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才应该是你们眼中真正的MOD!

来源 :Q娱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mall Faces ★★★
  From The Beginning ★★★
  Small Faces ★★★★
  Ogdens' Nut Gone Flake ★★★★
  UNIVERSAL,5月7日
  1965年,The Small Faces这支四人乐团还是东伦敦的几个毛头小孩。而乐队的第一首单曲“Whatcha Gonna Do About It”在那年夏天还打登上了排行榜第14位。起初他们只是那种凭单曲出名的乐队,在1966至1968年之间,他们开始陆续发行专辑。但不幸的是,这正是英国乐坛最热闹的两年,The Small Faces却从未走出这个困境:他们总是在艺术和商业以及流行和摇滚之间徘徊。
  本次环球音乐宝鉴将乐队的前4张专辑进行了再版发行。整个选歌和录制过程由鼓手Kenny Jones和键盘手Ian McLagan全程监制。The Small Faces在音乐律动上深受美国节奏布鲁斯的影响,而主唱Steve Marriott竭力传递出的是典型的白人灵魂乐音律。
  但这也昭示着The Small Faces即将掀起的一场革新。在“Sha-La-La-La-Lee”打榜后不久,他们发行了首张专辑《Small Faces》。其中的“E Too D”以及颇有Muddy Waters风范的“You Need Loving”都使用了抑扬顿挫且变化极端的编曲方式。
  1967年,当时“滚石”乐队的著名经纪人Andrew Loog Oldham将The Small Faces从Arden手中抢了过来。到了这个时候,乐队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发行了加盟Oldham旗下Immediate唱片的第一首单曲“Here Comes The Nice”并顺利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接下来,他们发行了一张新专辑,奇怪的是,这张专辑也叫《Small Faces》。
  抛开这中间的荒诞不言,这张1967年的《Small Faces》堪称乐队最好的专辑。不仅在作曲上延续了对节奏布鲁斯的忠诚,且节奏上也平易近人,如“Get Yourself Together”还融合了带有即兴元素的迷幻摇滚,如“(Tell Me) Have You Ever Seen Me”。而在环球音乐发行的这个版本中,收录了另外一首叫“Tin Soldier”的单曲。
  乐队发展到这个阶段,贝斯手Ronnie Lane充满诗意的作曲开始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主唱Marriott的粗犷唱腔。1968年,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专辑《Ogdens' Nut Gone Flake》,但The Small Faces在艺术和商业之间的自我纠结却在此时逐渐升级。在这张概念专辑的前半部分,既有曲风硬朗的“Song Of A Baker”,也有如“Lazy Sunday”这样的流行歌,放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1970年,他们正式宣告解散,回头望去,也许他们在与“披头士”、“沙滩男孩”和“谁人”乐队的战争中一败涂地,但一路上也赢下了几次小的战役,也算是对自己有了交代。而这次环球音乐的再版发行,也让乐迷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这支在上世纪60年代本应享有盛誉的乐队。
  推荐曲目:All Or Nothing/Get Yourself Together/Tin Soldier/Itchycoo Park/Afterglow Of Your Love
其他文献
有人说自从科特·科本(Kurt Cobain)自杀之后,摇滚乐的时代也随之结束。这种说法,其实又会牵扯出摇滚乐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的问题。如果把摇滚乐这个概念放大到无穷,广义到最广,那么摇滚乐显然一直活着,甚至已经得到中国主流社会的部分认同。  但如果只是把摇滚乐放在一个狭义的领域,即以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段巅峰期为参照,那么毫无疑问,即使摇滚乐并非真的在1994年就已经死去,但至少也是在新世纪
期刊
以前听的“惘闻”乐队的曲子随时光飞逝忘得差不多了,唯独“垂死的岁末”里面,那个苦闷年轻人喃喃自语“叉叉叉,还有意义吗?”还依稀有些印象。后来有一天一位朋友介绍给我听“焦虑抑制剂”,如题所述,那真是一首无比抑郁的歌,像知了一样嗡嗡嗡响的东西,整个声场像被压扁了一样,而就在这无止尽的自怨自艾里,一把口琴如同召唤来一整个春天,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就是这样,我重新燃起了对“惘闻”的爱
期刊
WIXIW  MUTE,6月4日  从不故意地去娱乐大众,由Angus Andrew、Aaron Hemphill和Julian Gross组成的Liars乐队致力于将他们的整张专辑制作成一种象征符号,用巫术迷惑听众并让听者迷失自我。他们的第六张专辑选择在在洛杉矶附近堕落的地区录制,他们又一次漫长地凝视着人们的心灵之眼,寻找到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更加黑暗的世界。专辑同名曲“WIXIW”听上去就像是
期刊
抛开过去发行的那些圣诞和宗教圣歌唱片不谈,Bobby Womack的上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专辑”还得追溯到18年前—那张专辑叫《Resurrection》,发行于1994年,也是这位老牌音乐人的第33张专辑。平心而论,有这么多作品在手,就算选择退休也不会有谁说什么。68岁的Womack先生是老一代美国灵魂乐手中硕果仅存的殿堂级人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他在7岁的时候就为已逝的灵魂乐奠基人Sam C
期刊
星外星唱片,5月1日  《四象返》的“四象”当然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至于“四象”究竟是什么奥义?只要记住“四象”代表着国粹就可以了。这张专辑其实说来也很简单,它既是“龙神道”乐队核心成员国囝对于回归传统的一种追求,也表现出他希望驾驭东西方融合音乐的野心。专辑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包括4首古琴独奏,以及4首用古琴和钢琴加鼓进行融合的爵士三重奏作品。独奏部分,也是国囝这么多年练习古琴的成果,对于已经没
期刊
Orkney: Symphony Of The Magnetic North  FULL TIME HOBBY,5月15日  有这样一种说法:英国人创作不出非常好听的适合在公路上听的歌曲,因为英国人居住在非常小的岛屿上。但是,The Magnetic North乐队创作出了一些奇特并且优美的歌曲。Erland Cooper与Simon Tong通常只是经营迷幻民谣曲风的歌曲,而现在,有了唱作人Ha
期刊
Two Wounded Birds  HOLIDAY FRIENDS RECORDING CO,6月4日  Two Wounded Birds成长在另一个乐队的羽翼之下。The Drums乐队的Jacob Graham不仅是Holiday Friends厂牌负责人,他还将Two Wounded Birds专辑的讯息发布在专栏中,比起例行推荐更像是为他们写的情书。除了“The Last Supper
期刊
继承了英伦合成器流行乐手的优良传统,Man Without Country向来就是自命不凡。他们乐队的名字来自于Kurt Vonnegut的一本散文集,他们出道的首张专辑听起来像极了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的歌曲“Souvenir”那种风格。但他们在模仿经典的基础上有很多自己的特色,比如“Close Addicts”中的回声处理令人惊叹;而Ryan Jam
期刊
“那时候玩的就是纵情跳舞、放声尖叫、汗流浃背。总是这样。”  豪华摄影集“滚石50年”记录了乐队半个世纪的摇滚史上的惊人瞬间。以下独家节选中,作者Charlie Watts为Ted Kessler讲述他最爱的图片背后的故事—细数当年以暴乱收场的每次演出。  Charlie Watts给“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担任鼓手的头50年里见了不少世面。但是最能描述这位71岁的爵士
期刊
Ask The Dust  NINJA TUNE,6月18日  2010年,Marcos Ortega在Brainfeeder厂牌发行了他的处女专辑《Nothing Else》,但是他总是与英国的后dubstep电子情景有着更多的相通之处。所以他现在签约伦敦的Ninja Tune厂牌也在情理之中。这也预示着他将创作出一种温暖但却黑暗,而且更加阴险的声音。“I Better”中的贝斯声线嘎吱作响,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