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习惯成自然。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都是我们经常说的,都与一个人的习惯有关。习惯司空见惯,但是什么是习惯?其①经过不断实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习惯于农村生活。 其②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或只经历一次就形成;习惯一经养成,若遭到破坏会产生不愉快或不安的感觉。它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积极的、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劳动,以及对集体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学校生活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后期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良好的班级学习习惯的养成,对班内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们做各项工作的热情都会极其高涨,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也会分外浓厚。甘罗十二岁做宰相,曹植七步能写诗,白居易一岁识字,六岁作诗,十六岁名扬天下,日本的三轮光范,两岁开始写日记,十一岁翻译《詹天佑传》……莫扎特五岁作曲,六岁主演音乐会,德国数学家高斯三岁掌握心算,五岁便能解复杂方程式……凡此种种都是与一个人良好地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因果联系。巴金曾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是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的。在同一班级,学生先天智力因素,智力水平均不相上下,但在学习能力及成绩上却会各有不同,甚至差别迥然,究其根源,是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不同造成。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普通之人在街上走过,对面过来一人对他说,啊,你就是拿破仑!之后被说成拿破仑之人从此做事速度、气质、效率等等发生巨大变化,再后来他事业成功,名声大噪。是什么让这位普通之人一举成名?是习惯的力量。他的思想发生改变,随之他的习惯也发生变化。多年来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分析,孩子成功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他有一个良好习惯。平时看学生学习情况,都差不多,在课堂表现也都不分你我,但是一到考试,成绩迥然不同,发现是他们学习习惯不同造成。细心,认真,坚持,学习稳定性都影响成绩发挥,真是细节决定成败。习惯的力量会潜移默化在孩子身上促成他们未来发展之关键。不仅如此,学习习惯还会影响平时为人处世,做事态度。
所以好习惯不止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于孩子自信的培养与自我的肯定方面也有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对现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呢?
第一、重引导,多强化。
因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的引导示范,机械强化,不断巩固积累达成师生共识和默契。所以学生从入校门开始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如邯郸学步,一个良好的坐姿,一句礼貌的问候都要教师耐心引导,不断纠正,多次强调,机械重复来完成,是长期积累,不断强化培养才能形成。
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学生都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他们对校园的学习生活都是从零开始,要考教师言传身教,此时期学生可塑性很强,老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好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这种好的行为要不断地强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拿出一整段时间强化一个好习惯,使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常态。按时进教室上下课,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专心听讲,上课不吃零食,时时提醒学生坐姿要端正,给一定时间比赛整理书包,书桌等,布置家庭作业整理自己房间。写字姿势要端正,老师及时纠正等等等等,久而久之,这种好习惯便会凝聚成一种良好班级风气,成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第二,重榜样、多示范。
在好习惯的强化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注意榜样学生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利用榜样学生往往能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每个人都喜欢被夸,很多人正是由于别人肯定了自己的长处才在各种事情上信心百倍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在读课文或回答问题时很小声,这样就不利于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在让学生读单词或课文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那些声音洪亮的同学,肯定他们的优势,并让其他同学积极地学习,渐渐地,学生们就开始向他们看齐。这样,不止作为榜样的同学信心更足了,而且其他同学也有了超越的目标,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了。
第三,重威信,多表扬。
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在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生对于教师总是有一定的尊重与崇拜的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作为学生行为的一项判断标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生活行为过程中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好。同时,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及时表扬学生独到的好习惯,多鼓励学生向好习惯看齐,从好习惯学起。发现一起,学习一起,同学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具有良好习惯的模范班级体。
第四,重团队,多比拼。
集体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一个人的教化力量远远超过了教师。因此,在建班之初,建立班级各种常规制度、养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对学生甚至是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习惯的养成上,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来实现。
第五,重家庭教育,多各方配合。
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结合,共同培养,尤其是孩子习惯养成,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五天习惯培养,在家两天,协同一致,巩固学校培养成果。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当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更应该重视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建设者。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你的成功从好习惯养成开始,一起努力吧。
所以好习惯不止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于孩子自信的培养与自我的肯定方面也有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对现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呢?
第一、重引导,多强化。
因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的引导示范,机械强化,不断巩固积累达成师生共识和默契。所以学生从入校门开始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如邯郸学步,一个良好的坐姿,一句礼貌的问候都要教师耐心引导,不断纠正,多次强调,机械重复来完成,是长期积累,不断强化培养才能形成。
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学生都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他们对校园的学习生活都是从零开始,要考教师言传身教,此时期学生可塑性很强,老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好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这种好的行为要不断地强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拿出一整段时间强化一个好习惯,使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常态。按时进教室上下课,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专心听讲,上课不吃零食,时时提醒学生坐姿要端正,给一定时间比赛整理书包,书桌等,布置家庭作业整理自己房间。写字姿势要端正,老师及时纠正等等等等,久而久之,这种好习惯便会凝聚成一种良好班级风气,成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第二,重榜样、多示范。
在好习惯的强化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注意榜样学生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利用榜样学生往往能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每个人都喜欢被夸,很多人正是由于别人肯定了自己的长处才在各种事情上信心百倍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在读课文或回答问题时很小声,这样就不利于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在让学生读单词或课文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那些声音洪亮的同学,肯定他们的优势,并让其他同学积极地学习,渐渐地,学生们就开始向他们看齐。这样,不止作为榜样的同学信心更足了,而且其他同学也有了超越的目标,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了。
第三,重威信,多表扬。
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在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生对于教师总是有一定的尊重与崇拜的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作为学生行为的一项判断标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生活行为过程中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好。同时,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及时表扬学生独到的好习惯,多鼓励学生向好习惯看齐,从好习惯学起。发现一起,学习一起,同学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具有良好习惯的模范班级体。
第四,重团队,多比拼。
集体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一个人的教化力量远远超过了教师。因此,在建班之初,建立班级各种常规制度、养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对学生甚至是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习惯的养成上,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来实现。
第五,重家庭教育,多各方配合。
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结合,共同培养,尤其是孩子习惯养成,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五天习惯培养,在家两天,协同一致,巩固学校培养成果。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当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更应该重视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建设者。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你的成功从好习惯养成开始,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