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府需要加大对垃圾处理技术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加大在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研发以及投入,促进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升级。
關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垃圾分类应遵循如下原则: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基于此,还要加强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积极推动垃圾从源头减量,加快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采用高效经济的处理模式,达到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的目的,提高我国生态环保文明建设的水平。
1.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与资源化
1.1分类减量
垃圾分类减量需要从源头着手,关键点是生产过程以及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根本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回收再造是一个需要消耗更多资源才能得以实现的链条,而这个链条也会最终因物品的损坏或其回收价值的自然下降而走到尽头,最终还是会彻底变为“真正的垃圾”,因此垃圾减量刻不容缓。生活垃圾减量首先得从源头抓起,减少源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例如,减少食物浪费、减少外卖食品包装废物等。
1.2垃圾资源化
垃圾资源化是指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垃圾废物作为原料或循环利用垃圾废物产生价值,主要是利用生活垃圾中部分有用的材料和资源进行回收,可以减少生活垃圾对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通过资源再利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垃圾分类收集及监督系统
垃圾分类要想从源头减量应遵循“物尽其用、因地制宜、减排补贴、超排惩罚、捆绑服务”的原则,明确垃圾分类的主体、分类对象的处理标准,鼓励企业和社会对垃圾处理提供引导及监督等服务,切实推动垃圾资源化回收。促进分类收运、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垃圾分类得到有效处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及监督系统。目前亟需解决垃圾减量及资源利用系统性建设问题,建立相互合作的协调性机制,使各部门在完成独立工作的同时能够互相协同。比如在垃圾回收过程中,不论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都要处理其中可回收的部分,以免在后期影响环境保护和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还需要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分类减量与资源化责任意识,引导群众进行有效地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政府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则,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人们可以清楚识别各种垃圾。企业也需要强化垃圾减量意识,努力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垃圾废物分类、处理和回收产业链当中。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完善运输系统。在清除和运输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危险垃圾等过程中,确保各种类型的垃圾桶进行专门化设置,以便后续可追踪垃圾产生的来源。
3.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
附近有废品收购站,本地农户生活节俭,会分类保存废纸、酒瓶、矿泉水瓶、废铜烂铁等“好卖”的垃圾,集中卖给废品站;宜焚烧的垃圾由乡镇收集后运往县(市)集中焚烧;前三类垃圾采用下述方法处理。
3.1“会烂”的垃圾
建设阳光堆肥房,将“会烂”的垃圾进行好氧堆肥处理。
1)工艺流程。好氧堆肥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它是在一定温度和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好氧菌对可腐蚀垃圾进行吸收、氧化和分解。对堆肥产品(有机肥)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NY844-2012)的,用于农田;检测不达标的,则用于绿化。
2)堆肥房的构造。三级桶长驾驶垃圾运输车,由进料坡道上进料台,将可腐垃圾由进料口倒入堆肥间,堆肥间共两间,交替使用;堆肥间的垃圾堆置高度达到设置高度时,停止进料。人从堆肥房南门进入,向垃圾中加入垃圾发酵剂(促腐除臭微生物菌剂),以提高垃圾发酵速度和减少臭味的产生;定期用铁耙等工具对垃圾进行翻动,以提高发酵效果。堆肥间顶部为双层玻璃采光井,便于使堆肥房升温,提高好氧菌的活性;通风采用管道自然无动力通风,保证通风条件的前提下,减少运维成本。堆肥间地面以下设置渗透液导流层,垃圾渗透液通过导流层后,由导流管上的小孔进入导流管,导流管收集后汇入干管,继而流入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再生水一部分输送至水池,供发酵期间的洒水、以保证垃圾的含水率,剩余部分排至自然水体。
3)堆肥过程控制。微生物的活性是影响堆肥效果的关键因素,微生物的活性主要受氧含量、含水率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氧含量利用自然风压和阳光堆肥房内外的空气温差,使室内外的空气自行交换,为堆肥发酵提供氧气。
②含水率根据《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处理规范》(以下称规范)的规定,生活垃圾堆肥发酵适宜的含水率为40%~60%。当垃圾的含水量低时,通过喷水进行加湿;当垃圾的含水率偏高时,通过投加破碎的干草或秸秆来均衡水分。
③温度根据规范,堆肥的理想温度为55℃。在堆体高度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设置温度探测点,记录堆体内温度,同时记录堆肥间室内外气温。当堆体无法升温时,可调整堆料的湿度,或者加大堆体体积;当堆体温度过高时,可加强通风,或者减小堆体体积。
3.2无机垃圾
本文所指的无机垃圾指村中建设、装修活动中产生的砖瓦陶瓷类垃圾及清扫产生的灰土类垃圾。本地耕地紧张,随意堆放和填埋都会浪费土地。合理的处理措施为:村中辟一空地,单独堆放无机垃圾,用于坑塘填埋、铺路等;镇政府引入移动式破碎机,将建筑垃圾收集后,用破碎机破碎、筛分,生成再生骨料,进而制造合适的建筑材料。再生建筑材料可在本地进行销售。
3.3有毒有害垃圾
本文所指的有毒有害垃圾指废旧电池、灯管、农药及其包装、药品、水银温度计等。处理措施为:保洁员将村里的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后交由乡镇,然后由乡镇运往县(市)级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4.结束语
综合垃圾收运经济化、垃圾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等因素,将垃圾分为“会烂”的垃圾、无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好卖”的垃圾和宜焚烧垃圾后分别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丹,陈冠益,马文超,等.中国村镇生活垃圾特性及处理现状[J].中国环境科学,2018(11):4187-4197.
[2]王瑛,李世平,谢凯宁.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卢因行为模型[J].生态经济,2020,36(01):186-190+204.
關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垃圾分类应遵循如下原则: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基于此,还要加强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积极推动垃圾从源头减量,加快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采用高效经济的处理模式,达到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的目的,提高我国生态环保文明建设的水平。
1.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与资源化
1.1分类减量
垃圾分类减量需要从源头着手,关键点是生产过程以及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根本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回收再造是一个需要消耗更多资源才能得以实现的链条,而这个链条也会最终因物品的损坏或其回收价值的自然下降而走到尽头,最终还是会彻底变为“真正的垃圾”,因此垃圾减量刻不容缓。生活垃圾减量首先得从源头抓起,减少源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例如,减少食物浪费、减少外卖食品包装废物等。
1.2垃圾资源化
垃圾资源化是指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垃圾废物作为原料或循环利用垃圾废物产生价值,主要是利用生活垃圾中部分有用的材料和资源进行回收,可以减少生活垃圾对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通过资源再利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垃圾分类收集及监督系统
垃圾分类要想从源头减量应遵循“物尽其用、因地制宜、减排补贴、超排惩罚、捆绑服务”的原则,明确垃圾分类的主体、分类对象的处理标准,鼓励企业和社会对垃圾处理提供引导及监督等服务,切实推动垃圾资源化回收。促进分类收运、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垃圾分类得到有效处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及监督系统。目前亟需解决垃圾减量及资源利用系统性建设问题,建立相互合作的协调性机制,使各部门在完成独立工作的同时能够互相协同。比如在垃圾回收过程中,不论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都要处理其中可回收的部分,以免在后期影响环境保护和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还需要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分类减量与资源化责任意识,引导群众进行有效地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政府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则,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人们可以清楚识别各种垃圾。企业也需要强化垃圾减量意识,努力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垃圾废物分类、处理和回收产业链当中。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完善运输系统。在清除和运输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危险垃圾等过程中,确保各种类型的垃圾桶进行专门化设置,以便后续可追踪垃圾产生的来源。
3.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
附近有废品收购站,本地农户生活节俭,会分类保存废纸、酒瓶、矿泉水瓶、废铜烂铁等“好卖”的垃圾,集中卖给废品站;宜焚烧的垃圾由乡镇收集后运往县(市)集中焚烧;前三类垃圾采用下述方法处理。
3.1“会烂”的垃圾
建设阳光堆肥房,将“会烂”的垃圾进行好氧堆肥处理。
1)工艺流程。好氧堆肥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它是在一定温度和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好氧菌对可腐蚀垃圾进行吸收、氧化和分解。对堆肥产品(有机肥)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NY844-2012)的,用于农田;检测不达标的,则用于绿化。
2)堆肥房的构造。三级桶长驾驶垃圾运输车,由进料坡道上进料台,将可腐垃圾由进料口倒入堆肥间,堆肥间共两间,交替使用;堆肥间的垃圾堆置高度达到设置高度时,停止进料。人从堆肥房南门进入,向垃圾中加入垃圾发酵剂(促腐除臭微生物菌剂),以提高垃圾发酵速度和减少臭味的产生;定期用铁耙等工具对垃圾进行翻动,以提高发酵效果。堆肥间顶部为双层玻璃采光井,便于使堆肥房升温,提高好氧菌的活性;通风采用管道自然无动力通风,保证通风条件的前提下,减少运维成本。堆肥间地面以下设置渗透液导流层,垃圾渗透液通过导流层后,由导流管上的小孔进入导流管,导流管收集后汇入干管,继而流入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再生水一部分输送至水池,供发酵期间的洒水、以保证垃圾的含水率,剩余部分排至自然水体。
3)堆肥过程控制。微生物的活性是影响堆肥效果的关键因素,微生物的活性主要受氧含量、含水率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氧含量利用自然风压和阳光堆肥房内外的空气温差,使室内外的空气自行交换,为堆肥发酵提供氧气。
②含水率根据《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处理规范》(以下称规范)的规定,生活垃圾堆肥发酵适宜的含水率为40%~60%。当垃圾的含水量低时,通过喷水进行加湿;当垃圾的含水率偏高时,通过投加破碎的干草或秸秆来均衡水分。
③温度根据规范,堆肥的理想温度为55℃。在堆体高度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设置温度探测点,记录堆体内温度,同时记录堆肥间室内外气温。当堆体无法升温时,可调整堆料的湿度,或者加大堆体体积;当堆体温度过高时,可加强通风,或者减小堆体体积。
3.2无机垃圾
本文所指的无机垃圾指村中建设、装修活动中产生的砖瓦陶瓷类垃圾及清扫产生的灰土类垃圾。本地耕地紧张,随意堆放和填埋都会浪费土地。合理的处理措施为:村中辟一空地,单独堆放无机垃圾,用于坑塘填埋、铺路等;镇政府引入移动式破碎机,将建筑垃圾收集后,用破碎机破碎、筛分,生成再生骨料,进而制造合适的建筑材料。再生建筑材料可在本地进行销售。
3.3有毒有害垃圾
本文所指的有毒有害垃圾指废旧电池、灯管、农药及其包装、药品、水银温度计等。处理措施为:保洁员将村里的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后交由乡镇,然后由乡镇运往县(市)级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4.结束语
综合垃圾收运经济化、垃圾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等因素,将垃圾分为“会烂”的垃圾、无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好卖”的垃圾和宜焚烧垃圾后分别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丹,陈冠益,马文超,等.中国村镇生活垃圾特性及处理现状[J].中国环境科学,2018(11):4187-4197.
[2]王瑛,李世平,谢凯宁.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卢因行为模型[J].生态经济,2020,36(01):186-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