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一)浅谈林徽因
做完作业无意间在手边发现了一本林徽因诗文集,随手翻阅了一下,又找回了几分当时欣赏林徽因时的味道。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4月1日,当初初读她的作品,并没有特殊的情感产生,大抵觉得这位才女也无非只是与那些从古至今的许多诗人、文人一样吧,只是比常人多一些文采而已。如今重读她的文章和诗,恍惚间竟觉有些触动。她的词句并不华丽、铺张,而是恬静中又透着一份张扬的美。这也是我很欣赏她的地方,一个自由大胆的女子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才华,这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
除了诗人和作家的身份,林徽因还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家,她参与了国徽设计,改造传统的景泰蓝,参与天安门英雄纪念碑设计,但她最大的成就却是保护了许多古建筑,使它们免于被拆迁,保留了年代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传统工艺。但许多人却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只顾嚷着自己的理论,认为林先生一生中并没有做出很多的贡献,所以并不能算作是一位合格的建筑学家。我对这种观点很是不满,要知道,中国最初的建筑学教育者,有着梁、林二人不朽的功劳,他们是优秀的奠基者。如果没有他们,如今北京许多古老建筑都被抹杀在正义的炮火中。建筑并不是要彰显个人能力,而是为了造福人民的同时还构造出一个艺术框架。这便是林徽因的伟大之处。
然而我并不理解的是,明明一个有如此多闪光点的女人,现代人却只会抓住她的感情方面来说话,大概是因为人们茶余饭后总喜欢拿些所谓的八卦来消遣吧。这与一些关于林徽因的传记畅销书是一样的,一些人利用林徽因跌宕起伏的一生来进行商业化的写作宣传,终归也是肤浅的。
(二)正义还是愚昧?
当下的社会总是泛着一股浮躁之气,以至于人们没有时间去查明真相,去了解隐情。特别是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时代,各种新闻、八卦比比皆是。人们对这些网络头条往往是兴致盎然,俨然自己变成了一个正义的法官,大肆批判涉事者。这时,连锁反应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会投身“大部队”,除了被新闻表面欺骗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众心理”。
说到“从众心理”,我想从另一个词入手——民主。民主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被弘扬的原因是人们都普遍认为大众的判断更公正。问题在于,大众的判断真的公正吗?
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那个民主泛滥的国度中死去。判断他罪名的不是法官,而是一群乌合之众,一群没有专业知识也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群氓统治”。
可见人民的判断不一定正确,回到网络中来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大众的力量最强大,大众的眼睛最雪亮,所以愿意跟从大众,同时自己也在被别人跟从。
之前曾有一个新闻图片: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在烈日下为一位女老师撑着阳伞。此图一出,网民一片哗然,许多网民一致认为该老师太无师德,在没有证据下的感性判断深深地伤害了那位女老师,她被迫站出来流着泪道了歉。但是仔细想想,学生感激师恩为老师撑撑伞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事,将这种简单的事深入到师德的层面而对女老师口诛笔伐,未免有些过分了。
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伤害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轻则影响他人的生活,重则夺取鲜活的生命。等到昭然若揭时,人们又迅速改变自己的立场,对被攻击者致歉,然而失去的生命却不会回来了。
网络民主并不意味着无拘无束,多一分理性,多一分主见,才是维护和谐社会的有效法则。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一)浅谈林徽因
做完作业无意间在手边发现了一本林徽因诗文集,随手翻阅了一下,又找回了几分当时欣赏林徽因时的味道。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4月1日,当初初读她的作品,并没有特殊的情感产生,大抵觉得这位才女也无非只是与那些从古至今的许多诗人、文人一样吧,只是比常人多一些文采而已。如今重读她的文章和诗,恍惚间竟觉有些触动。她的词句并不华丽、铺张,而是恬静中又透着一份张扬的美。这也是我很欣赏她的地方,一个自由大胆的女子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才华,这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
除了诗人和作家的身份,林徽因还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家,她参与了国徽设计,改造传统的景泰蓝,参与天安门英雄纪念碑设计,但她最大的成就却是保护了许多古建筑,使它们免于被拆迁,保留了年代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传统工艺。但许多人却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只顾嚷着自己的理论,认为林先生一生中并没有做出很多的贡献,所以并不能算作是一位合格的建筑学家。我对这种观点很是不满,要知道,中国最初的建筑学教育者,有着梁、林二人不朽的功劳,他们是优秀的奠基者。如果没有他们,如今北京许多古老建筑都被抹杀在正义的炮火中。建筑并不是要彰显个人能力,而是为了造福人民的同时还构造出一个艺术框架。这便是林徽因的伟大之处。
然而我并不理解的是,明明一个有如此多闪光点的女人,现代人却只会抓住她的感情方面来说话,大概是因为人们茶余饭后总喜欢拿些所谓的八卦来消遣吧。这与一些关于林徽因的传记畅销书是一样的,一些人利用林徽因跌宕起伏的一生来进行商业化的写作宣传,终归也是肤浅的。
(二)正义还是愚昧?
当下的社会总是泛着一股浮躁之气,以至于人们没有时间去查明真相,去了解隐情。特别是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时代,各种新闻、八卦比比皆是。人们对这些网络头条往往是兴致盎然,俨然自己变成了一个正义的法官,大肆批判涉事者。这时,连锁反应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会投身“大部队”,除了被新闻表面欺骗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众心理”。
说到“从众心理”,我想从另一个词入手——民主。民主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被弘扬的原因是人们都普遍认为大众的判断更公正。问题在于,大众的判断真的公正吗?
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那个民主泛滥的国度中死去。判断他罪名的不是法官,而是一群乌合之众,一群没有专业知识也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群氓统治”。
可见人民的判断不一定正确,回到网络中来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大众的力量最强大,大众的眼睛最雪亮,所以愿意跟从大众,同时自己也在被别人跟从。
之前曾有一个新闻图片: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在烈日下为一位女老师撑着阳伞。此图一出,网民一片哗然,许多网民一致认为该老师太无师德,在没有证据下的感性判断深深地伤害了那位女老师,她被迫站出来流着泪道了歉。但是仔细想想,学生感激师恩为老师撑撑伞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事,将这种简单的事深入到师德的层面而对女老师口诛笔伐,未免有些过分了。
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伤害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轻则影响他人的生活,重则夺取鲜活的生命。等到昭然若揭时,人们又迅速改变自己的立场,对被攻击者致歉,然而失去的生命却不会回来了。
网络民主并不意味着无拘无束,多一分理性,多一分主见,才是维护和谐社会的有效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