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的全面发展亟需大批有素质有能力的人才,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还只停留在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层面,构建具有教育竞争力的大学生能力体系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与管理的当务之急。规划能力、思考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实践能力、生存与挑战能力、表达与合作能力、对大势的把控能力、对细节的掌握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也是杰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竞争力 能力体系 综合素质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还只停留在让大学生更多地获取知识的层面。知识的获得可通过多种途径,但绝大部分大学生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和教科书而后死记硬背完成的。而上课听讲很难获得动手能力的提高,死记硬背更是无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获得知识的过程。构建具有教育竞争力的大学生能力体系、注重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与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规划能力-----站在高处的智慧
由于一些学生在经过了六年“艰苦卓绝”的中学学习生活之后,很想给自己放松一下,加之大学里的学习又基本上靠自律来完成,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初,他们没有构想下一步成长计划,甚至没有想努力学习,等到了大三或大四时才猛然发现,自己与其他较上进的同学已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也就只好自暴自弃,混个毕业文凭了事;另有一部分学生在刚上大学时确实是想好好学习的,但由于沿用了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没能真正把握大学学习的特点与实质,又没有及时与辅导员、老师或优秀的学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因此也许能得到较好的考试成绩,但即使有了部分能力的提升,也属无意识状态下的;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在上大学后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又有较强的自律性,能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能在每个阶段做出及时总结和有效调整,并能充分地利用大学中的软硬件资源。
大学期间的规划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三种。长期计划是对大学学习期间4~5年的一种总体规划,它以人生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成果为目标,例如,大学四年的平均学积分达多少,从事什么类型的实习,参加什么类型的学科竞赛,听多少次学术报告,看多少量课外书或参考书,参加什么类型的社团和担任什么职务,毕业之后是出国、读研还是工作,将来要成为什么职业或什么类型的人等;中期计划是以学期或月为时间单位的一种规划,它是对长期计划目标的分解,例如,加强哪门课程或哪门课的哪些章节,强化哪些能力,调整哪种学习方法或生活习惯等。中期计划将直接指导短期计划的形成,同时也支撑着长期计划的落实。制定中期计划时应预先分析本学期的课程数目、每门课程的特征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并要处理好课程学习与实习、学科竞赛、学术报告、参考书、课外书、社团之间的关系;短期计划是以周或天计算的一种规划,它是实现中期计划的具体步骤。短期计划应以两到三天为一个执行周期,而且有些课程可以定时学习,有些课程可以定量完成。另外,调整计划是正常现象,但不可以把它作为完不成任务的一种退路。
二、思考与学习能力-----大学生核心的竞争力
教育是一种文化,全方位地培养大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就是要将知识育人转变为文化育人,把功利式学习转变为能力提升式学习,从而使他们储备适应未来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记忆式学习与思考式学习的标杆。思考习惯的培养首先自身应有这种愿望,明白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重要性。在思考问题时,最好用笔在纸上将即时的想法表示出来,并将相关要素(文字、符号、图形)联系在一起;其次要掌握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推理式思考、联想式思考、发散式思考等。对于那些一时很难想清楚的问题,需在平时多加留意,也许某个场景或某个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你带来启发,产生豁然开朗的效果。
面对问题或事件,思考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生条件,为什么别人没有注意到它,为什么前人的解决方案不够完善等。要分析这一问题或事件的产生环境,分析它的时代性,分析它所包含要素的主次关系,分析影响它的若干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解决它可能存在的途径和程序,估计完成这一任务后可能产生的结果,设想它失败后最坏的可能等。
讨论与辩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思考方式。人的思维需要相互碰撞、相互启发,讨论与辩论有助于完成从渐变向突变的过渡。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时间过长很可能会带来纠结的情绪,此时就可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从中寻求到至少一种启发:或从知识点方面加以补充,或从思考问题的角度加以转变,或是在推理逻辑上产生了错误等。讨论中应把产生的“思想火花”及时记录下来,以免事后有价值的瞬间灵感“溜掉”。
富有想象力的思考需要广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知识习惯于对与其专业不多相关的知识漠不关注,在他们心目中还没能形成交叉学科的概念,也没有借鉴其他学科中的方法、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意识,因而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一)检验学习能力的首要指标是学习效率
看一本书如果不计时间长短,那么很多人都能学得明白,但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实工作中不允许我们这样。
要获得快速的学习能力,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课程预习,这样便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与老师的相碰撞,从而逐渐形成较为优化的学习模式;二是选择几门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后作业或知识应用来检验学习效果;三是多参加一些课外竞赛,或创新实验、企业实习等,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需要学习新的知识,通过这种短时间的突击学习训练可以提升快速学习的能力。
(二)检验学习能力的第二个指标是知识的综合能力
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以阅读参考书为基础,特别是在学习与分析前沿学科时,更是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找到相关资料后能够判断出其价值所在,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知识综述能力。 要获得知识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多看,这样可以熟悉各类文献资料的文体与特点,包括技术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或会议论文、专利文献、产品说明书、技术文档、调查报告、标准草案等。其次,练习书写综述报告,从而培养在短时间内理清主脉络、抓住主要观点并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检验学习能力的第三个指标是知识的应用能力
每个实际问题都有它的特殊性,也有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面对实际问题需要做到能发现并抓住主要矛盾,对忽略次要矛盾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做出合理的估计,找到正确描述这一实际问题的知识点,对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对可能产生的误差做出预测,寻求验证的途径等。
要获得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起获取知识是为了应用的正确观念。其次,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形成的约束条件和使用范围。再次,要关注一些知识细节,它们往往能成为决定知识应用成与败的关键。最后,争取条件将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在学校的开放实验室中加以验证和检验。
(四)检验学习能力的第四个指标是把实际问题升华为新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共性的问题或特定的现象用现有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但在是用相应的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方法及相关软件进行描述和仿真后,也许会得到新的规律或实验表象后隐藏着的本质,这便形成了新观点或新知识。当然这些新观点或新知识往往有待得到更进一步的验证,包括验证应用时所需的约束条件和环境等。
把实际问题上升为新观点和新知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由此获得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学习能力。前三种学习能力是形成这一学习能力的基础,为此要善于将社会现象或实验现象与现有的理论进行比对,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清这一特定现象是由于调查分析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所致,还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或实验环境的变化而未得到他人的关注所致。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将此现象升华为新观点或新知识。
三、创新能力-----质疑、思考与探索的思维
创新型人才是热衷于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科学展开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并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抓住问题实质的人。
创新能力以相应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更以积极的进取心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前提。要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应注意按以下几个层次逐步培养:一是,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环节,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培养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二是,培养自己对获取知识的兴趣。通过有意识地去攻克教科书中的难题来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点的解题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探索尝试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去编制有难度的新题并加以解决。探索型思维始于课堂学习过程中对难题的解答或编制;三是,追寻知识产生的过程,用简易的实验手段去验证以往知识的发现历程。还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编制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来培养创新能力;四是,学会将社会现象与事件用相应的社会知识或科学知识进行高度提炼,忽略其次要因素,抓住其本质,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五是,学会将各类知识进行有机的综合。实际上,将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进行有机的叠加,往往就形成一道难题。将几个行业中成熟的技术进行科学的组合,便获得一个新功能产品,这也属一种重要的创新过程;六是,关注新知识的产生,思考如何将它们在现实工程中加以体现,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这里也包含了实验原理到工程原理、实验步骤到工艺流程、实验装备到工程装备等众多的创新过程。就社会问题而言,应关注新知识产生的背景,注意应用条件和时代性;七是,积极跟踪学科的前沿知识,学会发现其中的不足与空白点,利用理论推理、仿真演绎和实验支撑等方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就社会问题而言,应建立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注意范围从小到大,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自律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基石
作为精英分子的预备队,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中体现个人价值,他们可能面临着去管理一个团队,或在生产流程、或在公务活动中扮演着支配性的角色,但如果在大学期间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将来怎么可能去管理别人,因而管理好自己是管理好别人的第一步。
自律的重要体现在于学习与做事的专注上。大学生上自习往往是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或寝室里,此时的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专注程度,以及所能坚持专注学习的时间长度。
要获得自律的提升,要点在于处理事情要理性,科学地安排时间专注地学习与做事。自律的难点在于坚持,自律的底线在于遵守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
五、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社会、自然中的特征联系起来。大学生要在社会与自然中寻求和总结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真正认识到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课堂。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将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与课本中的经典知识进行比较,并将两种知识融会贯通,使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真正成为你知识网络中的新亮点。
大学生只有大胆地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向身边的人、向图书馆和互联网学习,才能真正做到“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学会什么就用什么”。查阅式的学习方式将是每一个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他们终身的学习方式。
要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就要敢于创造机会走进企业、走入社会,感受工程技术人员们的工作氛围。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认识到实习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寻求与专业知识关联不强或只需1~3门课程的知识就能展开工作的实习环境,这有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理念的尽早建立。
六、生存与挑战能力-----超越自我的展现
生存与挑战能力表现在勇敢的气势、合理的规划、乐观的态度、不倒的精神,即超越自我的展现上。
生存能力是以自己为主导存在于社会的能力。挑战的源头来自内心中的不满足或对更好的渴望。挑战中最难的就是超越自我,它需要有很大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超越自我属于勇敢的范畴,即要有足够的勇气来克服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困难。超越自我一定是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开始,此时,若完全按理性的思维去判断那个要达到的目标往往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往往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奇迹。 超越自我就要做到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这并不是要求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做得特别好,而是指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做得更好并达到特别优秀。在通往精英的道路上,越往高处走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真正的精英多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过程中练就而成的。
七、表达与合作能力-----辩论、沟通与协作的本领
辩论的本意是引导人们产生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沟通是思辨过程中非常有价值的手段。协作是思辨最终想要达到的状态。辩论、沟通与协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信任原则、换位思考原则、适时适地原则、认可与拒绝原则、语言艺术原则、引导原则、协助原则、补位原则。
在辩论、沟通与协作过程中,首先要有平等的心态,要表现出对同学的信任,在信任的同时应该做出详细的实施协作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要得到团队全体成员的普遍理解和认可。
换位思考是沟通的有力武器,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具体分析他人的成长经历、需求和目标,再将自己的观点镶嵌其中,说明这一观点有利于对方的一面,这样团队中的成员也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出来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辩论的气氛要有所把控,要注重语言艺术。
若要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那么所考虑的方案就应该更具前瞻性、更加全面,更便于实施,同时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如果把方案带来的好处给大家说透,又把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困难的具体解决方法说清楚,那么绝大多数成员自然就会按照你所引导的方向去努力。
工作中应懂得抓住主要目标,对于其他次要目标,应认可别人做团队的领导,以参与的角色起到协助的作用。
交流与合作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漏洞,真正的好队友应做到在他还没有警觉的时候自觉地给予帮助,起到类似足球场上的补位作用,这样团队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八、对大势的把控能力-----纲举目张的呈现
大势决断的能力与知识掌握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更多的取决于人格魅力,并与自我挑战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能把握大势的人往往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对行业走向也有明确的判断。至于一些软环境则往往要靠人来创造,这也就是说,阅历丰富的人、性格果断的人、意志坚强的人更易于对大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对大势做出判断之前,如果过多地关注细节则会增加人的胆怯心理,只要有利于大势的发展,那么就应坚定地往前奔。当然,对大势做出决断之后,应对最坏可能的结果做出分析,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对大学生来说,“大势”无非就是毕业后的定位问题:考研、出国深造、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在能力上有什么改变等。每个新入学的大学生都应对此有明确的分析,以便做出相应的决定,然后把它分解成具体的子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课余爱好之间的关系就是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既然学习是主要矛盾,那么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应该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谈恋爱等其他活动上,就是因为没有分清主次矛盾所致。
九、对细节的观察能力-----细节决定优劣的证明
细节镶嵌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如何将每一天的学习细节和生活细节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也是他们变为优秀的前提。
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课效率。虽然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听课方式,但就听课细节而言却存在诸多共性,如何关注这些细节是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知识的起源、知识形成的特点、知识的关键点、知识的脉络主线、知识的应用方式、知识应用的有效区间等。
细节还隐藏在每个动作和瞬间表情中。因为我们每天不仅在使用口头语言,也在不自觉地使用者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每一个讲话时的手势,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味气质。
十、结论
我们在强调素质与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知识本身的价值。知识是前人已修筑的路,它协助我们尽快到达施工路段,而素质与能力才能帮助我们继续修筑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杰出大学生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善于思考,能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并能够自信、乐观地迎接挑战的大学生。
[注释]
①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100204003)和“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与环境建设研究”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gzdt/2007-06/08/content_640905.htm/, 2012-06-12.
[2]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Changes to the Academic Infrastructure: final report[EB/OL].http://www.qaa.uk/Documents/qualitycode.pdf,2011-12-26
[3]人民日报:一流大学距我们到底多远[EB/OL].http://news.sohu.com/20101022/n276207235.shtml, 2010-11-20
[4]国外校长评中国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需要20年[EB/OL].http://edu.qq.com/a/20100504/000026.htm,2010-12-09.
[5]柴旭东.基于创业过程的大学创业教育阶段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115-118
[6]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Academic Infrastructure [EB/OL].http://www.qaa.ac.uk/Academic infrastructure/code of Practice/default.asp,2012-02-26.
(作者单位:1.东北大学 沈阳辽宁,2.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关键词]教育竞争力 能力体系 综合素质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还只停留在让大学生更多地获取知识的层面。知识的获得可通过多种途径,但绝大部分大学生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和教科书而后死记硬背完成的。而上课听讲很难获得动手能力的提高,死记硬背更是无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获得知识的过程。构建具有教育竞争力的大学生能力体系、注重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与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规划能力-----站在高处的智慧
由于一些学生在经过了六年“艰苦卓绝”的中学学习生活之后,很想给自己放松一下,加之大学里的学习又基本上靠自律来完成,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初,他们没有构想下一步成长计划,甚至没有想努力学习,等到了大三或大四时才猛然发现,自己与其他较上进的同学已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也就只好自暴自弃,混个毕业文凭了事;另有一部分学生在刚上大学时确实是想好好学习的,但由于沿用了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没能真正把握大学学习的特点与实质,又没有及时与辅导员、老师或优秀的学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因此也许能得到较好的考试成绩,但即使有了部分能力的提升,也属无意识状态下的;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在上大学后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又有较强的自律性,能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能在每个阶段做出及时总结和有效调整,并能充分地利用大学中的软硬件资源。
大学期间的规划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三种。长期计划是对大学学习期间4~5年的一种总体规划,它以人生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成果为目标,例如,大学四年的平均学积分达多少,从事什么类型的实习,参加什么类型的学科竞赛,听多少次学术报告,看多少量课外书或参考书,参加什么类型的社团和担任什么职务,毕业之后是出国、读研还是工作,将来要成为什么职业或什么类型的人等;中期计划是以学期或月为时间单位的一种规划,它是对长期计划目标的分解,例如,加强哪门课程或哪门课的哪些章节,强化哪些能力,调整哪种学习方法或生活习惯等。中期计划将直接指导短期计划的形成,同时也支撑着长期计划的落实。制定中期计划时应预先分析本学期的课程数目、每门课程的特征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并要处理好课程学习与实习、学科竞赛、学术报告、参考书、课外书、社团之间的关系;短期计划是以周或天计算的一种规划,它是实现中期计划的具体步骤。短期计划应以两到三天为一个执行周期,而且有些课程可以定时学习,有些课程可以定量完成。另外,调整计划是正常现象,但不可以把它作为完不成任务的一种退路。
二、思考与学习能力-----大学生核心的竞争力
教育是一种文化,全方位地培养大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就是要将知识育人转变为文化育人,把功利式学习转变为能力提升式学习,从而使他们储备适应未来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记忆式学习与思考式学习的标杆。思考习惯的培养首先自身应有这种愿望,明白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重要性。在思考问题时,最好用笔在纸上将即时的想法表示出来,并将相关要素(文字、符号、图形)联系在一起;其次要掌握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推理式思考、联想式思考、发散式思考等。对于那些一时很难想清楚的问题,需在平时多加留意,也许某个场景或某个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你带来启发,产生豁然开朗的效果。
面对问题或事件,思考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生条件,为什么别人没有注意到它,为什么前人的解决方案不够完善等。要分析这一问题或事件的产生环境,分析它的时代性,分析它所包含要素的主次关系,分析影响它的若干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解决它可能存在的途径和程序,估计完成这一任务后可能产生的结果,设想它失败后最坏的可能等。
讨论与辩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思考方式。人的思维需要相互碰撞、相互启发,讨论与辩论有助于完成从渐变向突变的过渡。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时间过长很可能会带来纠结的情绪,此时就可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从中寻求到至少一种启发:或从知识点方面加以补充,或从思考问题的角度加以转变,或是在推理逻辑上产生了错误等。讨论中应把产生的“思想火花”及时记录下来,以免事后有价值的瞬间灵感“溜掉”。
富有想象力的思考需要广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知识习惯于对与其专业不多相关的知识漠不关注,在他们心目中还没能形成交叉学科的概念,也没有借鉴其他学科中的方法、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意识,因而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一)检验学习能力的首要指标是学习效率
看一本书如果不计时间长短,那么很多人都能学得明白,但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实工作中不允许我们这样。
要获得快速的学习能力,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课程预习,这样便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与老师的相碰撞,从而逐渐形成较为优化的学习模式;二是选择几门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后作业或知识应用来检验学习效果;三是多参加一些课外竞赛,或创新实验、企业实习等,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需要学习新的知识,通过这种短时间的突击学习训练可以提升快速学习的能力。
(二)检验学习能力的第二个指标是知识的综合能力
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以阅读参考书为基础,特别是在学习与分析前沿学科时,更是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找到相关资料后能够判断出其价值所在,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知识综述能力。 要获得知识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多看,这样可以熟悉各类文献资料的文体与特点,包括技术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或会议论文、专利文献、产品说明书、技术文档、调查报告、标准草案等。其次,练习书写综述报告,从而培养在短时间内理清主脉络、抓住主要观点并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检验学习能力的第三个指标是知识的应用能力
每个实际问题都有它的特殊性,也有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面对实际问题需要做到能发现并抓住主要矛盾,对忽略次要矛盾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做出合理的估计,找到正确描述这一实际问题的知识点,对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对可能产生的误差做出预测,寻求验证的途径等。
要获得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起获取知识是为了应用的正确观念。其次,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形成的约束条件和使用范围。再次,要关注一些知识细节,它们往往能成为决定知识应用成与败的关键。最后,争取条件将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在学校的开放实验室中加以验证和检验。
(四)检验学习能力的第四个指标是把实际问题升华为新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共性的问题或特定的现象用现有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但在是用相应的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方法及相关软件进行描述和仿真后,也许会得到新的规律或实验表象后隐藏着的本质,这便形成了新观点或新知识。当然这些新观点或新知识往往有待得到更进一步的验证,包括验证应用时所需的约束条件和环境等。
把实际问题上升为新观点和新知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由此获得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学习能力。前三种学习能力是形成这一学习能力的基础,为此要善于将社会现象或实验现象与现有的理论进行比对,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清这一特定现象是由于调查分析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所致,还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或实验环境的变化而未得到他人的关注所致。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将此现象升华为新观点或新知识。
三、创新能力-----质疑、思考与探索的思维
创新型人才是热衷于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科学展开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并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抓住问题实质的人。
创新能力以相应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更以积极的进取心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前提。要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应注意按以下几个层次逐步培养:一是,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环节,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培养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二是,培养自己对获取知识的兴趣。通过有意识地去攻克教科书中的难题来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点的解题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探索尝试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去编制有难度的新题并加以解决。探索型思维始于课堂学习过程中对难题的解答或编制;三是,追寻知识产生的过程,用简易的实验手段去验证以往知识的发现历程。还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编制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来培养创新能力;四是,学会将社会现象与事件用相应的社会知识或科学知识进行高度提炼,忽略其次要因素,抓住其本质,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五是,学会将各类知识进行有机的综合。实际上,将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进行有机的叠加,往往就形成一道难题。将几个行业中成熟的技术进行科学的组合,便获得一个新功能产品,这也属一种重要的创新过程;六是,关注新知识的产生,思考如何将它们在现实工程中加以体现,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这里也包含了实验原理到工程原理、实验步骤到工艺流程、实验装备到工程装备等众多的创新过程。就社会问题而言,应关注新知识产生的背景,注意应用条件和时代性;七是,积极跟踪学科的前沿知识,学会发现其中的不足与空白点,利用理论推理、仿真演绎和实验支撑等方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就社会问题而言,应建立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注意范围从小到大,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自律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基石
作为精英分子的预备队,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中体现个人价值,他们可能面临着去管理一个团队,或在生产流程、或在公务活动中扮演着支配性的角色,但如果在大学期间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将来怎么可能去管理别人,因而管理好自己是管理好别人的第一步。
自律的重要体现在于学习与做事的专注上。大学生上自习往往是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或寝室里,此时的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专注程度,以及所能坚持专注学习的时间长度。
要获得自律的提升,要点在于处理事情要理性,科学地安排时间专注地学习与做事。自律的难点在于坚持,自律的底线在于遵守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
五、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社会、自然中的特征联系起来。大学生要在社会与自然中寻求和总结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真正认识到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课堂。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将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与课本中的经典知识进行比较,并将两种知识融会贯通,使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真正成为你知识网络中的新亮点。
大学生只有大胆地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向身边的人、向图书馆和互联网学习,才能真正做到“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学会什么就用什么”。查阅式的学习方式将是每一个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他们终身的学习方式。
要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就要敢于创造机会走进企业、走入社会,感受工程技术人员们的工作氛围。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认识到实习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寻求与专业知识关联不强或只需1~3门课程的知识就能展开工作的实习环境,这有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理念的尽早建立。
六、生存与挑战能力-----超越自我的展现
生存与挑战能力表现在勇敢的气势、合理的规划、乐观的态度、不倒的精神,即超越自我的展现上。
生存能力是以自己为主导存在于社会的能力。挑战的源头来自内心中的不满足或对更好的渴望。挑战中最难的就是超越自我,它需要有很大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超越自我属于勇敢的范畴,即要有足够的勇气来克服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困难。超越自我一定是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开始,此时,若完全按理性的思维去判断那个要达到的目标往往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往往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奇迹。 超越自我就要做到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这并不是要求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做得特别好,而是指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做得更好并达到特别优秀。在通往精英的道路上,越往高处走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真正的精英多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过程中练就而成的。
七、表达与合作能力-----辩论、沟通与协作的本领
辩论的本意是引导人们产生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沟通是思辨过程中非常有价值的手段。协作是思辨最终想要达到的状态。辩论、沟通与协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信任原则、换位思考原则、适时适地原则、认可与拒绝原则、语言艺术原则、引导原则、协助原则、补位原则。
在辩论、沟通与协作过程中,首先要有平等的心态,要表现出对同学的信任,在信任的同时应该做出详细的实施协作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要得到团队全体成员的普遍理解和认可。
换位思考是沟通的有力武器,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具体分析他人的成长经历、需求和目标,再将自己的观点镶嵌其中,说明这一观点有利于对方的一面,这样团队中的成员也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出来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辩论的气氛要有所把控,要注重语言艺术。
若要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那么所考虑的方案就应该更具前瞻性、更加全面,更便于实施,同时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如果把方案带来的好处给大家说透,又把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困难的具体解决方法说清楚,那么绝大多数成员自然就会按照你所引导的方向去努力。
工作中应懂得抓住主要目标,对于其他次要目标,应认可别人做团队的领导,以参与的角色起到协助的作用。
交流与合作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漏洞,真正的好队友应做到在他还没有警觉的时候自觉地给予帮助,起到类似足球场上的补位作用,这样团队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八、对大势的把控能力-----纲举目张的呈现
大势决断的能力与知识掌握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更多的取决于人格魅力,并与自我挑战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能把握大势的人往往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对行业走向也有明确的判断。至于一些软环境则往往要靠人来创造,这也就是说,阅历丰富的人、性格果断的人、意志坚强的人更易于对大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对大势做出判断之前,如果过多地关注细节则会增加人的胆怯心理,只要有利于大势的发展,那么就应坚定地往前奔。当然,对大势做出决断之后,应对最坏可能的结果做出分析,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对大学生来说,“大势”无非就是毕业后的定位问题:考研、出国深造、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在能力上有什么改变等。每个新入学的大学生都应对此有明确的分析,以便做出相应的决定,然后把它分解成具体的子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课余爱好之间的关系就是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既然学习是主要矛盾,那么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应该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谈恋爱等其他活动上,就是因为没有分清主次矛盾所致。
九、对细节的观察能力-----细节决定优劣的证明
细节镶嵌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如何将每一天的学习细节和生活细节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也是他们变为优秀的前提。
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课效率。虽然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听课方式,但就听课细节而言却存在诸多共性,如何关注这些细节是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知识的起源、知识形成的特点、知识的关键点、知识的脉络主线、知识的应用方式、知识应用的有效区间等。
细节还隐藏在每个动作和瞬间表情中。因为我们每天不仅在使用口头语言,也在不自觉地使用者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每一个讲话时的手势,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味气质。
十、结论
我们在强调素质与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知识本身的价值。知识是前人已修筑的路,它协助我们尽快到达施工路段,而素质与能力才能帮助我们继续修筑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杰出大学生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善于思考,能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并能够自信、乐观地迎接挑战的大学生。
[注释]
①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100204003)和“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与环境建设研究”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gzdt/2007-06/08/content_640905.htm/, 2012-06-12.
[2]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Changes to the Academic Infrastructure: final report[EB/OL].http://www.qaa.uk/Documents/qualitycode.pdf,2011-12-26
[3]人民日报:一流大学距我们到底多远[EB/OL].http://news.sohu.com/20101022/n276207235.shtml, 2010-11-20
[4]国外校长评中国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需要20年[EB/OL].http://edu.qq.com/a/20100504/000026.htm,2010-12-09.
[5]柴旭东.基于创业过程的大学创业教育阶段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115-118
[6]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Academic Infrastructure [EB/OL].http://www.qaa.ac.uk/Academic infrastructure/code of Practice/default.asp,2012-02-26.
(作者单位:1.东北大学 沈阳辽宁,2.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