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学家的骨头是最硬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容易得罪当权者,让自己吃上官司,身陷缧绁。
“二十四史”中最优秀的前三史的作者都未能逃过这个宿命。
首先是太史公司马迁。
本来他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从父亲司马谈手中接过太史令之职,虽然薪水不怎么高,但毕竟也是吃皇粮的。
不幸的是公元前99年到来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5000步兵,和数倍于己的匈奴骑兵作战,因寡不敌众,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勃然大怒,要诛杀李陵全家。
这事本来和司马迁没什么关系。但作为一个太史令,司马迁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为李陵辩护。他说李陵已经尽力了,投降匈奴可能是迫不得已,或另有苦衷。
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辩词,将司马迁送入了监狱。本来是要处死刑的,但是皇恩浩荡,最后判处腐刑,将司马迁阉割了。
“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司马迁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忍辱偷生,写完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100多年后,为司马迁做传的班固慨叹,司马迁“不能以智免刑”。然而,他自己也未能逃脱身陷缧绁的命运,而且是两度下狱,第二次则惨死在狱中。
早在班固30岁的时候,他就继承父亲遗志,开始撰写《汉书》。但是,历来修史书是官家的事,是不允许个人私自编写的,因此,有人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班固被投入狱中。好在班固有个“投笔从戎”的好弟弟班超,骑着快马,从扶风一路狂奔到洛阳,为哥哥鸣冤叫屈,才救得班固的性命。汉明帝也因此授权班固写成《汉书》。
这一次牢狱之灾算是有惊无险。
永元初年,即公元89年,已写就了《汉书》的班固随车骑将军窦宪北征匈奴。这一战,最终将匈奴这个困扰中国上千年的民族从中国北方抹去,如此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当然要大书特书了。于是,班固以随军书记的身份,用自己的如橼大笔写了一篇《燕然铭》,刻在燕然山的石头上。班固的名字和窦宪一起流芳千古。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永元四年,即公元92年,窦氏集团飞扬跋扈,阴谋叛乱,窦宪被汉和帝剪除,班固也因窦氏党羽的关系被革职免官。
免官就免官呗,无官一身轻,总算保住了命。然而,过于宽和大度,疏于治家的班固却因为自己的两个家奴丧了命。原来,班固的两个家奴一向恣意妄为,滋事生非,有一次,这两个家奴在路上冲撞了洛阳令种兢的车驾,遭到责罚。谁料,那家奴趁着酒疯打骂。种兢大怒,但畏于窦宪的权势只好忍气吞声。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到窦宪被诛,种兢立刻将班固逮捕,严刑拷打。可怜已经61岁的班固,如何受得了这种折磨,一代史学巨匠,最终惨死狱中。
时间又过了300年,为班固作传的范晔同样大发感慨,他说班固虽然博学多识,却不能严于律己,终受牵连而死。可是,他的命运和班固惊人的相似。
范晔博学多才,崖岸高峻,傲骨铮铮。他弹得一手好琵琶,连宋文帝刘义隆都羡慕,多次想一饱耳福,可范晔愣是不予理睬。
有一次,宋文帝实在心里痒痒,就对范晔说,朕来唱一首歌,你来为朕伴奏吧。范晔勉强应允。但是,宋文帝的歌声刚住,范晔的琵琶声也戛然而止,一点都不肯多弹,让宋文帝很是不爽。
公元444年,彭城王刘义康谋反事泄,范晔因和刘义康过从甚密,被牵连入狱。宋文帝终于逮住报复范晔的机会了,范晔最后一次走出监狱,是去接受死刑。
司马迁和范晔入狱,都是因为个性耿直,而班固和范晔入狱以至于死亡,则是由于他们所依傍的权势人物的倒台。从根本上来说,三大史学家入狱的一个共同原因,是他们得罪了不该得罪的当权者。这是史学家的大忌,却又是史学家天职的要求。■
“二十四史”中最优秀的前三史的作者都未能逃过这个宿命。
首先是太史公司马迁。
本来他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从父亲司马谈手中接过太史令之职,虽然薪水不怎么高,但毕竟也是吃皇粮的。
不幸的是公元前99年到来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5000步兵,和数倍于己的匈奴骑兵作战,因寡不敌众,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勃然大怒,要诛杀李陵全家。
这事本来和司马迁没什么关系。但作为一个太史令,司马迁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为李陵辩护。他说李陵已经尽力了,投降匈奴可能是迫不得已,或另有苦衷。
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辩词,将司马迁送入了监狱。本来是要处死刑的,但是皇恩浩荡,最后判处腐刑,将司马迁阉割了。
“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司马迁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忍辱偷生,写完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100多年后,为司马迁做传的班固慨叹,司马迁“不能以智免刑”。然而,他自己也未能逃脱身陷缧绁的命运,而且是两度下狱,第二次则惨死在狱中。
早在班固30岁的时候,他就继承父亲遗志,开始撰写《汉书》。但是,历来修史书是官家的事,是不允许个人私自编写的,因此,有人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班固被投入狱中。好在班固有个“投笔从戎”的好弟弟班超,骑着快马,从扶风一路狂奔到洛阳,为哥哥鸣冤叫屈,才救得班固的性命。汉明帝也因此授权班固写成《汉书》。
这一次牢狱之灾算是有惊无险。
永元初年,即公元89年,已写就了《汉书》的班固随车骑将军窦宪北征匈奴。这一战,最终将匈奴这个困扰中国上千年的民族从中国北方抹去,如此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当然要大书特书了。于是,班固以随军书记的身份,用自己的如橼大笔写了一篇《燕然铭》,刻在燕然山的石头上。班固的名字和窦宪一起流芳千古。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永元四年,即公元92年,窦氏集团飞扬跋扈,阴谋叛乱,窦宪被汉和帝剪除,班固也因窦氏党羽的关系被革职免官。
免官就免官呗,无官一身轻,总算保住了命。然而,过于宽和大度,疏于治家的班固却因为自己的两个家奴丧了命。原来,班固的两个家奴一向恣意妄为,滋事生非,有一次,这两个家奴在路上冲撞了洛阳令种兢的车驾,遭到责罚。谁料,那家奴趁着酒疯打骂。种兢大怒,但畏于窦宪的权势只好忍气吞声。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到窦宪被诛,种兢立刻将班固逮捕,严刑拷打。可怜已经61岁的班固,如何受得了这种折磨,一代史学巨匠,最终惨死狱中。
时间又过了300年,为班固作传的范晔同样大发感慨,他说班固虽然博学多识,却不能严于律己,终受牵连而死。可是,他的命运和班固惊人的相似。
范晔博学多才,崖岸高峻,傲骨铮铮。他弹得一手好琵琶,连宋文帝刘义隆都羡慕,多次想一饱耳福,可范晔愣是不予理睬。
有一次,宋文帝实在心里痒痒,就对范晔说,朕来唱一首歌,你来为朕伴奏吧。范晔勉强应允。但是,宋文帝的歌声刚住,范晔的琵琶声也戛然而止,一点都不肯多弹,让宋文帝很是不爽。
公元444年,彭城王刘义康谋反事泄,范晔因和刘义康过从甚密,被牵连入狱。宋文帝终于逮住报复范晔的机会了,范晔最后一次走出监狱,是去接受死刑。
司马迁和范晔入狱,都是因为个性耿直,而班固和范晔入狱以至于死亡,则是由于他们所依傍的权势人物的倒台。从根本上来说,三大史学家入狱的一个共同原因,是他们得罪了不该得罪的当权者。这是史学家的大忌,却又是史学家天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