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1993年武汉市正式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截至2013年底,武汉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整整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7万人。20年时间,老年人口增加近一倍,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峻。1993年时,武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1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0%,达到联合国确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武汉市老龄委通报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12年,武汉市老年人口逐年递增。截至去年12月31日,武汉市户籍总人口822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7万,较20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占总人口的16.7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90万,占总人口的11%;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万,占总人口的2%。全市仅9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有1.8万人。与2011年相比,2012年武汉市总人口由8272385人下降为8217088人。但老年人口不降反升,2012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2011年增加了52917人,增长4个百分点。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不断呈上升的趋势,解决好养老问题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一个名族,一个国家,能正确和得当的解决好养老问题不仅是对老一辈的感恩和负责,也是彰显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素养和底蕴。
二、当今养老现状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机构养老以社区福利机构养老,集中供养老年人,其服务对象是以保证“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人员为主;居家养老则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其服务对象为全体老年人。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家庭小型化、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四化叠加”,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中又萌生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志愿服务养老,一时之间,社会中出现大量的志愿服务养老机构和养老志愿服务者,其中包括政府出资建造和志愿者筹资建造,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自愿投身于养老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养老是继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之后的又一新型养老模式,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养老又是这一模式中的主力军,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针对“四化叠加”的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庞大老龄人群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十二五”多次将志愿服务养老提出,并对此作出高度关注和评价。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视,及希望更好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养老服务的愿望。
志愿服务养老模式固然是好,但这种模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是否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志愿服务的内容是否是老年人所喜欢所接受的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年人在接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候,并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笑容,反而会有一定的排斥和无奈现象。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志愿服务活动点对大学生志愿者发出的希望开展志愿服务的邀请也是表现出沉默和婉拒。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的作用,就必须得知老年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真实需求。
三、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需求与志愿服务不对称
老年人的需求和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出现严重的脱节和不对称,是否所有的老年人都适合相同的志愿服务,老年人是否对志愿服务感到满意,服务内容是否是他们的真实需求,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和关注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前,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首先必须要掌握志愿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即老年人信息,但在现实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都会忽视和省略这一基本点和要求,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之前只会了解活动地点、日期等基本信息,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对待老年人都会采用统一和普遍的方法,大多都只是陪老年人聊聊天、打扫打扫卫生等。然而,其实每个老年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即便是最简单的聊天,不同的老年人对于聊天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喜欢聊家庭,有的喜欢聊社会等等。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都必须首先了解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然后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服务需求,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使老年人在享受志愿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得到满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一点上能力也是相当的有限的,所以在获取老年人信息这一点上面也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养老机构等的作用,做到政府扶持,机构协作,志愿者用心三者团结协作的局面。
(二)缺乏专业技能,服务内容单一有限
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专业的服务技能,他们的志愿服务内容仅仅还只是停留在陪伴和倾听的阶段和水平上面,现阶段他们能为老年人做的只是陪他们聊聊天,整理整理家务,表演简单歌舞等内容,活动内容较单一,缺乏新意。
由于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大多由于高度的志愿熱情而投身志愿服务,他们的准入门槛低,对他们的选择无太高要求,同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很大层面是为了体验志愿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社会以及大学机构中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和选拔机构和机制,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也缺乏科学的法律和管理制度条款的保障和指导,他们没有得到专业人员的培训,志愿服务内容也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的流动性比较大,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一般是一或两年,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减少,并且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的更替和改变,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和队伍。
因此,大学生志愿者不仅需要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投身志愿服务的激情,还需要掌握专业的服务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六有”青年。同时社会和大学等机构也应该创立相应的培訓机构,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和条件。 (三)志愿服务被认知程度低
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低,缺乏对志愿服务的正确认识,志愿服务本来是一件神圣而光荣的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志愿者往往被认为是免费有效的劳动力,缺乏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认可和崇敬。
近几年,武汉市一直都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希望努力提高公民的尊老敬老的素养,同时还不断倡导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希望人民群众都可以了解志愿者精神,加入志愿者团队,投身志愿者事业,在武汉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但很少有人会真正去了解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虽然他们可以把志愿精神背得滚瓜烂熟,但也仅仅只是把这当作是一项“形象工程”。
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养老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公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使人民群众打心眼里了解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看作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四)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性不断下滑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下滑。通常,他们在刚开始加入志愿组织的时候积极性比较高,但在一段时间之后积极性就出现下滑,甚至有很多的志愿者会选择退出志愿组织,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缺乏鼓励是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更加的拼搏,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前进。虽然作为一名志愿者是无偿的,是自愿的,应该不求任何的回报,但一定的激励机制,会让志愿者在生活和活动中更加充满自信,精神得到一定的满足和自豪。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志愿者往往缺少一定的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志愿组织都是建立在成员自己管理,成员自己参与的基础之上,最大的奖励就是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承认和认可,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不断下滑。
因此,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奖励激励制度,使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证明自己,同时可以不断激发志愿者的热情,壮大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养老的作用。
四、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系列问题致使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完全达到志愿服务的初衷,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并不高,在大量的调查和总结中,我们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分为几类:亲情需求、娱乐需求、健康需求、身心自由需求,这几类是最主要的需求。其中身心自由的需求在当今老年人的需求中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
(一)亲情需求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人内心对亲情的渴望,特别是在自己年迈无助时,亲情是一味有效的良药,能够治愈人们内心的创伤。而在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模式占据主体,年迈的父母都希望可以跟随子女一起生活,这种对亲情的需求已经深深的植根于老年人的思想观念里面,但仍然存在由于各种原因只有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他们长年累月都生活在养老机构,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可以和自己的亲人见面,享受亲人团聚的幸福和快乐,这类老年人他们的真实需求就是对家庭的渴望,对亲情的渴求。
(二)娱乐需求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不仅仅只是适合年轻人,也同样适合老年人,其实老年人更加害怕孤单寂寞,他们不像年轻人那样会寻找其他的娱乐方式来缓解孤单寂寞,在他们孤单寂寞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发呆或者看电视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也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养老机构中,很多老人都不会选择主动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生活单调,而且老年人之间也缺乏拥有活力的积极分子,他们的娱乐活动也缺乏新鲜元素,无法带动更多的人的加入。长此以往,他们更加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内心只会更加的孤单和寂寞。这类老年人他们迫切需要欢乐和丰富的娱乐活动来充实他们的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三)健康需求
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循环,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他们已经迈入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会出现相应的退化和下降,他们常常会遭受疾病的折磨和摧残。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过大量因忍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而选择其他手段自杀的老年人案例。随着当今国家实力的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公共的健身娱乐场所,各种医疗保健产品层出不穷,在清晨的公园,你肯定可以看到一群打太极的老年人;在黄昏的马路边,你肯定可以看到成群结队散步的老年人;甚至在舞蹈室、健身房等等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类老年人希望可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困扰和折磨。
(四)身心自由需求
在人们看来,向往自由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但其实老年人也不例外,他们年轻时也曾有过梦想,有过追求,但由于家庭、生活等一些原因的羁绊,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埋在心中,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大了,也有所成就,自身的压力和阻碍也就慢慢消失,心中梦想的萌芽也就再次萌发,他们开始希望可以再次拾起自己的梦想,并付出努力去追求,有的老年人希望可以历游中国,有的希望可以热爱美丽、有的希望可以重新舞蹈等等,他们希望可以抛弃羁绊,重新做回自己,活出原始的、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走向自由。这类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可以做回自己,追求身心的自由。
五、养老志愿服务转变措施
养老服务事业涉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利益,正确处理好养老服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养老服务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发挥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养老服务事业做得更好,最好。这其中就需要政府、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大学及养老机构、社会大众的努力与合作。
(一)、政府
在处理养老服务事业中,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树立宏观调控的大局指挥形象。
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志愿服务事业及志愿者提供法律保障,对志愿者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激励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使志愿服务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同时还需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增加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认识志愿服务,投身志愿服务;还需建立专门的养老志愿服务网络注册登记制度,记录志愿者志愿服务工时、评价等相关信息,使志愿服务结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二)、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
在处理养老服务事业中,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必须发挥其先锋的作用,树立榜样模仿形象。
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大学生要发挥好组织建设作用,制定组织内部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志愿者选拔制度、志愿者考核制度、志愿者奖惩制度等,对志愿者的选拔制定相关的要求和标准,选拔质量水平较高的志愿者,在日常活动中对志愿者的水平及工作状况进行考核,优胜劣汰,将不合格的志愿者淘汰,同时对表现好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大学生志愿者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相关技能的培训;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也要不断创新,创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还需要做好老年人信息收集工作,因材施教,针对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三)、大学及养老机构
在處理养老服务事业中,大学及养老机构必须发挥其后勤的作用,做好扶持和协助工作。
大学机构在志愿服务方面应做好相应的扶持奖励措施,给予志愿组织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志愿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其他发达国家都有很多的先例,例如给予学分、奖学金奖励等,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养老机构应积极配合志愿者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认真仔细整理老年人的相关情况,包括他们的喜恶、日常习惯、真实需求、心理状况等,将这项工作做到细致化、日常化、规范化;开展老年人圆梦工程,做好圆梦指导和扶持工作;设立专门的志愿培训部门,对志愿者做好专业的志愿培训,提高志愿者专业的服务技能;
(四)、社会大众
在处理养老服务事业中,社会大众必须发挥其号角手的作用,做好鼓舞和掌声工作,积极争做志愿服务的后备军。
社会大众应增加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提高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志愿服务作为人生境界提升的另一条通道,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并鼓励身边的人也参与志愿服务。同时提高各方对志愿者的认知高度,与志愿者做朋友,選拔志愿者员工,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为荣,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社会环境。
1993年武汉市正式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截至2013年底,武汉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整整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7万人。20年时间,老年人口增加近一倍,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峻。1993年时,武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1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0%,达到联合国确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武汉市老龄委通报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12年,武汉市老年人口逐年递增。截至去年12月31日,武汉市户籍总人口822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7万,较20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占总人口的16.7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90万,占总人口的11%;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万,占总人口的2%。全市仅9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有1.8万人。与2011年相比,2012年武汉市总人口由8272385人下降为8217088人。但老年人口不降反升,2012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2011年增加了52917人,增长4个百分点。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不断呈上升的趋势,解决好养老问题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一个名族,一个国家,能正确和得当的解决好养老问题不仅是对老一辈的感恩和负责,也是彰显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素养和底蕴。
二、当今养老现状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机构养老以社区福利机构养老,集中供养老年人,其服务对象是以保证“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人员为主;居家养老则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其服务对象为全体老年人。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家庭小型化、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四化叠加”,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中又萌生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志愿服务养老,一时之间,社会中出现大量的志愿服务养老机构和养老志愿服务者,其中包括政府出资建造和志愿者筹资建造,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自愿投身于养老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养老是继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之后的又一新型养老模式,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养老又是这一模式中的主力军,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针对“四化叠加”的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庞大老龄人群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十二五”多次将志愿服务养老提出,并对此作出高度关注和评价。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视,及希望更好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养老服务的愿望。
志愿服务养老模式固然是好,但这种模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是否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志愿服务的内容是否是老年人所喜欢所接受的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年人在接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候,并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笑容,反而会有一定的排斥和无奈现象。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志愿服务活动点对大学生志愿者发出的希望开展志愿服务的邀请也是表现出沉默和婉拒。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的作用,就必须得知老年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真实需求。
三、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需求与志愿服务不对称
老年人的需求和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出现严重的脱节和不对称,是否所有的老年人都适合相同的志愿服务,老年人是否对志愿服务感到满意,服务内容是否是他们的真实需求,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和关注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前,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首先必须要掌握志愿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即老年人信息,但在现实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都会忽视和省略这一基本点和要求,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之前只会了解活动地点、日期等基本信息,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对待老年人都会采用统一和普遍的方法,大多都只是陪老年人聊聊天、打扫打扫卫生等。然而,其实每个老年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即便是最简单的聊天,不同的老年人对于聊天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喜欢聊家庭,有的喜欢聊社会等等。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都必须首先了解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然后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服务需求,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使老年人在享受志愿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得到满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一点上能力也是相当的有限的,所以在获取老年人信息这一点上面也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养老机构等的作用,做到政府扶持,机构协作,志愿者用心三者团结协作的局面。
(二)缺乏专业技能,服务内容单一有限
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专业的服务技能,他们的志愿服务内容仅仅还只是停留在陪伴和倾听的阶段和水平上面,现阶段他们能为老年人做的只是陪他们聊聊天,整理整理家务,表演简单歌舞等内容,活动内容较单一,缺乏新意。
由于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大多由于高度的志愿熱情而投身志愿服务,他们的准入门槛低,对他们的选择无太高要求,同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很大层面是为了体验志愿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社会以及大学机构中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和选拔机构和机制,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也缺乏科学的法律和管理制度条款的保障和指导,他们没有得到专业人员的培训,志愿服务内容也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的流动性比较大,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一般是一或两年,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减少,并且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的更替和改变,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和队伍。
因此,大学生志愿者不仅需要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投身志愿服务的激情,还需要掌握专业的服务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六有”青年。同时社会和大学等机构也应该创立相应的培訓机构,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和条件。 (三)志愿服务被认知程度低
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低,缺乏对志愿服务的正确认识,志愿服务本来是一件神圣而光荣的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志愿者往往被认为是免费有效的劳动力,缺乏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认可和崇敬。
近几年,武汉市一直都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希望努力提高公民的尊老敬老的素养,同时还不断倡导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希望人民群众都可以了解志愿者精神,加入志愿者团队,投身志愿者事业,在武汉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但很少有人会真正去了解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虽然他们可以把志愿精神背得滚瓜烂熟,但也仅仅只是把这当作是一项“形象工程”。
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养老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公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使人民群众打心眼里了解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看作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四)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性不断下滑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下滑。通常,他们在刚开始加入志愿组织的时候积极性比较高,但在一段时间之后积极性就出现下滑,甚至有很多的志愿者会选择退出志愿组织,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缺乏鼓励是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更加的拼搏,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前进。虽然作为一名志愿者是无偿的,是自愿的,应该不求任何的回报,但一定的激励机制,会让志愿者在生活和活动中更加充满自信,精神得到一定的满足和自豪。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志愿者往往缺少一定的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志愿组织都是建立在成员自己管理,成员自己参与的基础之上,最大的奖励就是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承认和认可,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不断下滑。
因此,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奖励激励制度,使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证明自己,同时可以不断激发志愿者的热情,壮大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养老的作用。
四、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系列问题致使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完全达到志愿服务的初衷,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并不高,在大量的调查和总结中,我们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分为几类:亲情需求、娱乐需求、健康需求、身心自由需求,这几类是最主要的需求。其中身心自由的需求在当今老年人的需求中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
(一)亲情需求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人内心对亲情的渴望,特别是在自己年迈无助时,亲情是一味有效的良药,能够治愈人们内心的创伤。而在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模式占据主体,年迈的父母都希望可以跟随子女一起生活,这种对亲情的需求已经深深的植根于老年人的思想观念里面,但仍然存在由于各种原因只有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他们长年累月都生活在养老机构,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可以和自己的亲人见面,享受亲人团聚的幸福和快乐,这类老年人他们的真实需求就是对家庭的渴望,对亲情的渴求。
(二)娱乐需求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不仅仅只是适合年轻人,也同样适合老年人,其实老年人更加害怕孤单寂寞,他们不像年轻人那样会寻找其他的娱乐方式来缓解孤单寂寞,在他们孤单寂寞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发呆或者看电视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也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养老机构中,很多老人都不会选择主动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生活单调,而且老年人之间也缺乏拥有活力的积极分子,他们的娱乐活动也缺乏新鲜元素,无法带动更多的人的加入。长此以往,他们更加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内心只会更加的孤单和寂寞。这类老年人他们迫切需要欢乐和丰富的娱乐活动来充实他们的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三)健康需求
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循环,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他们已经迈入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会出现相应的退化和下降,他们常常会遭受疾病的折磨和摧残。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过大量因忍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而选择其他手段自杀的老年人案例。随着当今国家实力的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公共的健身娱乐场所,各种医疗保健产品层出不穷,在清晨的公园,你肯定可以看到一群打太极的老年人;在黄昏的马路边,你肯定可以看到成群结队散步的老年人;甚至在舞蹈室、健身房等等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类老年人希望可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疾病的困扰和折磨。
(四)身心自由需求
在人们看来,向往自由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但其实老年人也不例外,他们年轻时也曾有过梦想,有过追求,但由于家庭、生活等一些原因的羁绊,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埋在心中,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大了,也有所成就,自身的压力和阻碍也就慢慢消失,心中梦想的萌芽也就再次萌发,他们开始希望可以再次拾起自己的梦想,并付出努力去追求,有的老年人希望可以历游中国,有的希望可以热爱美丽、有的希望可以重新舞蹈等等,他们希望可以抛弃羁绊,重新做回自己,活出原始的、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走向自由。这类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可以做回自己,追求身心的自由。
五、养老志愿服务转变措施
养老服务事业涉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利益,正确处理好养老服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养老服务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发挥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养老服务事业做得更好,最好。这其中就需要政府、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大学及养老机构、社会大众的努力与合作。
(一)、政府
在处理养老服务事业中,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树立宏观调控的大局指挥形象。
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志愿服务事业及志愿者提供法律保障,对志愿者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激励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使志愿服务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同时还需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增加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认识志愿服务,投身志愿服务;还需建立专门的养老志愿服务网络注册登记制度,记录志愿者志愿服务工时、评价等相关信息,使志愿服务结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二)、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
在处理养老服务事业中,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必须发挥其先锋的作用,树立榜样模仿形象。
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大学生要发挥好组织建设作用,制定组织内部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志愿者选拔制度、志愿者考核制度、志愿者奖惩制度等,对志愿者的选拔制定相关的要求和标准,选拔质量水平较高的志愿者,在日常活动中对志愿者的水平及工作状况进行考核,优胜劣汰,将不合格的志愿者淘汰,同时对表现好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大学生志愿者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相关技能的培训;大学生志愿组织及志愿者也要不断创新,创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还需要做好老年人信息收集工作,因材施教,针对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三)、大学及养老机构
在處理养老服务事业中,大学及养老机构必须发挥其后勤的作用,做好扶持和协助工作。
大学机构在志愿服务方面应做好相应的扶持奖励措施,给予志愿组织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志愿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其他发达国家都有很多的先例,例如给予学分、奖学金奖励等,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养老机构应积极配合志愿者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认真仔细整理老年人的相关情况,包括他们的喜恶、日常习惯、真实需求、心理状况等,将这项工作做到细致化、日常化、规范化;开展老年人圆梦工程,做好圆梦指导和扶持工作;设立专门的志愿培训部门,对志愿者做好专业的志愿培训,提高志愿者专业的服务技能;
(四)、社会大众
在处理养老服务事业中,社会大众必须发挥其号角手的作用,做好鼓舞和掌声工作,积极争做志愿服务的后备军。
社会大众应增加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提高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志愿服务作为人生境界提升的另一条通道,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并鼓励身边的人也参与志愿服务。同时提高各方对志愿者的认知高度,与志愿者做朋友,選拔志愿者员工,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为荣,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