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信念在别人看来也许非常渺小,但在他心中却是无比的神圣……
1931年秋,约翰·范西与埃尔茜刚刚新婚,便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范西参加英国空军不久,接到妻子来信,告诉他女儿即将出生,这让范西欣喜万分。在他前往法国色当市附近执行轰炸德国兵营的任务时,不幸被俘,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年的战俘生涯。
为了心爱的女儿,范西决心要逃出魔窟。刚被俘虏时,他被关押在德国巴尔特的第一战俘营。进去后不久,就用狱友从厨房“借来”的一把铁铲从牢房往外挖掘地道,快挖好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致使地道进水从内部坍塌,只好被迫中途放弃。
范西没有就此气馁,又选择了另一个地方重新挖掘。糟糕的是,地道即将挖通时,却被看守发现了,他遭到了严厉处罚。
德国人把他转移到第十一战俘营,并加强了对他的监管力度。范西逃跑的欲望比先前更加强烈了。他瞄上了“仁慈”的德国人提供的金属餐刀,开始了新的挖地道行动。
遗憾的是,和上次的结果一样,当地道即将“竣工”时,又被德国人发现了。这次,他受到了比上次更加残酷的惩罚。德国人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放在似火的太阳底下暴晒了整整三天。虽然他已经奄奄一息,但当德国人问他还逃不逃时,他始终没有作出明确答复。这让德国人恼羞成怒,又把他吊起来狠狠鞭打,但他依然缄口不语。
德国人本想杀一儆百,不知道为什么又忽然改变了主意。1942年5月,他被转移到波兰萨甘的第三战俘营继续服苦役。
不管遭遇多大的折磨,范西心中的信念始终没有熄灭: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想办法逃出去,与妻子和女儿团聚。
他又开始实施新的逃跑计划,这次他决定联合其他狱友一起干。他利用出工的机会,详细察看了外面的地形,然后精心设计了3条挖掘路线,并把3条地道分别命名为“汤姆”、“迪克”和“哈里”,然后组织狱友利用晚上的时间轮流作业。
两个月后,3条地道成功挖通。就在准备逃跑时,那条“汤姆”地道还是被发现了,好在还有“迪克”和“哈里”做备用。
1942年10月,在范西的带领下,76名战俘通过“迪克”逃了出去,但很快就被德军发现。逃跑中,50人被残忍枪杀,仅有3人成功逃过围追,其余23人被抓回,其中包括范西。
范西理所当然要遭到比其他人更凶残的惩罚。他先被剥光衣服鞭挞全身,之后又被关进潮湿阴暗的地牢。连续5天不提供水和食物。
那些天,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几乎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昏迷中,女儿的呼喊又将他拽了回来。他对自己说:“你绝不能就这样死去,你一定要活着出去见心爱的女儿!”
范西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纳粹从未见过如此冥顽不化的俘虏,决定和他继续把猫捉老鼠的游戏玩下去。
1943年4月,他又被转往立陶宛海德克鲁格的第六战俘营。在那里,范西表现得异常积极,曾一度被树为其他战俘的“楷模”。但他内心却一刻也未放弃过逃生的希望。
机会终于来了。那天,他看准了一条德军运送给养的船只,乘哨兵不备。范西藏到了船底,满以为这次能顺利逃生,但开船时间却因故被推迟到第二天,看守清查人数时发现少了范西,立即进行大规模搜查,很快就把他从船底抓了回来。
范西在被德国纳粹关押的5年期间,共换了4处战俘营,挖掘了8条地道,5次试图逃跑。那段时期,他被德军“高度”评价为“最坚定的逃跑者”。
1945年,范西被盟军从战俘营中救出,当时他的体重只有36公斤。范西在战俘营逃生的经历曾在上世纪60年代被拍成电影《胜利大逃亡》,轰动了全世界。
(蓝昌科摘自《37°女人》)
1931年秋,约翰·范西与埃尔茜刚刚新婚,便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范西参加英国空军不久,接到妻子来信,告诉他女儿即将出生,这让范西欣喜万分。在他前往法国色当市附近执行轰炸德国兵营的任务时,不幸被俘,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年的战俘生涯。
为了心爱的女儿,范西决心要逃出魔窟。刚被俘虏时,他被关押在德国巴尔特的第一战俘营。进去后不久,就用狱友从厨房“借来”的一把铁铲从牢房往外挖掘地道,快挖好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致使地道进水从内部坍塌,只好被迫中途放弃。
范西没有就此气馁,又选择了另一个地方重新挖掘。糟糕的是,地道即将挖通时,却被看守发现了,他遭到了严厉处罚。
德国人把他转移到第十一战俘营,并加强了对他的监管力度。范西逃跑的欲望比先前更加强烈了。他瞄上了“仁慈”的德国人提供的金属餐刀,开始了新的挖地道行动。
遗憾的是,和上次的结果一样,当地道即将“竣工”时,又被德国人发现了。这次,他受到了比上次更加残酷的惩罚。德国人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放在似火的太阳底下暴晒了整整三天。虽然他已经奄奄一息,但当德国人问他还逃不逃时,他始终没有作出明确答复。这让德国人恼羞成怒,又把他吊起来狠狠鞭打,但他依然缄口不语。
德国人本想杀一儆百,不知道为什么又忽然改变了主意。1942年5月,他被转移到波兰萨甘的第三战俘营继续服苦役。
不管遭遇多大的折磨,范西心中的信念始终没有熄灭: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想办法逃出去,与妻子和女儿团聚。
他又开始实施新的逃跑计划,这次他决定联合其他狱友一起干。他利用出工的机会,详细察看了外面的地形,然后精心设计了3条挖掘路线,并把3条地道分别命名为“汤姆”、“迪克”和“哈里”,然后组织狱友利用晚上的时间轮流作业。
两个月后,3条地道成功挖通。就在准备逃跑时,那条“汤姆”地道还是被发现了,好在还有“迪克”和“哈里”做备用。
1942年10月,在范西的带领下,76名战俘通过“迪克”逃了出去,但很快就被德军发现。逃跑中,50人被残忍枪杀,仅有3人成功逃过围追,其余23人被抓回,其中包括范西。
范西理所当然要遭到比其他人更凶残的惩罚。他先被剥光衣服鞭挞全身,之后又被关进潮湿阴暗的地牢。连续5天不提供水和食物。
那些天,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几乎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昏迷中,女儿的呼喊又将他拽了回来。他对自己说:“你绝不能就这样死去,你一定要活着出去见心爱的女儿!”
范西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纳粹从未见过如此冥顽不化的俘虏,决定和他继续把猫捉老鼠的游戏玩下去。
1943年4月,他又被转往立陶宛海德克鲁格的第六战俘营。在那里,范西表现得异常积极,曾一度被树为其他战俘的“楷模”。但他内心却一刻也未放弃过逃生的希望。
机会终于来了。那天,他看准了一条德军运送给养的船只,乘哨兵不备。范西藏到了船底,满以为这次能顺利逃生,但开船时间却因故被推迟到第二天,看守清查人数时发现少了范西,立即进行大规模搜查,很快就把他从船底抓了回来。
范西在被德国纳粹关押的5年期间,共换了4处战俘营,挖掘了8条地道,5次试图逃跑。那段时期,他被德军“高度”评价为“最坚定的逃跑者”。
1945年,范西被盟军从战俘营中救出,当时他的体重只有36公斤。范西在战俘营逃生的经历曾在上世纪60年代被拍成电影《胜利大逃亡》,轰动了全世界。
(蓝昌科摘自《37°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