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案例?案例,就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选取一些隐含地理概念和原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或“材料”。而“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即就是在常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新型高效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案例,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呢?下面就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课堂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除了含有“真实”“综合”的意义外,还含有“自然生成问题”的意义。巧用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想“动”——敢“动”——乐“动”,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大气环流”时,结合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关于二战时期登陆诺曼底选择什么季节?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当教学案例一呈现,学生就在下面议论开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短短几分钟的讨论,不仅营造了宽松的课堂环境,创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敢“学”
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学案例,是在综合分析学情、课标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设计出来的。课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相对稳定,但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千差万别,对于任何一个学习内容,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通用案例。每次案例教学后,教师要根据已教学生中暴露出的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对教学案例进行修正。所以,案例开发是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同一素材的案例,针对不同的学生,要不断调整其深度和难度,永远没有最好的案例,只有更适合的案例。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季风环流”时,结合《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案例进行教学。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增加案例讨论的有效性,问题的提出采用水到渠成的方式,且设问要有一定梯度,而且根据案例讨论暴露出的教学设计时没考虑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再调整、校正。
三、精心设计案例,让学生会“学”
著名教育家劳伦斯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教学案例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案例,不仅可用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外,而且承担了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
1.通过案例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可以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见解、思路,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等因素,发挥个人的创造潜力,使课堂成为创新的天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学完农业、工业区位后,我对区位理论作简要总结。随即激发学生:谁能说说这种区位分析的方法能否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很快有学生回答:商业、交通、城市、人口……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业就是人文地理的组成部分,所以,区位理论是高考地理中人文地理部分中的重要考点。
2.通过案例中的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活动”是该模式的核心,而学生“研究活动”的质量则取决于“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经过研究实践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必须与“案例”背景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具备低台阶、高密度、互关联的特点。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时,我以“神舟”系列为“案例”背景,就卫星发射过程中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入手,采用小步子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解决策略,逐步解决有关大气垂直分层中的相关知识。由于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依据“问题组”展开的探究活动,因此,对地理事实的探究持续有力,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所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通过案例增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交流习惯
案例教学中学生互动探究,共同讨论分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既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接纳其他同学的意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集体的共同合作,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三) “西气东输”时,先让同学们全面了解案例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讨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西部区域的影响。通过小组激烈辩论,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逐步分析,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地理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价值的追求。不论是地理有效教学还是地理高效教学,最终要达到的都是教学的实效和优质,而不是形式化的“有效”与“高效”。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发挥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精心设计、灵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发现地理规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展开讨论,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事实进行研究并创造性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地理教学真正从“形式”走向“实效”。 所以案例教学下的高效课堂既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课堂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除了含有“真实”“综合”的意义外,还含有“自然生成问题”的意义。巧用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想“动”——敢“动”——乐“动”,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大气环流”时,结合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关于二战时期登陆诺曼底选择什么季节?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当教学案例一呈现,学生就在下面议论开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短短几分钟的讨论,不仅营造了宽松的课堂环境,创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敢“学”
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学案例,是在综合分析学情、课标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设计出来的。课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相对稳定,但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千差万别,对于任何一个学习内容,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通用案例。每次案例教学后,教师要根据已教学生中暴露出的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对教学案例进行修正。所以,案例开发是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同一素材的案例,针对不同的学生,要不断调整其深度和难度,永远没有最好的案例,只有更适合的案例。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季风环流”时,结合《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案例进行教学。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增加案例讨论的有效性,问题的提出采用水到渠成的方式,且设问要有一定梯度,而且根据案例讨论暴露出的教学设计时没考虑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再调整、校正。
三、精心设计案例,让学生会“学”
著名教育家劳伦斯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教学案例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案例,不仅可用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外,而且承担了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
1.通过案例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可以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见解、思路,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等因素,发挥个人的创造潜力,使课堂成为创新的天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学完农业、工业区位后,我对区位理论作简要总结。随即激发学生:谁能说说这种区位分析的方法能否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很快有学生回答:商业、交通、城市、人口……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业就是人文地理的组成部分,所以,区位理论是高考地理中人文地理部分中的重要考点。
2.通过案例中的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活动”是该模式的核心,而学生“研究活动”的质量则取决于“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经过研究实践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必须与“案例”背景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具备低台阶、高密度、互关联的特点。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时,我以“神舟”系列为“案例”背景,就卫星发射过程中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入手,采用小步子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解决策略,逐步解决有关大气垂直分层中的相关知识。由于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依据“问题组”展开的探究活动,因此,对地理事实的探究持续有力,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所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通过案例增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交流习惯
案例教学中学生互动探究,共同讨论分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既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接纳其他同学的意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集体的共同合作,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三) “西气东输”时,先让同学们全面了解案例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讨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西部区域的影响。通过小组激烈辩论,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逐步分析,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地理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价值的追求。不论是地理有效教学还是地理高效教学,最终要达到的都是教学的实效和优质,而不是形式化的“有效”与“高效”。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发挥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精心设计、灵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发现地理规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展开讨论,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事实进行研究并创造性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地理教学真正从“形式”走向“实效”。 所以案例教学下的高效课堂既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