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编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DFB030284);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04C30);新世纪广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09B012〗
摘要: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改的推行,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学任务与课时之间的冲突是主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最佳途径就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实践从导入、讲授、提问、活动及教学媒体多方面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 教学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同学们在中学阶段需要接触的生物学知识越来越多,这与有限的生物课堂时间产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有效地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1]。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做好“门面文章”,合理设置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环节。
1.1 幽默言语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一些颇具生活气息的谚语、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导入,会使讲授更富有启发性。如在讲遗传和变异的时候,用 “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球员,你必须得找对父母亲。”的美国俗语来引入遗传现象,用“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俗语来引入变异的话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更多了一份知识期待。
1.2 实验现象导入,引导主动探究
教师在课前结合本节内容设置一些小实验,在上课前展示给同学们实验现象,引导同学们与本节内容发生联系,激发同学们对该实验现象的求知心理,进而主动去探究生物变化的本质,提高对知识学习的效率。在学习“渗透作用”时,教师在课前将两块萝卜条分别浸泡在饱和食盐水和清水中,并对最初状态做留影处理。在上课之初展示初状态的照片和最终状态,用实验现象为本节内容作下铺垫。
1.3 设问式导入,为知识设置悬念
带着问题的学习会使同学们的学习目的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之初设置问题,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课堂结束共同解决,会让同学们在学习后有一种成就感。这要求教师善于“引趣式”提问[2]。例如在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可以巧妙运用内容前“问题探讨”栏目,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为鲁宾逊,随身食物只有一只鸡、15kg玉米,在提供的两种生存策略中,哪种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救援?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同时,又可以达到知识运用的效果。
2、有效“讲授”,夯实基础知识
中学是积累基础知识的时期,有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策略性的“讲授”给同学。生物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需要教师同学们去发掘和总结。教师在讲授时将散乱知识合理概括、疑难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过程之中体现启发性、归纳性和探究性,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2.1 用精辟的语言总结内容
生物学中有很多识记性内容,用精辟的语言加以总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Fe、Mn、B、Zn、Cu、Mo、Cl、Ni,很难记忆,可以编成口诀:捏铁猛碰新绿木桶。再如考察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的时候,最常见题型为:缺少某种元素时,首先出现症状在老叶还是新叶上?以离子状态(如K)和不稳定化合物状态(如N、P、Mg)存在的元素,如果缺少的话,出现症状在老叶上,可以总结为:林妹妹用假弹射中了老爷(叶),这当中包括林(P)、妹妹(Mg)、假(K)、弹(N),缺少这四种元素时,因为射中了老爷,所以老爷(叶)受伤了,先出现症状在老叶上。课堂气氛会随之活跃,也达到了识记要求。
2.2 展望科学美好前景,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现有科学知识基础上展开科学的合理想象,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当代科研前沿课题的兴趣,找到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例如在讲杂交优势时,同学都会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曾经做过两个梦,一个是已经的梦:水稻亩产1000斤;另外一个是他在水稻植株下乘凉。“在水稻植株下乘凉”现阶段是个梦想,但从生物学理论知识角度是可能实现的一个科学理想,可以激发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3 学以致用,知识生活化
知识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运用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其价值也就在这里。教学中可以尽量涉及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进而探究提出自己解决方案的雏形,这样在开扩思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3]。如在讲到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的时候,笔者针对学校附近新建的垃圾中转站,对其选址的科学性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活跃气氛的同时收获了知识。
3、设置问题情境,促进重点知识的掌握
巧妙设置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问题来源可以是生活实践、趣味事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常识错误等。在实践中,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3.1 构建“生活实例”问题情景
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学各科知识中,只有让书本内容与生活发生联系,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引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例如讲解白化病的时候,增加一个现实例子[4]:在大西洋的林索伊斯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喜欢月亮,怕见阳光,被称为“月亮女儿”。经考察原来该岛居民因近亲结婚产生了代代相传的白化病患者。故事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又源自生活、社会真实,引起他们思考。 3.2 运用概念图构建问题
概念图构建问题的方式可以适当运用到生物教学当中,具体做法是以一个中心知识点为核心,通过“头脑风暴式”对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去挖掘寻找相联系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知识,达到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用在复习课中效果最佳。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从概念、场所、条件、化学方程式、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影响因素、应用等8个方面提出问题,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光合作用相关知识。
3.3 构建“比较式”问题情景
针对高中生物知识中存在的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比较。例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一组概念;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等,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找出共性和区别。
4、精心设置活动,促使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亲身参与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最大效度的掌握。精心设置课堂活动,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学中设当融入角色扮演、演讲汇报等形式开放性较大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轻松学习,并营造出一种平等、活跃、放松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5]。
5、灵活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合理利用。利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新颖、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的生命世界,促使学生对未知生物知识的探索,解决微观生命世界结构,从而提高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纯追求华丽形式反而会成为教师备课的负担。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其功能最优化,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
“有效教学”是教学中共同追求的目标,也会是永远追求的目标,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石进德.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2):78-79
[2] 文美容.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11-113
[3] 张金艳.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2
[4] 周平清,杨德胜.以现代教学理念实施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J].中国当代教育理论:827-829
[5] 陈雄星.高中生物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53-54
摘要: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改的推行,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学任务与课时之间的冲突是主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最佳途径就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实践从导入、讲授、提问、活动及教学媒体多方面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 教学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同学们在中学阶段需要接触的生物学知识越来越多,这与有限的生物课堂时间产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有效地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1]。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做好“门面文章”,合理设置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环节。
1.1 幽默言语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一些颇具生活气息的谚语、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导入,会使讲授更富有启发性。如在讲遗传和变异的时候,用 “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球员,你必须得找对父母亲。”的美国俗语来引入遗传现象,用“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俗语来引入变异的话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更多了一份知识期待。
1.2 实验现象导入,引导主动探究
教师在课前结合本节内容设置一些小实验,在上课前展示给同学们实验现象,引导同学们与本节内容发生联系,激发同学们对该实验现象的求知心理,进而主动去探究生物变化的本质,提高对知识学习的效率。在学习“渗透作用”时,教师在课前将两块萝卜条分别浸泡在饱和食盐水和清水中,并对最初状态做留影处理。在上课之初展示初状态的照片和最终状态,用实验现象为本节内容作下铺垫。
1.3 设问式导入,为知识设置悬念
带着问题的学习会使同学们的学习目的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之初设置问题,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课堂结束共同解决,会让同学们在学习后有一种成就感。这要求教师善于“引趣式”提问[2]。例如在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可以巧妙运用内容前“问题探讨”栏目,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为鲁宾逊,随身食物只有一只鸡、15kg玉米,在提供的两种生存策略中,哪种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救援?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同时,又可以达到知识运用的效果。
2、有效“讲授”,夯实基础知识
中学是积累基础知识的时期,有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策略性的“讲授”给同学。生物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需要教师同学们去发掘和总结。教师在讲授时将散乱知识合理概括、疑难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过程之中体现启发性、归纳性和探究性,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2.1 用精辟的语言总结内容
生物学中有很多识记性内容,用精辟的语言加以总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Fe、Mn、B、Zn、Cu、Mo、Cl、Ni,很难记忆,可以编成口诀:捏铁猛碰新绿木桶。再如考察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的时候,最常见题型为:缺少某种元素时,首先出现症状在老叶还是新叶上?以离子状态(如K)和不稳定化合物状态(如N、P、Mg)存在的元素,如果缺少的话,出现症状在老叶上,可以总结为:林妹妹用假弹射中了老爷(叶),这当中包括林(P)、妹妹(Mg)、假(K)、弹(N),缺少这四种元素时,因为射中了老爷,所以老爷(叶)受伤了,先出现症状在老叶上。课堂气氛会随之活跃,也达到了识记要求。
2.2 展望科学美好前景,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现有科学知识基础上展开科学的合理想象,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当代科研前沿课题的兴趣,找到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例如在讲杂交优势时,同学都会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曾经做过两个梦,一个是已经的梦:水稻亩产1000斤;另外一个是他在水稻植株下乘凉。“在水稻植株下乘凉”现阶段是个梦想,但从生物学理论知识角度是可能实现的一个科学理想,可以激发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3 学以致用,知识生活化
知识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运用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其价值也就在这里。教学中可以尽量涉及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进而探究提出自己解决方案的雏形,这样在开扩思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3]。如在讲到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的时候,笔者针对学校附近新建的垃圾中转站,对其选址的科学性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活跃气氛的同时收获了知识。
3、设置问题情境,促进重点知识的掌握
巧妙设置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问题来源可以是生活实践、趣味事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常识错误等。在实践中,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3.1 构建“生活实例”问题情景
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学各科知识中,只有让书本内容与生活发生联系,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引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例如讲解白化病的时候,增加一个现实例子[4]:在大西洋的林索伊斯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喜欢月亮,怕见阳光,被称为“月亮女儿”。经考察原来该岛居民因近亲结婚产生了代代相传的白化病患者。故事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又源自生活、社会真实,引起他们思考。 3.2 运用概念图构建问题
概念图构建问题的方式可以适当运用到生物教学当中,具体做法是以一个中心知识点为核心,通过“头脑风暴式”对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去挖掘寻找相联系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知识,达到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用在复习课中效果最佳。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从概念、场所、条件、化学方程式、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影响因素、应用等8个方面提出问题,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光合作用相关知识。
3.3 构建“比较式”问题情景
针对高中生物知识中存在的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比较。例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一组概念;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等,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找出共性和区别。
4、精心设置活动,促使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亲身参与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最大效度的掌握。精心设置课堂活动,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学中设当融入角色扮演、演讲汇报等形式开放性较大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轻松学习,并营造出一种平等、活跃、放松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5]。
5、灵活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合理利用。利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新颖、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的生命世界,促使学生对未知生物知识的探索,解决微观生命世界结构,从而提高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纯追求华丽形式反而会成为教师备课的负担。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其功能最优化,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
“有效教学”是教学中共同追求的目标,也会是永远追求的目标,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石进德.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2):78-79
[2] 文美容.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11-113
[3] 张金艳.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2
[4] 周平清,杨德胜.以现代教学理念实施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J].中国当代教育理论:827-829
[5] 陈雄星.高中生物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