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翩然而至,逛街,会友,咖啡,电影……忙得不亦乐乎。那日闲暇,与父亲一起回了念乡。哦,念乡,终于再见你!再见那老屋,再见那鸡栅,再见那乡邻,还有门前树下那只老狗阿汪。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小伙伴们每次一起嬉笑着玩耍,偶然遇到阿汪时都要吓得抱头尖叫,一群小孩儿在一起叫得更是不亦乐乎,立刻在巷口朝着各个方向鸟兽散了开。再长大一点以后,我们不再怕它,每次见了它,都把手中的小零食慷慨地扔些给它,我们几个小伙伴还有阿汪一起,不知玩过了多少院落,惊动了多少鸡舍,熟络了多少邻里。如今阿汪老了,我看向它的时候,它只微微抬眼,然后低头睡去。突然很想叫起阿汪,和我一起,叫上小伙伴,再一次跑到好远好远的山上,一直到夕阳中升起袅袅炊烟再回家。蓦然地,脑中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我的老家是西念,我喊它念乡。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我小时候4岁以前基本在念乡度过。那个时候天总是很蓝,爷爷总用独轮车推着我去地里,回来时,独轮车上就载上了白菜和我。爷爷总会捉了知了、蝴蝶、蜻蜓、蚂蚱甚至兔子给我玩。那时候搬把小板凳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看一晚上蝉蜕壳,醒来后发现自己早不知什么时候被奶奶抱上了炕头沉沉睡去。午后,我总帮着奶奶打毛线,一圈一圈,像圈起了一个小小的世界。我还总要帮奶奶穿针,幼稚地说:“奶奶眼花,宝宝好棒!”奶奶就笑,一边说:“对对,乖孙女最棒。”有时还帮奶奶调面团,趁奶奶不注意掐下来一小块面,团在手里揉成各种奇形怪状的面人。
那时候在念乡的土路上一奔跑便土雾升腾,哭了有爷爷给最爱的糖果,夜里有奶奶的蒲扇驱赶蚊虫。我说我爱吃奶奶包的西念大包子,于是每次回家,奶奶必要调了馅给我做包子。在这样温暖而温馨的念乡里,我快乐着,吮吸着,成长着。
奶奶家的东邻是李奶奶,她家有四口人,她老伴李爷爷,她儿子墨文叔叔,还有她孙女双儿。墨文叔叔有一点点特别,在我看来他和常人没什么不同,用奶奶的话来说是他短点儿什么东西。听奶奶说,由于他的特别,也由于他家的贫穷,墨文叔叔的娶妻就有些困难。就在三十多岁那年,有热心的老乡便介绍了邻村的桃花婶婶和他结亲了,桃花婶婶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平日里都住在娘家,只有在正月里农活不忙的时候,墨文叔叔会把她接来小住几天。这样的两个人,偏偏生了个健健康康、聪明伶俐的女儿。双儿与我年龄相仿,但我们交往并不多,因为我觉得我俩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我的绚丽,她的暗淡,我的热闹,她的孤寂,都是年幼的我无法理解的。经年以后,我犹记得第一次去她家看她妈妈,那个痴痴傻傻的女子,坐在炕上,脸上一直露出傻笑,而双儿,偎依在她妈妈身边,两眼放射出亮亮的光芒。谁又能否认,偎依着母亲,看着母亲的笑容,那时的双儿不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呢?
奶奶家的西舍是张爷爷和张奶奶,他们只有一个独生女儿远嫁他乡,平日里他们老两口相依为命。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的,勤俭的日子,只有女儿女婿外孙偶尔回来的日子,才是他们家最热闹最开心的时刻。关于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村里收电费,张爷爷家的电费竟然没有公摊的表损多!那时小,跟着奶奶们那些七姑八婆,把这件事当做笑料笑了好长时间。而今,想想这件事,却觉得惭愧,笑什么笑啊,有那么好笑吗?他们的淳朴,他们的勤俭,不是我们最好的典范吗?
过了三周岁生日,我就被父母抓去了城里的幼儿园。那一幢楼宇,那一方天空,滑梯,积木,小伙伴,钢琴,舞蹈,丰富了我的生活。念乡的独轮车、蜻蜓、蚂蚱、兔子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渐行渐远。但我们依然常常回念乡,最少一周一次。所以我依然快乐。我一回家,爷爷奶奶就开始给我们打包家里的新鲜蔬菜、水果、面粉、粮、油,想起来了什么,就再去加上。这样到走的时候,我们常是大包小包,拿都拿不动。那时候坐大巴回城里,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站点,于是爷爷奶奶就必须要送我们,我们催他们回去,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目送我们。小时候爱闹,我常常在心里数了12345就突然蹦一下,转过身去,爷爷奶奶一定看到了我好笑的样子,他们会笑着跟我挥挥手。于是我一路走一路蹦,不一会儿就到了站点,然后开心地坐上车回城里。另外,有件事不得不提,每次回念乡,我都穿着妈妈在烟台振华给我买的公主裙,不同颜色,不同款式,博得了孩子们的一片惊羡!特别是双儿,在门后偷偷地看我,我感觉到了她艳羡的眼神。这,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
离家开学的日子到了,又吃到奶奶托人捎来的裹了一层一层的念乡大包子,属于念乡的独有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想起念乡的一切,泪水一下子滴到嘴里,和包子一起,吃出了一种苦涩而甜蜜的感觉。我正看着念乡的方向想念,不知念乡的一切是否也在念我?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双儿,前几天同学聚会见到了她,那双眼睛依然灿烂得像星辰。听说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离家很近,可以常回家。我和多年未见的幼时小伙伴们谈笑着,杯盘交错间,我看向双儿的方向,我注意到,我们的眼神交织在一起,却都没有躲闪,片刻之后,我们相视一笑。我想双儿一定读懂了我的祝福。双儿,也许你没有像我一样丰富的童年,也许你没有我那么多的花裙子,但是我们的根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念乡人,都出生在烟台这个美丽的海边城市。所以我爱这城市,爱这城市的民风淳朴,爱她风景如画,爱她可以给所有人机会、温暖、爱和包容,爱她可以让我们都成长成好孩子,总有一天,长成我们心里期待成为的样子。亲爱的双儿,也许你没有权利选择你的父母,但你绝对有权利选择你的人生。辉煌的,灿烂的,幸福的,快乐的。
现在村里修了柏油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念乡的容颜。我再找不回一踏上去就尘土飞扬,好像漫步沙场的威风感觉;爸爸也有了车,我们回去再也不用坐大巴车了。上次回念乡,要离开的时候,我钻进爸爸的车里,数了12345,一回头却发现再也看不见爷爷奶奶跟在身后了,他们两个相偎的身影早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凝成了一个小黑点,让我望啊望,望到了视线模糊,也没看清他们是否依旧有挥手。
虽然有些回忆再无处可寻,但是我知道,土路之上的柏油马路能让儿女回家时走得更快更稳,代替独轮车的货车卡车会让老人运输时省些力气,代替手电筒的路灯可以填补一下故乡夜里的孤寂。而今,每年回念乡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可我知道念乡的虫鸣一样热闹,庄稼一样可爱,清风一样微醺,土炕睡上去一样踏实,门前树下的老狗依旧在梦里奔跑,夕阳里的炊烟依旧盛满妈妈的呼唤,守望儿女的老人一样在山坡上远眺,一代又一代的念乡人依旧勤勤恳恳,相亲相爱,在这里长大,从这里走出去,又在某一天回到这里,一点一点把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好。我的念乡依旧是那个念乡,依旧美丽动人。她不过和我们一样,成长着。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平淡念安,思忆在他乡。
刘青松,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牟平区新建街小学教师,业余写作,有多篇作品发表于报刊网络。
我的老家是西念,我喊它念乡。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我小时候4岁以前基本在念乡度过。那个时候天总是很蓝,爷爷总用独轮车推着我去地里,回来时,独轮车上就载上了白菜和我。爷爷总会捉了知了、蝴蝶、蜻蜓、蚂蚱甚至兔子给我玩。那时候搬把小板凳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看一晚上蝉蜕壳,醒来后发现自己早不知什么时候被奶奶抱上了炕头沉沉睡去。午后,我总帮着奶奶打毛线,一圈一圈,像圈起了一个小小的世界。我还总要帮奶奶穿针,幼稚地说:“奶奶眼花,宝宝好棒!”奶奶就笑,一边说:“对对,乖孙女最棒。”有时还帮奶奶调面团,趁奶奶不注意掐下来一小块面,团在手里揉成各种奇形怪状的面人。
那时候在念乡的土路上一奔跑便土雾升腾,哭了有爷爷给最爱的糖果,夜里有奶奶的蒲扇驱赶蚊虫。我说我爱吃奶奶包的西念大包子,于是每次回家,奶奶必要调了馅给我做包子。在这样温暖而温馨的念乡里,我快乐着,吮吸着,成长着。
奶奶家的东邻是李奶奶,她家有四口人,她老伴李爷爷,她儿子墨文叔叔,还有她孙女双儿。墨文叔叔有一点点特别,在我看来他和常人没什么不同,用奶奶的话来说是他短点儿什么东西。听奶奶说,由于他的特别,也由于他家的贫穷,墨文叔叔的娶妻就有些困难。就在三十多岁那年,有热心的老乡便介绍了邻村的桃花婶婶和他结亲了,桃花婶婶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平日里都住在娘家,只有在正月里农活不忙的时候,墨文叔叔会把她接来小住几天。这样的两个人,偏偏生了个健健康康、聪明伶俐的女儿。双儿与我年龄相仿,但我们交往并不多,因为我觉得我俩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我的绚丽,她的暗淡,我的热闹,她的孤寂,都是年幼的我无法理解的。经年以后,我犹记得第一次去她家看她妈妈,那个痴痴傻傻的女子,坐在炕上,脸上一直露出傻笑,而双儿,偎依在她妈妈身边,两眼放射出亮亮的光芒。谁又能否认,偎依着母亲,看着母亲的笑容,那时的双儿不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呢?
奶奶家的西舍是张爷爷和张奶奶,他们只有一个独生女儿远嫁他乡,平日里他们老两口相依为命。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的,勤俭的日子,只有女儿女婿外孙偶尔回来的日子,才是他们家最热闹最开心的时刻。关于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村里收电费,张爷爷家的电费竟然没有公摊的表损多!那时小,跟着奶奶们那些七姑八婆,把这件事当做笑料笑了好长时间。而今,想想这件事,却觉得惭愧,笑什么笑啊,有那么好笑吗?他们的淳朴,他们的勤俭,不是我们最好的典范吗?
过了三周岁生日,我就被父母抓去了城里的幼儿园。那一幢楼宇,那一方天空,滑梯,积木,小伙伴,钢琴,舞蹈,丰富了我的生活。念乡的独轮车、蜻蜓、蚂蚱、兔子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渐行渐远。但我们依然常常回念乡,最少一周一次。所以我依然快乐。我一回家,爷爷奶奶就开始给我们打包家里的新鲜蔬菜、水果、面粉、粮、油,想起来了什么,就再去加上。这样到走的时候,我们常是大包小包,拿都拿不动。那时候坐大巴回城里,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站点,于是爷爷奶奶就必须要送我们,我们催他们回去,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目送我们。小时候爱闹,我常常在心里数了12345就突然蹦一下,转过身去,爷爷奶奶一定看到了我好笑的样子,他们会笑着跟我挥挥手。于是我一路走一路蹦,不一会儿就到了站点,然后开心地坐上车回城里。另外,有件事不得不提,每次回念乡,我都穿着妈妈在烟台振华给我买的公主裙,不同颜色,不同款式,博得了孩子们的一片惊羡!特别是双儿,在门后偷偷地看我,我感觉到了她艳羡的眼神。这,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
离家开学的日子到了,又吃到奶奶托人捎来的裹了一层一层的念乡大包子,属于念乡的独有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想起念乡的一切,泪水一下子滴到嘴里,和包子一起,吃出了一种苦涩而甜蜜的感觉。我正看着念乡的方向想念,不知念乡的一切是否也在念我?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双儿,前几天同学聚会见到了她,那双眼睛依然灿烂得像星辰。听说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离家很近,可以常回家。我和多年未见的幼时小伙伴们谈笑着,杯盘交错间,我看向双儿的方向,我注意到,我们的眼神交织在一起,却都没有躲闪,片刻之后,我们相视一笑。我想双儿一定读懂了我的祝福。双儿,也许你没有像我一样丰富的童年,也许你没有我那么多的花裙子,但是我们的根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念乡人,都出生在烟台这个美丽的海边城市。所以我爱这城市,爱这城市的民风淳朴,爱她风景如画,爱她可以给所有人机会、温暖、爱和包容,爱她可以让我们都成长成好孩子,总有一天,长成我们心里期待成为的样子。亲爱的双儿,也许你没有权利选择你的父母,但你绝对有权利选择你的人生。辉煌的,灿烂的,幸福的,快乐的。
现在村里修了柏油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念乡的容颜。我再找不回一踏上去就尘土飞扬,好像漫步沙场的威风感觉;爸爸也有了车,我们回去再也不用坐大巴车了。上次回念乡,要离开的时候,我钻进爸爸的车里,数了12345,一回头却发现再也看不见爷爷奶奶跟在身后了,他们两个相偎的身影早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凝成了一个小黑点,让我望啊望,望到了视线模糊,也没看清他们是否依旧有挥手。
虽然有些回忆再无处可寻,但是我知道,土路之上的柏油马路能让儿女回家时走得更快更稳,代替独轮车的货车卡车会让老人运输时省些力气,代替手电筒的路灯可以填补一下故乡夜里的孤寂。而今,每年回念乡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可我知道念乡的虫鸣一样热闹,庄稼一样可爱,清风一样微醺,土炕睡上去一样踏实,门前树下的老狗依旧在梦里奔跑,夕阳里的炊烟依旧盛满妈妈的呼唤,守望儿女的老人一样在山坡上远眺,一代又一代的念乡人依旧勤勤恳恳,相亲相爱,在这里长大,从这里走出去,又在某一天回到这里,一点一点把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好。我的念乡依旧是那个念乡,依旧美丽动人。她不过和我们一样,成长着。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平淡念安,思忆在他乡。
刘青松,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牟平区新建街小学教师,业余写作,有多篇作品发表于报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