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要摒弃“唯书”、“唯师”的“盲从”。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就如何适应这一新挑战浅谈几点拙见。
一、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还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还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可见,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主体”的核心。“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即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又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师要转变观念。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跟上教育改革步伐。
二、旁征博引。完成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标强调重新认识教材的特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要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不能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活用教材,是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是学生将教室里学到的。向家庭迁移。向自己的方方面面拓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这一学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收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
三、以人为本。重视情感体验
语文的内容反映的是包罗万象的社会、丰富多彩的人生情趣、深远广博的人类文明。“文章不是无情物”,离开了人文的文章就不再是文章,离开了人文的语文也不再是语文了。如果语文教学抽掉了人文內涵,只一味地训练语言文字的形式,那么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生命而暗淡无光。传统的语文教学缺少关怀、缺少理解、缺少倾听,淡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事实证明,对人生的认识不能依靠经验和理性,而只能是体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穿透”文本“表层”进入“内蕴层”,去“触摸”、“品味”文本。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在语文教学中,经验和体验作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经验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经验是知识的积累,指向的是客观世界和真理世界。那么体验则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体验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把学生置身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让学生去体味、创造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策略: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其次,要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再次,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根本上讲。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开。学生不应该是文本的旁观者,而应该与文本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体验的最高境界。
总之,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更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决不能因为害怕出现问题。而不去探索,不去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实践,勇于探索,新课程改革之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一、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还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还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可见,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主体”的核心。“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即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又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师要转变观念。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跟上教育改革步伐。
二、旁征博引。完成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标强调重新认识教材的特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要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不能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活用教材,是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是学生将教室里学到的。向家庭迁移。向自己的方方面面拓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这一学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收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
三、以人为本。重视情感体验
语文的内容反映的是包罗万象的社会、丰富多彩的人生情趣、深远广博的人类文明。“文章不是无情物”,离开了人文的文章就不再是文章,离开了人文的语文也不再是语文了。如果语文教学抽掉了人文內涵,只一味地训练语言文字的形式,那么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生命而暗淡无光。传统的语文教学缺少关怀、缺少理解、缺少倾听,淡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事实证明,对人生的认识不能依靠经验和理性,而只能是体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穿透”文本“表层”进入“内蕴层”,去“触摸”、“品味”文本。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在语文教学中,经验和体验作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经验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经验是知识的积累,指向的是客观世界和真理世界。那么体验则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体验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把学生置身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让学生去体味、创造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策略: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其次,要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再次,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根本上讲。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开。学生不应该是文本的旁观者,而应该与文本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体验的最高境界。
总之,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更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决不能因为害怕出现问题。而不去探索,不去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实践,勇于探索,新课程改革之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