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11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5,中医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和对照组(n=55,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血糖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X2=8.996,P<0.05)。结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 疗效 神经传导速度 影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并成为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常规临床治疗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近年来中医治疗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1]。本组试验对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11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排除标准:排除相似症状的症候、合并症、疾病,排除伴有肯恩影響指标检测、判定的病理状况,排除严重心、肝、肾损伤影响的药物代谢。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7±1.92)岁。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91±1.45)岁。给予2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55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规的临床治疗,给予患者维生素B1片(国药准字H43021716 湖南大拇指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每天3 次,每次20 mg。肌肉注射腺苷钴胺(国药准字H20058286 甘肃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 次,每次500 ug患者接受一个月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中医治疗,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药方包括45 g的黄芪、桂枝、白芍,90 g生姜,50 g鸡血藤,4枚大枣,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剂量,对于病情表现较严重且凝血的患者,需增加6 g桃仁,10 g红花,用水煎服,每天1剂,给予两组患者6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正中神经(MNCV)和腓总神经(SNCV)的传导速度进行检测[2]。
  1.4 疗效判定
  在对本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键反射恢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均恢复正常。
  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键反射恢复,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明显改善。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键反射恢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均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96,P<0.05)。
  2.2 治疗后正中神经(MNCV)和腓总神经(SNCV)的传导速度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正中神经(MNCV)和腓总神经(SNCV)的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如能量摄入不断增加、运动逐步减少等等,均可导致糖尿病,其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4]。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代谢紊乱等情况下,全身组织器官将受到损害,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糖尿病很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因素,将对患者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产生一定的影响[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痿症”、“痹症”,由于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虚,血行不畅,,经络肌肤失濡养所引起的。本研究给予观察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黄芪可益气温经,桂枝有利于驱邪外出、温经通痹,芍药有利于养阴,鸡血藤可有效发挥活血通络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组间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凌振南,朱丰,李琼. 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2,34(07):663-665.
  [2]金琳华.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6(05):148-151.
  [3]薛青.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探讨[A].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2-4.
  [4]周新宇.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03):82-83.
  [5]刘淑敏.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6,10(06):87-8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究健胃消食片应用在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试验组给予健胃消食片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7.78%,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试验组患者的临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三七作为名贵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市场前景辽阔。但是,由于三七种植与管理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必须按照标准种植方法种植,才可以确保三七高产稳产。文章主要探讨了三七的种植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希望能为种植三七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三七 种植 管理  三七,又称为田七和金不换。是一种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种植地区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江西和广西地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如何提高中医大学生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中医人才的要求,是中医教育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而目前中医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临床技能偏低的现象。我校历经三
【摘 要】 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97例)患者均给予西沙必利片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97例)患者则添加麻枳降浊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9%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探讨研究清开灵在中医内科急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中医内科急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中药治疗,试验组另外给予清开灵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试验组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稍高于对照组(P>0.05),外感高热患者、厥脱患者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①外感高热: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