变化了多少。一样的把末动能减去初动能,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所以变化量是过程量,而且顺便要说明一定要指明哪个过程。顺便可以举一反三到所有的变化量,都是等于末的状态量减初的状态量。例3:物理中,还有很难理解的一个物理量加速度a。加速度a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学们往往搞不懂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比如加速度有可能在减小,但速度却在增加,只要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增加得比较快,而加速度小,只能说明增加得比较慢,所以,加速度小时,速度还是在增加的。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第一次给了你10块,第二次给你9块,第三次给你8块,第四次给你7块。我们发现我给你的钱一次比一次少,但你所拥有的钱还是在增多。这个跟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是一样的。所以物体可能做加速度减少,速度却在增加的加速运动。例4:在讲电场这个概念时,由于太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但学生大多有看过一些玄幻片,对结界这个词有点概念,它跟电场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其功力强弱由布下此结界的人决定,一旦有人进入结界范围内,就会受到它的作用。其实这些性质都是跟电场一样的,电场由源电荷产生,大小跟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无关,但会对试探电荷产生作用力。通过这种对比,大大提高学生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
四、物理现象、规律跟社会现象类比,化无聊为有趣
例1:物理学中,对于圆周运动问题,当F合小于F向时,物体做离心运动;当F合等于F向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当F合大于F向时,物体做向心运动。也就是说物体跟圆心的远近取近于你所受到的F合和做圆周运动需要F向的大小关系。这个其实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你所拥有的吸引力小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越来越远;你所拥有的吸引力等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处于一种稳定关态;你所拥有的吸引力大于维持这段关系应有,那就会越来越近。在讲天体运动里,有两种模型:一种是一个小天体以一个大天体为中心绕着其转:只一种是两个质量差不多的天体,没有谁绕谁转,而是共同绕着两天体连线中的某一点一块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边以哪种方式运行,关键取决于两天体的质量,其实本质的东西跟物体的惯性有关。但为了使模型深刻,我从另处一个层面来解读。这跟我们社会团体中的生态是一样的。如果权力高度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那么其它人惟其马首是瞻。如果两个差不多,可以彼此制衡,没有谁愿意低头,绕着对方转。那就只能在两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物理课堂上讲些其它学科的内容,可以使物理课堂更有趣。一方面学生更佩服你老师,你就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有趣,就会用饱满的心情来上物理课,间接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一直坚信一点,如果物理老师,上课只讲物理。那不是最高层次的授课方式,也不是最有效率的授课方式。生活是与我们坚密相连的,物理课不是每节课都在上,但生活却是每天都要经历,把物理教学结合生活,也让物理这门学科更接地气,在生活中更能联想到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进而提高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引起其发现物理的美,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