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谈性,不应该是警告与威胁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中学校长说,现在的孩子喜欢玩手机,很多孩子使用手机很重要的一个用途是看黄片,网上什么片都有。校长说得忧心忡忡,家长们也觉得不知所措。另一个现实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性欲避而不谈,喜欢无视孩子们性欲的存在。


  人们把性特殊化,觉得很尴尬,说不出来,就不说。但是你尴尬,孩子也会尴尬。其实无视、避而不谈本身即是在“谈”,要么表达性不重要,要么是暗示,它有一点不能放到桌面上来谈,需要回避。这让孩子的性欲在家庭中没有立足之地。孩子只会隐藏对性的好奇,不会在正式场合去问身边靠谱的长辈。当孩子想探讨“我是怎么来的”“什么情况下我可以有性行为”“我对性有很大的渴望,满足不了,很痛苦,怎么办”?这种话,孩子对父母讲不出来。
  有的父母会和孩子谈性,但是谈的是警告、说服、威胁……有个朋友说,小时候她妈妈对她谈性,说的是:如果有人引诱或者强迫你发生性行为,你要宁死不从。她三十多岁回忆时,仍感到从头凉到脚,非常恐怖。这种谈,不如不谈。
  不承认性欲的存在,就是不允许它存在。这导致性成为孩子心灵中的一个黑户。黑户见不得光……当性成为心灵的黑户,伴随一生的是性羞耻、性压抑、性罪疚,还有性匮乏。
  性羞耻的表现就是成年后,夫妻之间做爱也会感到羞耻。性压抑和性羞耻相关,因为相信性是不好的,所以不能表达。有一个朋友说,小时候妈妈给她的态度就是:作为女孩子,你不能主动,你不能表现出对对方的需要,尤其是性需要。所以,当她对性有需求的时候,她想主动的时候,她想敞开享受性的时候,她就有羞耻感,即使是在自家的床上,和自己的老公,在合情合法的情况下,还在羞耻。
  性罪疚,就是对所有不符合常规意识的性行为,自己做了会内疚,别人做了就会疯狂指责、谩骂。如果我们给性写一部历史,陈冠希的艳照门对于公众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他做了一些性游戏,记录下来,没有暴力、没有多人、没有在公众场合、没有SM,顶多给女朋友穿了一个制服,但是整个社会的罪疚是“你太下作了”“你太下流了”。很多人偷看了,一边自己偷着乐,一边义正言辞骂他流氓。很多骂的人说:如果有视频就好了。存在,但是又不承认,压抑,导致复杂。
  性匮乏感跟剥夺感是紧密联系的。父母否认性的存在,孩子就会内化这份否认。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讲,对自己的身体都拥有完全的主权,但是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没了,孩子就特别想把这部分补充、填满。哪里有剥夺,哪里就有抢夺,很多人迷恋A片,对性有过多的兴趣、过多的需要,就像肚子不饿,但是会馋,总想拥有更多。
  当我们的孩子非常纯真地问我们关于性的话题,我们可以怎么去回答孩子?如果让我来回答,我第一个先尊重孩子的主权,你对性的好奇,你想体验性,这是你的主权。你怎么理解性,这也是你的主权,这是第一点:尊重存在。第二我会说,你赋予性什么意义,你就在性中体验到什么。第三点我会说,人对性的需求,本质上是连接的需求。性当然也有养儿育女的需求,但用在养儿育女上的做爱是很少的,当一个人可以和自己连接的时候,就不依赖与别人的连接,有也很享受,不会特别饥渴。
  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人为制造的,其中性是个最典型的问题,因为我们给予性最大的特殊化。人类所有的美好的心理和黑暗的心理都在性中有充分的体现。所有美好,比如爱、比如连接、比如敞开,没有任何阻隔,去奉献自己,也接受对方,性可以是个非常美好的象征。另外,性也可以非常暴力、自私,充满占有和控制,成为把对方物化、贬低的工具,这些心理在性当中都是非常直接的体现。
  把任何东西特殊化都是在制造问题,都会导致一系列的矛盾。性本身不是问题,无视、回避却是在制造问题。
  有的妈妈会买一些书给孩子看,这种方式挺好,表达我是重视这件事的,但是我说不好,我买本书给你看。
  最好的方式是能和孩子平常来谈,这需要父母很自信。父母对性很接纳,不特殊化,对性也有自己的见解才有这样的自信。否则,会担心自己讲错。当没有这种自信,给孩子买书、教学片,第一承认性的存在,第二传播一些科学性的知识,也挺好。尽管对孩子来讲还是不够的,但是比不谈还是好太多。
其他文献
我们带着儿子,在泰山脚下的朋友家做客。  儿子看到主人阿姨脸上有些伤痕,待人接物清静平和。喝酒时,一位叔叔向主人阿姨举杯,对儿子说:你这位不爱说话的阿姨,可了不起,我给你讲个她的故事。她脸上的伤疤,是因为一次车祸。那时,阿姨肚子里装着哥哥,她坐的公共汽车突然起火。担心汽车爆炸,她也只能跟着大家跳车。她是医生,懂得头朝下跳可以保护小孩。结果,你的哥哥安然无恙,阿姨受了重伤。  爸爸说:阿姨真是了不起
期刊
有一天陪孩子吃饭时,他忽然抬头看了我一眼,问道:“爸爸,我吃饱了没有?”  瞬间的错愕之后是震惊,继而是深深的羞惭。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他的身边总有人在不停地催促,不停要敦劝:“再来一大口!把这碗饭吃完!”而当他屡次申诉自己“吃饱了”之时,也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回事儿,到后来更是直接夺过他手里的筷子或勺子,连哄带吓把饭菜塞下去。  可恶的大人!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当发现哭闹无效、作势欲呕无效、扔掉
期刊
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常会怒不可遏,可我们没有想过:一时的意气用事,不但不能让孩子明白到底“错”在哪里,而且让错误永远再犯。怎么办?这其实是一个套餐。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先不妨静心思考几个问题。  孩子做的很多事没有恶意动机,只是发生了不愉快的结果  今天一早,好友萌萌说要去买一个新手机,昨晚她的手机“洗澡”了。  “掉进洗衣机里了?”我问。  不是!昨晚女儿很开心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上班
期刊
刚做班主任时,班里连续发生盗窃事件。很多学生带的生活费,会在课间或午休时间不翼而飞。在学生缴纳伙食费的前一天晚上,小娜的两百元钱不见了。因为数额较大,这件事让整个宿舍的同学都感到了压力,人人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费尽一番力气后,我终于寻到了“小偷”的踪影——一个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女生。思索良久,我掏出了自己的两百元钱,谎称是在小娜的床底下发现的,并宣布“盗窃”事件是一场虚惊。全班同学的心情一下子变
期刊
最近连续看到多起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先是文山十几个女中学生围殴一个同学,然后是昆明一个女生被同学欺负到跳楼,还有某地一个男生在学校被打到颅骨破裂。校园暴力层出不穷确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这并不是个新问题,事实上,古今中外,只要有校园,有青春,就有暴力存在。  多数时候,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人们总会把责任和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认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监管和惩罚是遏制校园暴力的根本。事实上
期刊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就一番事业,成为成功人士。即便是极为开明的父母,不做过多的奢求,只求孩子身心健康,人畜无害,活得快乐就好,但是内心里那份牵挂,那份期盼,即便深藏内心,也难免溢于言表。  每个孩子的心智、禀赋有差异,开窍或早或晚,父母如何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至今也没有标准答案或是固定模式。  王世襄和傅雷就代表了两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乃至类型。  傅雷自己成就很高,中国传
期刊
在学校的时候,和妈妈语音聊天,说着说着激动了,立马给妈妈道歉:对不起妈妈,我是爱你的呀。然后妈妈说:“好!这次我也要像你一样生气!生气到1点钟!”那个时候12:58了。  家长会,一惯调皮多事的我一直很放心,因为不管什么事,我知道爸爸妈妈肯定跟我在一边。记得高三开了五次家长会,有一次班主任问“你觉得你的孩子怎么样?”大家都说“还需要努力啊”“考哪个大学有点悬啊”“很认真但是成绩还不理想”。妈妈说:
期刊
闺女平时最怕狗。昨晚回家路上,一小狗冲她叫吓得她直躲。回家之后她说:“我得想个办法,这样吧,以后小狗追我,我就喊,快走开!要不然我报警了!”然后得意地看着我。我心想,你应该喊:你有权保持沉默……  昨晚孩子说:我有个好主意,开个二手气球店,把所有没气的气球都收集起来,打上气重新卖给小孩!  闺女现在很贫嘴,那天大侃最糟糕酒店什么样:没床,只有俩椅子;打开壁橱,一个骷髅给你一拳还低声问你“干嘛”……
期刊
读罢《王国维家事》,我愈发感叹:你不该早早地陷入昆明湖的淤泥中。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每每读到这一句,心中便有无尽的惋惜,颇有“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之感。  如今有谁像你一样好学?  十一岁时,你便在父亲深夜不辍地教导下“诗文时艺,皆能成诵”。二十二岁的你离开海宁去上海,在上海又自学日文、英文,东文学社的田冈佐代治教授让你接触到了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这也是你哲学事业的
期刊
现在学校里的“家长学校”火得不要不要的,各种活动,各种课程。妇联也搞家长学校,怎么玩出新花样?  垦利县妇联主席丁青懂心理学,深知“三岁看大,五岁看老”,生命当中的头三年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提高家长的素质,就要从准爸准妈开始!这样,孩子从一出生,就能享受到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垦利县妇联决定,在全县开展“天使在成长”0~3岁婴幼儿(准)家长的培训。  说干就干,先调查摸底,发问卷、开座谈会、到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