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模式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uhu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因此要有资源忧患意识。经调查发现,中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淡薄,对其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务之急。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成为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教师正在改变教育的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具有个性魅力、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协作-探究教学模式是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的案例阐述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资源忧患意识;地理教学;教学模式;协作-探究教学模式
  
  资源忧患意识的教育既是科学知识的教学,同时又是观念与思想的教育。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无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使资源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牢牢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学习国外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汲取其中的精华,并结合教学实践,来建构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协作一探究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评价。
  
  1创设问题情境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什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探究新的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有启发性,最能够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资源环境知识、思想、价值和情感,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精心编制地理教学案例等方式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2提出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而人们对创造力的研究已经证明,能否提出问题是创造力高低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有意义的、比较深刻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适合探究、分析解决的,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却是适合于学生提问、探究、分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
  
  3分析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应对本班学生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每组合适的人数为3-8人,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相互交流,以获得新的知识、观念,并学会探究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生的讨论中,要允许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并使学生有均等的机会,同学间彼此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使同学们能够从多个角度、不同的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使我们解决问题,还使学生养成彼此互相学习、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资源。
  
  4总结评价
  问题经过讨论后得到解决,教学并没有结束。教师应该要学生把讨论的结果或者以作业的形式或者以成果汇报的形式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笔记、作业或者汇报的结果中发现讨论、解决问题中产生的独特的见解,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疑难问题或者争论不下的问题,教师应该阐明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而且教师还应该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缺点。
  
  二、协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实例
  
  课题:水资源问题探究
  适合班级:高中二年级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把相关资料整理后呈现给同学:
  我国是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知道我国实际上是水资源“穷国”,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水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需求,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就处于严重缺水边缘。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目前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尚不足500立方米,离起码的生存需求都相去甚远。此外,还有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2000立方米。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水利专家们的预测结果更让人震惊:到下世纪中叶,以我国人口16亿人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现在还要减少1/4。缺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不仅如此,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更加剧了水荒的严重程度。
  从时间上说,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水资源中大约有2/3左右以洪水的形式白白流掉了。而且降水量年际之间的变化也很大,经常是连续几年大水,或者是连续几年大早。
  从空间上说,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状况极不匹配。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3,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淮河及其以北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其水资源量却不及全国的1/5。西北内陆河地区尤甚,其流域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1/3,而水资源量还不到全国的1/20。
  
  2.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就以上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并提出自己感到困惑并想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问题可能没有什么价值,甚至可能有些偏离教学内容,教师此时应该宽容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鼓励,同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本案例中学生就提出了如下的一些问题:我国是“水资源大国”还是“水资源小国”?为什么说“水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调蓄水源中有什么重要意义?”“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节约水资源”等等。
  
  3.分析解决问题
  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提出来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来回走动,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动态,并组织在班上的讨论总结。每个组由一名同学发言,谈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如果有不完整的,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针对节约水资源方面,学生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措施,并让一些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的。
  
  4.总结评价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进行总结。要对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发言进行表扬,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人的思考:中国现在的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这个现实不能改变,只能面对,而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却是可以改变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匮乏问题,每个中国人都要摒弃不良的浪费习惯,努力做到勤俭节约,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燃气,节约用纸,不用或少用塑胶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制品,不浪费食物等等。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全国总的节约成果就相当可观。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把以上讨论的结果以作业的形式写下来。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此普遍缺乏方法和技巧,词语理解模糊,进而直接影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象,须从改进课堂教学、扎实地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有效的训练入手。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掘词语教学的魅力,从词语特点、文章内容、学生年段特点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加强词语理解和运用,有效激活,使词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    一、
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刚刚结束,我们也开始揭开语文试题神秘的面纱。作为测试的第一科,语文有稳定考生心理的作用,因而命题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变化,难度会适中。这套试卷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试题与课本联系紧密,突显课本重点。试题中涉及的课本课文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劝学》《登高》《鸿门宴》。这几篇文章都是平时教学的重点,一共23分,相信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对于这23分的题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吧。
摘 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摒弃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尝试了“自学——辅导”模式,即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以“三动”为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启迪思维;参与意识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及课的所组织因素和教育因素,都应与教材的目的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在特定时间内和个体意义上达成有价值的知识构建,让教师更会教、让学生更会学、让教学更有效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捷径。通过优化课程资源、建立自主学习机制,延伸课堂教学范围和深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程改革;有效教学;合作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本身蕴涵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就渗透于字里行间。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下面是执教《桂林山水》教学的几个片段,结合此案例,笔者谈一谈如何美文美诵,文人合一。  [片段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桂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邱学华老师所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强烈反响。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基本特征是“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练后讲”,说的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去思考,先去练习,再由教师讲解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的言语水平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教师言语能力的潜能还未被充分挖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言语水平的提高,应强调在准确、简明和生动上下工夫,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言语水平;有效教学    教师的言语水平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摘 要:学校德育文化,是指在学校教育者的推动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营造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愿景,旨在培养学生政治、思想、法纪和道德品质的一切文化的总称。本文以“四个自信”来构建系部德育文化,供职校各系如何构建德育文化参考。  关键词:学校德育文化 四个自信 系部德育文化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作为一所学校,不仅有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更主要
一、问题缘起  近日,笔者参加了绍兴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比武,其中有一项是教学设计,内容是设计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试卷提供如下教材:  ■  熟悉低年级教材的老师都知道,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在拿到教材后,我凭着自己的经验,知道这是加减法的四种形式(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其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难点,学生
[摘 要]    自主探究式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其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是自己与知识相互碰撞与交流的深层次思考和体验,能够充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趣味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需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因问题而变,深度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