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 作者:梁正等南开大学10位博士生
出版单位: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6月 定价:20元
参考书籍: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月,22元
有这样一种规律让人感到尴尬,少年才子总会变成保守前辈,在经济学中也不能免俗,即便张五常能算个老顽童,但比起他自己的年轻时代,也差得远去了。每每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总是想起王小波在生前文章中描写的段落,他看到在欧洲街上有3个非常年轻的学生在演奏,其中还有一个羞涩的亚裔,他们的青春就是最吸引的地方,王小波不得不羡慕他们。小时候,我总是想,我晚生点多好啊,可是,只要一来到这个人世,一场异常紧张的赶超竞赛就正式登场了。
不过,这种紧张竞争的适当表达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就是这样一本“基本”体现“经济学争论之美”的文章,既让人看到了后生的可畏,也让人对被“批判”的前辈更加了解,除了个别地方之外,的确体现了编著者的要求:批评既点名道姓,又要限制在专业范畴,而且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被“批判”的10位著名经济学家应当算掌控目前中国经济学界话语的大家:吴敬琏、厉以宁、萧灼基、茅于轼、林毅夫、张维迎、樊纲、温铁军、胡鞍钢、张五常,可能他们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在中国媒体上出现数次。其中“吴市场”“厉股份”、“萧股市”关于股市之争,林毅夫、张维迎关于国企产权改革之争,胡鞍钢的系列“奏折”,以及最近的“张五常之谤”等等,都已经成为学界的公案,熟悉这些名字,就已经掌握了中国经济学的脉动。
而南开大学的这10个博士生,大多没有太多名气,况且又不是京城人士,除了其中几人签名的4月《“台湾关系法”是对“一个中国”立场的挑战——就中美峰会及其影响致中国国家主席》公开信之外,还没有进入公众的视野。正是两者这样的距离,这种书非常可能做成一种秀。不过,看过之后,觉得这本书不比那10位著名经济学家出的书的秀重多少,后生所言,大多让人认可。他们认为吴敬琏过分理想,陷入了让“老虎摸老虎自己屁股”的困境;认为厉以宁忽视“起点公正”,效果是为权贵代言;认为萧灼基极力托市,违反基本经济学常识,而且很可疑;认为茅于轼陷入道德至上观;认为张维迎留洋归来,根本没有进步;认为温铁军研究三农却抛弃市场是误解经济学;认为胡鞍钢其实没有遵守本分,一直是一个政策社会学家……无论评价是否严谨,但很多提问的确引起了我的共鸣,很多大胆的话语也让我大声叫好。
不过,也有极其让我反感,而且反感到倒胃的文章。最后邓宏图对张五常的批评。和其他九章不一样,这篇批评文章没有针对张五常的经济学观点进行批判,而是认为张五常对中国未来的判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没有直接指出张五常的学术问题,而是匿名引用他人评论,说明张五常已经“过气”;没有用经济学工具分析张五常的错误,而是运用政策性话语和大段大段引用著名“奏折派社会学家”、从来不是经济学家的何新对张五常的批评,来说明张五常观点的幼稚。末了,这位可能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博士的邓宏图竟然半讽刺地要求张五常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武器,续写《中国的未来》,我简直不知道到底是讽刺他人还是自我讽刺。这种不专业的、人身攻击的批判,只能体现经济学争吵之丑。
不过,我要补充说的是,可能这“十大”经济学家也因为数字限制,漏掉了一些大家,例如汪丁丁、杨小凯和周其仁。我刚看完周其仁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虽然不是专著只是言论汇集的集子,但也能看出他对人力资本、产权改革研究的深度,而他对电信改革的研究早已被我们熟知了。
出版单位: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6月 定价:20元
参考书籍: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月,22元
有这样一种规律让人感到尴尬,少年才子总会变成保守前辈,在经济学中也不能免俗,即便张五常能算个老顽童,但比起他自己的年轻时代,也差得远去了。每每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总是想起王小波在生前文章中描写的段落,他看到在欧洲街上有3个非常年轻的学生在演奏,其中还有一个羞涩的亚裔,他们的青春就是最吸引的地方,王小波不得不羡慕他们。小时候,我总是想,我晚生点多好啊,可是,只要一来到这个人世,一场异常紧张的赶超竞赛就正式登场了。
不过,这种紧张竞争的适当表达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就是这样一本“基本”体现“经济学争论之美”的文章,既让人看到了后生的可畏,也让人对被“批判”的前辈更加了解,除了个别地方之外,的确体现了编著者的要求:批评既点名道姓,又要限制在专业范畴,而且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被“批判”的10位著名经济学家应当算掌控目前中国经济学界话语的大家:吴敬琏、厉以宁、萧灼基、茅于轼、林毅夫、张维迎、樊纲、温铁军、胡鞍钢、张五常,可能他们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在中国媒体上出现数次。其中“吴市场”“厉股份”、“萧股市”关于股市之争,林毅夫、张维迎关于国企产权改革之争,胡鞍钢的系列“奏折”,以及最近的“张五常之谤”等等,都已经成为学界的公案,熟悉这些名字,就已经掌握了中国经济学的脉动。
而南开大学的这10个博士生,大多没有太多名气,况且又不是京城人士,除了其中几人签名的4月《“台湾关系法”是对“一个中国”立场的挑战——就中美峰会及其影响致中国国家主席》公开信之外,还没有进入公众的视野。正是两者这样的距离,这种书非常可能做成一种秀。不过,看过之后,觉得这本书不比那10位著名经济学家出的书的秀重多少,后生所言,大多让人认可。他们认为吴敬琏过分理想,陷入了让“老虎摸老虎自己屁股”的困境;认为厉以宁忽视“起点公正”,效果是为权贵代言;认为萧灼基极力托市,违反基本经济学常识,而且很可疑;认为茅于轼陷入道德至上观;认为张维迎留洋归来,根本没有进步;认为温铁军研究三农却抛弃市场是误解经济学;认为胡鞍钢其实没有遵守本分,一直是一个政策社会学家……无论评价是否严谨,但很多提问的确引起了我的共鸣,很多大胆的话语也让我大声叫好。
不过,也有极其让我反感,而且反感到倒胃的文章。最后邓宏图对张五常的批评。和其他九章不一样,这篇批评文章没有针对张五常的经济学观点进行批判,而是认为张五常对中国未来的判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没有直接指出张五常的学术问题,而是匿名引用他人评论,说明张五常已经“过气”;没有用经济学工具分析张五常的错误,而是运用政策性话语和大段大段引用著名“奏折派社会学家”、从来不是经济学家的何新对张五常的批评,来说明张五常观点的幼稚。末了,这位可能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博士的邓宏图竟然半讽刺地要求张五常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武器,续写《中国的未来》,我简直不知道到底是讽刺他人还是自我讽刺。这种不专业的、人身攻击的批判,只能体现经济学争吵之丑。
不过,我要补充说的是,可能这“十大”经济学家也因为数字限制,漏掉了一些大家,例如汪丁丁、杨小凯和周其仁。我刚看完周其仁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虽然不是专著只是言论汇集的集子,但也能看出他对人力资本、产权改革研究的深度,而他对电信改革的研究早已被我们熟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