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它反映出义务教育应给全体学生带去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与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受学习策略、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个性的张扬,摒弃教育的强制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关键词:培养 学习 兴趣
  每位教师可能都认识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兴趣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课堂教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培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贝尔曾说过:“具有教育效果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管理为中心的倾向,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有的还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甚至厌恶。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所任教课程的兴趣。
  (二)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激发探索兴趣
  现实、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创设生活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准备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将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并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探索,兴趣也就自然形成了。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公园游玩买票等问题。
  二、根据学习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一)通过直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因此,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教师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问题情境。
  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指着黑板上两种颜色的苹果,学生的问题一个个就冒了出来,有的问:“红苹果比青苹果多几个?”有的问:“青苹果和红苹果一共有几个?”因此,在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开拓学生思维,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成功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条件,使学生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我经常搞一些小竞赛,例如开展“比一比、赛一赛、限时作业、限时练习、快速抢答”等活动,把竞争游戏方式引入课堂。对那些厌学的后进生也要多“关照”,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经常创设条件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回答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时,向他们投去信任的目光以鼓励他们,通过这样的“关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波利亚说: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实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搭配”时,我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涂色、裁剪了2件上衣和3条裤子,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用图进行拼摆寻找搭配的方法,这样简洁明了,然后让学生将图转换成其他符号进行搭配,进而让学生形成计算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学到了探索知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改进练习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一定要有改革意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别是对那些接近于学生的,与旧知识联系密切、规律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要充分利用新教法。对于难度较大的教材内容,也应帮助学生分散难点,设置由易到难的坡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从探究、发现、尝试中找到规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每次练习要做到重点突出、形式新颖,避免单调、呆板的练习形式。小学数学教学练习,从形式上可分为:判断题练习、填空题练习、选择性练习、基础解答题练习、综合解答题练习、提高题练习,从内容上可分为:概念性练习、针对性练习、类比行练习、趣味性练习、竞赛性练习、猜想性练习、提高性练习等。设计新颖,有独到之处的练习,对激发兴趣很有裨益。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以致完成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传授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依赖的最主要资料之一。虽然新版数学教材插入了很多图画,图文并茂,但由于其平面性与静态性的特点,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所以对教材适当增删、重组、包装,激活教材内容,可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创造性。  那么,如何激活教材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趣味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大契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板书为主的“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以多彩的屏幕、形象的事物、直观的形式为我们诠释着现代化教学的魅力,展现着数学教学的活力,这确实对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教学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也是如此,在为我们的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像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造一点声势.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因此.教师在具
前些天.听说邻班发动了,为一个九年级学生献“爱心”的活动.许多学生却很不情愿。我就纳闷:这么好的一次“爱心”教育时机.为何学生有异议呢?了解过后方知:这位学生晚自习前嬉戏爬树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有效运行。有效性是判断课堂教学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教师为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需要制
摘要:生物知识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在生物课堂上做到传递知识和培养兴趣并重是当前素质教育下生物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笔者21年的中学生物教学经验,提出了若干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生物教学 兴趣  在常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思维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触角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