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考证热”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应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考证的作用及目的,并充分了解他们择业取向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考证的现状和择业取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国家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35
0 引言
自高等教育院校大幅度扩招开始,大学生量产,这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所提供的有限就业岗位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关系,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尽管国家已出台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但仍无法有效解决就业难题。且随着各种行业对人才选取标准的不断提高,专业资格证书的地位在当今社会选拔人才及高校学分考评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鉴于国家对双证书的要求,市场对综合人才的需求,考证逐渐成了当代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仍然无法解决当下的就业难题。
相关文献显示,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间,高校鼓励学生培养实践能力,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以便顺应学校的转型。加上就业压力,考证人数日益增多,其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同时出现考证目的功利化的问题,学生考完就忘,技能并没有完全掌握;而且大学生忽略专业课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大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目的是为了经济独立以及获得社会地位、得到他人的认可。生活需要以及安全感已成为他们选择职业时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但是这与新时代下国家提倡的发展理念并不相容。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以“考证热”现象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等,从各方面因素对大学生考证和择业造成的影响出发来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从业的心理特点,探究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择业取向的方法。
1 学生考證及择业观的调查现状
通过投放线上问卷的方式,向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在校生进行调查,共收到62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616份。问卷问题的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考证情况及影响学生考证的因素、学生自身的择业倾向。
1.1 对于“考证热”现状的调查
调查显示,在大学期间参加过考证的学生达到了72.45%;现在没有参加考证,但将来打算考取证书的学生占24.48%。可见,考证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已经不可或缺,而且将会有更多人投入考证大军。
分析数据可得,计划参加通用型证书考试的学生占96.82%,计划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占75.8%的比例,而计划参加兴趣型证书和能力型证书考试的学生分别占17.04%和15.92%。原因在于,通用型证书是大部分行业的准入证书,并且有助于增加学分,而职业资格证书是以后进入相关行业的准入证书,可以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选择考取这两类证书的学生较多。但对于与就业关系不大,或者通过率低、成本较高的证书,大部分学生不愿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研究发现,虽然大学生的考证意愿强烈,但是考证的通过率却较低。他们仅仅是对于学校要求必考的或者通用型证书以及其他类证书(譬如驾驶证)等具有较高的通过率,而真正能够提高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却极少人能够通过。可见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的考证方向。
1.2 对考证原因的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89.15%的学生认为考证是有利于就业的。也有大约67%的大学生会受老师、家长或者同学的影响,而去考取一些热门证书,不论将来自己是否真的会从事这一行业。某大二学生表示:“我们专业适合考教资,所以我们普遍会去考教资,因为它利于就业,但以后更想往金融方向发展,不一定从事教师行业。”因此,大学生的考证动机很少是源于自身,而是受专业、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也恰好说明当代大学生择业意识薄弱,对职业发展缺少大局观。
1.3 对证书作用了解程度的调查
调查显示,6.69%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很了解,69.75%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基本了解,21.18%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不太了解,2.39%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不了解。由此可知,该校大学生考证存在盲目性,他们往往只是想要获得证书,却缺乏对证书作用系统的了解。
1.4 对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调查
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倾向于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另一部分倾向于跨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只有少部分的人选择创业或者其他。在问及是否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规划时,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考虑过,但不太清晰,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道路大都处于迷茫的状态,没有明确的规划。
2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及结论
2.1 社会原因导致大学生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随着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当今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各企业的人才招聘标准也越来越高。除了毕业于重点院校、拥有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多方面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断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条件。再加上国家对就业政策缺乏完善的制度决策,大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就业保障,因此广大大学生产生就业危机感,盲目考证、功利性强,导致所考证书与自身意愿不匹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无暇顾及自身喜好及社会人才需求,只得选择热门职业或门槛较低的职业,因此导致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2.2 高校原因导致大学生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调查显示,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的衔接不良问题,经常出现重视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教学的现象,导致大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因此经常出现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象。并且由于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系统的教育指导,导致大学生择业心理准备不足,人生价值观不成熟。继而引发了大学生盲目考证,但通过率低的现象。 2.3 自身原因导致大学生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当代大学生通常自我期望过高,对于考证和就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分配,无法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同时由于受到同学、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学生一味追求“热门证书”,缺乏对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定位的思考,导致大学生迷失自我,没有准确的就业方向,择业观出现偏差。
3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择业观的方法建议
3.1 大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考证热”大潮中,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虽然“证多不压身”,但“术业要有专攻”。大学生要培养独立人格,学会拒绝和选择,避免受外界影响而盲目考证。并且应该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避免因占用专业课时间复习考证,忽略专业素养,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好考证与学业的关系,是大学生需要牢记的。否则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还容易导致学艺不精,表现为考证虽多,但用处不大的现象。
(2)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职业规划。
当代大学生在考证的同时一方面要提升自身能力,增加就业筹码,另一方面还需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所考证书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为未来职业选择提供方向。大学生应在及时把握企业和社会形势的同时,充分考虑自身能力、专业素养以及性格偏好等因素,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考证方向。
(3)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实操能力。
如今国家亟需大量实践型人才,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用人单位也在不断促进人力资源的专业化、精英化。因此,大学生考证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应追求质量,应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原则,立足于所学专业,沿着职业发展方向考取相关证书,培养职业技能专长,增长技能长板。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即使获得证书,也缺乏相应的实际能力。大学生应重视积累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顺利就业。
3.2 学校方面
(1)开展嵌入式教学。
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节约考证成本,高校可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将考证培训引进课堂,实施“嵌入式”教学。高校也可将考证纳入学分制,或者承办相关的考试评定工作,从而有效地将考证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及时掌握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2)实施全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为了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明确未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对自身进行阶段性的提升,高校应全面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高校不仅应在课程中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更应该针对学生专业特长进行专门的职业分析讲解,让学生提前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状况,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
(3)定期开设职业规划及证书考试的讲座。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导师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针对各种证书的作用、考取方式及相关企业对证书的认同度,对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考证方向,从而减少盲目考证的现象。并且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其他职业,考取某些非热门证书,避免大量学生跟风考取热门证书,形成供大于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4)成立职业规划协会,建立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可成立职业规划协会,并建立证书考试的交流平台。平台可分为游客、学生、导师三种模式,并加强对平台的监控,要求实名认证。大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以及學校开办的相关讲座,了解自己所考证书的相关信息、获得考证经验;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了解性价比高的考证机构,获得优质考证资源。同时平台可链接全国各种证书报考官网,为学生提供官方的信息渠道,及时反映政策变化。考生也可以直接在平台点击报考证书考试链接,方便考生报考。
3.3 企业方面
(1)定期公布人才需求。
企业应定期根据实际需要,向社会公布自己的人才需求,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现下劳动力的供求状况。除此之外,企业应该详细公布自己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各职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比如可在校方的帮助下,定期与学生开展见面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大学生了解各种职业,以便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规划职业方向,准确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企业应该表明所需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证书种类,使大学生拥有明确的考证目标。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就业的紧密衔接。
企业可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在假期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实习机会。一方面,实践可以有效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教育与就业的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必要的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促使他们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并清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3.4 国家社会方面
(1)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及认定制度。
对于当代高校教育而言,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对高校建设和学生管理至关重要,把握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最新政策表明,从2020年开始,除了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紧密相关的7个工种会依法调整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外,国家将在一年内有序的将其他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因此应根据政策要求,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及认定制度,营造良好的资格证书认定环境,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规范证书的使用年限,使证书持有者的能力与之匹配。
(2)积极响应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为缓解大学生给社会就业状况造成的巨大压力,我国政府会及时颁布每年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意见。国家和社会应积极响应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此外国家应重视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锻炼,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悦嘉.高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冷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02):157-158.
[2]陈洁君.考证热背景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7):131-134.
[3]赵喜霞.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生考证问题探析——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5,(04):100-104.
[4]赵玲玲.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理性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2):72-73.
[5]尹静彦.校园考证:是必需还是盲从[J].江西教育,2015,(Z1):39-41.
[6]夏睿渊.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9.
[7]刘杨.滇西高校大学生“考证热”及教育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理大学,2015.
[8]储倩倩.高校大学生证书考试与就业市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118-119.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35
0 引言
自高等教育院校大幅度扩招开始,大学生量产,这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所提供的有限就业岗位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关系,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尽管国家已出台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但仍无法有效解决就业难题。且随着各种行业对人才选取标准的不断提高,专业资格证书的地位在当今社会选拔人才及高校学分考评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鉴于国家对双证书的要求,市场对综合人才的需求,考证逐渐成了当代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仍然无法解决当下的就业难题。
相关文献显示,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间,高校鼓励学生培养实践能力,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以便顺应学校的转型。加上就业压力,考证人数日益增多,其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同时出现考证目的功利化的问题,学生考完就忘,技能并没有完全掌握;而且大学生忽略专业课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大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目的是为了经济独立以及获得社会地位、得到他人的认可。生活需要以及安全感已成为他们选择职业时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但是这与新时代下国家提倡的发展理念并不相容。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以“考证热”现象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等,从各方面因素对大学生考证和择业造成的影响出发来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从业的心理特点,探究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择业取向的方法。
1 学生考證及择业观的调查现状
通过投放线上问卷的方式,向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在校生进行调查,共收到62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616份。问卷问题的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考证情况及影响学生考证的因素、学生自身的择业倾向。
1.1 对于“考证热”现状的调查
调查显示,在大学期间参加过考证的学生达到了72.45%;现在没有参加考证,但将来打算考取证书的学生占24.48%。可见,考证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已经不可或缺,而且将会有更多人投入考证大军。
分析数据可得,计划参加通用型证书考试的学生占96.82%,计划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占75.8%的比例,而计划参加兴趣型证书和能力型证书考试的学生分别占17.04%和15.92%。原因在于,通用型证书是大部分行业的准入证书,并且有助于增加学分,而职业资格证书是以后进入相关行业的准入证书,可以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选择考取这两类证书的学生较多。但对于与就业关系不大,或者通过率低、成本较高的证书,大部分学生不愿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研究发现,虽然大学生的考证意愿强烈,但是考证的通过率却较低。他们仅仅是对于学校要求必考的或者通用型证书以及其他类证书(譬如驾驶证)等具有较高的通过率,而真正能够提高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却极少人能够通过。可见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的考证方向。
1.2 对考证原因的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89.15%的学生认为考证是有利于就业的。也有大约67%的大学生会受老师、家长或者同学的影响,而去考取一些热门证书,不论将来自己是否真的会从事这一行业。某大二学生表示:“我们专业适合考教资,所以我们普遍会去考教资,因为它利于就业,但以后更想往金融方向发展,不一定从事教师行业。”因此,大学生的考证动机很少是源于自身,而是受专业、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也恰好说明当代大学生择业意识薄弱,对职业发展缺少大局观。
1.3 对证书作用了解程度的调查
调查显示,6.69%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很了解,69.75%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基本了解,21.18%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不太了解,2.39%的学生对于想要考取证书的作用不了解。由此可知,该校大学生考证存在盲目性,他们往往只是想要获得证书,却缺乏对证书作用系统的了解。
1.4 对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调查
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倾向于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另一部分倾向于跨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只有少部分的人选择创业或者其他。在问及是否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规划时,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考虑过,但不太清晰,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道路大都处于迷茫的状态,没有明确的规划。
2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及结论
2.1 社会原因导致大学生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随着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当今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各企业的人才招聘标准也越来越高。除了毕业于重点院校、拥有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多方面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断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条件。再加上国家对就业政策缺乏完善的制度决策,大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就业保障,因此广大大学生产生就业危机感,盲目考证、功利性强,导致所考证书与自身意愿不匹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无暇顾及自身喜好及社会人才需求,只得选择热门职业或门槛较低的职业,因此导致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2.2 高校原因导致大学生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调查显示,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的衔接不良问题,经常出现重视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教学的现象,导致大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因此经常出现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象。并且由于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系统的教育指导,导致大学生择业心理准备不足,人生价值观不成熟。继而引发了大学生盲目考证,但通过率低的现象。 2.3 自身原因导致大学生择业取向发生偏差
当代大学生通常自我期望过高,对于考证和就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分配,无法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同时由于受到同学、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学生一味追求“热门证书”,缺乏对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定位的思考,导致大学生迷失自我,没有准确的就业方向,择业观出现偏差。
3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择业观的方法建议
3.1 大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考证热”大潮中,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虽然“证多不压身”,但“术业要有专攻”。大学生要培养独立人格,学会拒绝和选择,避免受外界影响而盲目考证。并且应该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避免因占用专业课时间复习考证,忽略专业素养,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好考证与学业的关系,是大学生需要牢记的。否则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还容易导致学艺不精,表现为考证虽多,但用处不大的现象。
(2)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职业规划。
当代大学生在考证的同时一方面要提升自身能力,增加就业筹码,另一方面还需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所考证书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为未来职业选择提供方向。大学生应在及时把握企业和社会形势的同时,充分考虑自身能力、专业素养以及性格偏好等因素,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考证方向。
(3)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实操能力。
如今国家亟需大量实践型人才,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用人单位也在不断促进人力资源的专业化、精英化。因此,大学生考证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应追求质量,应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原则,立足于所学专业,沿着职业发展方向考取相关证书,培养职业技能专长,增长技能长板。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即使获得证书,也缺乏相应的实际能力。大学生应重视积累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顺利就业。
3.2 学校方面
(1)开展嵌入式教学。
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节约考证成本,高校可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将考证培训引进课堂,实施“嵌入式”教学。高校也可将考证纳入学分制,或者承办相关的考试评定工作,从而有效地将考证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及时掌握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2)实施全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为了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明确未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对自身进行阶段性的提升,高校应全面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高校不仅应在课程中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更应该针对学生专业特长进行专门的职业分析讲解,让学生提前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状况,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
(3)定期开设职业规划及证书考试的讲座。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导师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针对各种证书的作用、考取方式及相关企业对证书的认同度,对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考证方向,从而减少盲目考证的现象。并且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其他职业,考取某些非热门证书,避免大量学生跟风考取热门证书,形成供大于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4)成立职业规划协会,建立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可成立职业规划协会,并建立证书考试的交流平台。平台可分为游客、学生、导师三种模式,并加强对平台的监控,要求实名认证。大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以及學校开办的相关讲座,了解自己所考证书的相关信息、获得考证经验;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了解性价比高的考证机构,获得优质考证资源。同时平台可链接全国各种证书报考官网,为学生提供官方的信息渠道,及时反映政策变化。考生也可以直接在平台点击报考证书考试链接,方便考生报考。
3.3 企业方面
(1)定期公布人才需求。
企业应定期根据实际需要,向社会公布自己的人才需求,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现下劳动力的供求状况。除此之外,企业应该详细公布自己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各职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比如可在校方的帮助下,定期与学生开展见面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大学生了解各种职业,以便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规划职业方向,准确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企业应该表明所需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证书种类,使大学生拥有明确的考证目标。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就业的紧密衔接。
企业可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在假期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实习机会。一方面,实践可以有效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教育与就业的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必要的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促使他们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并清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3.4 国家社会方面
(1)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及认定制度。
对于当代高校教育而言,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对高校建设和学生管理至关重要,把握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最新政策表明,从2020年开始,除了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紧密相关的7个工种会依法调整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外,国家将在一年内有序的将其他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因此应根据政策要求,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及认定制度,营造良好的资格证书认定环境,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规范证书的使用年限,使证书持有者的能力与之匹配。
(2)积极响应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为缓解大学生给社会就业状况造成的巨大压力,我国政府会及时颁布每年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意见。国家和社会应积极响应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此外国家应重视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锻炼,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悦嘉.高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冷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02):157-158.
[2]陈洁君.考证热背景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7):131-134.
[3]赵喜霞.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生考证问题探析——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5,(04):100-104.
[4]赵玲玲.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理性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2):72-73.
[5]尹静彦.校园考证:是必需还是盲从[J].江西教育,2015,(Z1):39-41.
[6]夏睿渊.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9.
[7]刘杨.滇西高校大学生“考证热”及教育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理大学,2015.
[8]储倩倩.高校大学生证书考试与就业市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