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似润滑油,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对话”的天地、“成长”的乐土。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它往往一晃而过,似流星划过夜空一般,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它是学生生命中“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一、教师要树立课堂即时评价的意识,选择策略
即时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也正是即时评价的价值精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评价来维持的,开放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向上。那充满魅力的语言产生于即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课堂即时评价要突出评价的针对性,体现学科特点
如:教学“遗”字,一位教师这样启发学生:“小朋友,请你仔细看看这位新朋友,想想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甲:“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它,‘遗’字是‘贵’字加一个‘之’。”老师高兴地点点头。生乙:“我能为它找朋友,如‘遗弃’、‘遗产’。”老师马上评价:“你能把识字与生活中的词语联系起来,真了不起!”在老师的激发引导下,一名学生又举起手说:“那天在爸爸的报纸上,我看见中缝写有‘遗失声明’这几个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起来:“我还在学校的公告栏里看见老师写了一个招领启事:有谁遗失钥匙一串,请速来办公室认领。”教师又即时评价:“你很会观察,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认读生字“洒”时,有学生读成了“酒”,另一名学生马上纠正:“‘酒’比‘洒’多了一横。”老师再次评价:“谢谢你的提醒,小朋友们真棒,个个都成了识字大王。”这样的即时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突出了评价的学科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在发言学生得到肯定鼓励的同时,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因为他们通过榜样获得了力量,更获得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三、即时评价要把握契机,恰当运用“延迟性”原则
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状况: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想要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教师便急于引导、急于暗示,以帮助学生说出答案为最终目的。其实,真正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冷静思考,而不是简单的一呼而应。或者,当孩子的发言偏离了教师期望的答案时,教师又着急了,怕耽误时间,于是连忙制止孩子的发言,这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一位教师教学《坐井观天》,在结束部分,老师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底后将会怎样?许多学生都想象青蛙看到了美丽、广阔的世界,庆幸自己离开了井底。可一名学生说:“青蛙离开井底,看了看,又跳回了井底……”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哄堂大笑,老师也没有让这孩子把话说完便示意他坐下。后来,老师看了孩子的写话:“青蛙跳出井底,看到前面的小河里飘着许多死去的鱼,一只老青蛙惨死在人类的钢叉下,吓得又躲进了井底……”老师这才明白自己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了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成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孩子的回答,而要首先鼓励孩子把话说完,然后从中找出相关内容,因势利导,从而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教师要成为淅淅沥沥的春雨,优化自己的课堂即时评价,释放自己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幼芽饱胀起来、抽出嫩叶,从而让我们的语文园地万紫千红。
一、教师要树立课堂即时评价的意识,选择策略
即时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也正是即时评价的价值精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评价来维持的,开放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向上。那充满魅力的语言产生于即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课堂即时评价要突出评价的针对性,体现学科特点
如:教学“遗”字,一位教师这样启发学生:“小朋友,请你仔细看看这位新朋友,想想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甲:“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它,‘遗’字是‘贵’字加一个‘之’。”老师高兴地点点头。生乙:“我能为它找朋友,如‘遗弃’、‘遗产’。”老师马上评价:“你能把识字与生活中的词语联系起来,真了不起!”在老师的激发引导下,一名学生又举起手说:“那天在爸爸的报纸上,我看见中缝写有‘遗失声明’这几个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起来:“我还在学校的公告栏里看见老师写了一个招领启事:有谁遗失钥匙一串,请速来办公室认领。”教师又即时评价:“你很会观察,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认读生字“洒”时,有学生读成了“酒”,另一名学生马上纠正:“‘酒’比‘洒’多了一横。”老师再次评价:“谢谢你的提醒,小朋友们真棒,个个都成了识字大王。”这样的即时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突出了评价的学科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在发言学生得到肯定鼓励的同时,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因为他们通过榜样获得了力量,更获得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三、即时评价要把握契机,恰当运用“延迟性”原则
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状况: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想要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教师便急于引导、急于暗示,以帮助学生说出答案为最终目的。其实,真正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冷静思考,而不是简单的一呼而应。或者,当孩子的发言偏离了教师期望的答案时,教师又着急了,怕耽误时间,于是连忙制止孩子的发言,这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一位教师教学《坐井观天》,在结束部分,老师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底后将会怎样?许多学生都想象青蛙看到了美丽、广阔的世界,庆幸自己离开了井底。可一名学生说:“青蛙离开井底,看了看,又跳回了井底……”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哄堂大笑,老师也没有让这孩子把话说完便示意他坐下。后来,老师看了孩子的写话:“青蛙跳出井底,看到前面的小河里飘着许多死去的鱼,一只老青蛙惨死在人类的钢叉下,吓得又躲进了井底……”老师这才明白自己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了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成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孩子的回答,而要首先鼓励孩子把话说完,然后从中找出相关内容,因势利导,从而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教师要成为淅淅沥沥的春雨,优化自己的课堂即时评价,释放自己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幼芽饱胀起来、抽出嫩叶,从而让我们的语文园地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