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本文结合目前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了一些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 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三)充分的课堂准备,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必须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第一,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第三,巧妙运用教育机智,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及时、果断地对问题行为做出处理。第四,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难度过易,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低下。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 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三)充分的课堂准备,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必须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第一,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第三,巧妙运用教育机智,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及时、果断地对问题行为做出处理。第四,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难度过易,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低下。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