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课前: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1.教会学生预习。初中学生预习数学学科的基础方法是阅读教材,开始可以领学生先看书。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读读 、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二是细读,指导学生根据编好的阅读提纲(或学案)细读教材,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之后带着疑问去听课,而后再做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自己预习时掌握的情况。
指导预习应注意运用虚实相生的策略,预习必须要避免两种倾向:第一,预习不能过粗,必须能够“读进去”,对新课的内容要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与钻研,对某个知识点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第二,预习不宜过细。预习必须能够“走出来”。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便难以释怀,从而影响了进一步的学习,这便背离了预习的基本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更关注的应是准确提出问题。
2.培养良好自学习惯,使预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提高自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发挥压力、推力、拉力的作用。教师的压力作用:教师要督导自学、鼓励自学。教师的推力作用:教师要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给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创设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拉力作用:针对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课内:重视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的,也可以相互运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由教师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是: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三、课外:通过课外作业及课外辅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课后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将听课中的要点、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载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这些都便于今后复习巩固、消化记忆、加深理解,为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1.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3.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4.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时时进行,是一个动态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姚湘中.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4).
一、课前: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1.教会学生预习。初中学生预习数学学科的基础方法是阅读教材,开始可以领学生先看书。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读读 、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二是细读,指导学生根据编好的阅读提纲(或学案)细读教材,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之后带着疑问去听课,而后再做练习,通过练习来检查自己预习时掌握的情况。
指导预习应注意运用虚实相生的策略,预习必须要避免两种倾向:第一,预习不能过粗,必须能够“读进去”,对新课的内容要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与钻研,对某个知识点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第二,预习不宜过细。预习必须能够“走出来”。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便难以释怀,从而影响了进一步的学习,这便背离了预习的基本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更关注的应是准确提出问题。
2.培养良好自学习惯,使预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提高自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发挥压力、推力、拉力的作用。教师的压力作用:教师要督导自学、鼓励自学。教师的推力作用:教师要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给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创设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拉力作用:针对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课内:重视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的,也可以相互运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由教师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是: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三、课外:通过课外作业及课外辅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课后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将听课中的要点、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载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这些都便于今后复习巩固、消化记忆、加深理解,为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1.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3.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4.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时时进行,是一个动态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姚湘中.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