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教学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参与式教学的一个标志。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实践及应用,给沉闷的传统式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期待解决,那么,怎样在参与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来为课堂教学增添生机呢?
  一、合作学习需要创设学习情境
  参与式教学重素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并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提供需要学生合作交流来解决的问题,设置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活动。根据教材特点有效地组织、协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创设有利于合作的心理环境。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建立学习目标、奖励、角色、材料等方面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条件,让学生能在合作互动中获益,不仅自己获益,更要让合作伙伴受益,使学生感受到能为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更加快乐。
  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于合作,合作学习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选用。实际上,过于简单、机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活动,如数学中的猜想、估算等,更适合应用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学习并非是万能的,也有它的局限性。对于某些任务而言,竞争性,个别化的学习,同样能有效地达到目标,甚至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合作小组需要合理组合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组。一种方法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即在理解、操作、分析、概括等各方面素质均衡的分为一组,这样组内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比较均衡,利于交流,能够更好的协作。但在活动中,学困生组的成员思维不能与优秀学生组达到一致,会产生分歧,还可能戳伤学困生组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这样分组,共同任务的分工不能合理分配,不能很好地对成员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对学困生组组员内成员不能互相补拙 ,不能提高其有效的合作。另一种是提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将优秀学生与学困生混编在一起,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好的学生不等其他学生发言,便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对于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问到他们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答案,这恰好出现了上面讲的问题,如果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出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第三种,是自由组合,即自愿组成小组,其实质也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可见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不仅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兴趣昂然的学习,还要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去努力探究、交流,获得知识的能量。
  三、合作学习需要动静结合
  在参与式教学的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所谓的动是动脑、动手、动眼观察、动心体会、动耳倾听、动口讨论。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平等中的首席,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但有些教师把课堂中的“动”理解成为“闹”,于是课堂成了“菜市场”,做什么的都有,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合作学习被这样一闹,效果自然不佳。如: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工具、材料理解题意。小组自由组合,一些学生到处走动,研究问题声、说笑生、声声入耳。学生真的动“起”来了吗?我们说学生学习要自愿,不能强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是有道理的,但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就是老师的责任了。不仅自己没有学到知识,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说的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不是交头接耳,各说各的,更不是肆无忌惮地大声研究问题,因为这毕竟是课堂。合作学习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氛围,相互讨论、研究,在别人说明自己的见解时,其他同学能倾听,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明确了对问题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自己的见解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广益,必须在和多数同学的交流中才能获得。使学生渴望在合作中去学习、探究。
  四、重视合作技能的养成
  重要的合作技能应包括:相互认可接纳,相互信任支持。如尊重理解同伴,有兴趣有耐心的倾听,与人为善;能准确有效地进行交流,如能独立思考,能理解陈述,解析自己的观点,能概括并理解他人的核心思想并从中获益;能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如能自我反思,能批判性地对待他人的意见,直率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引发讨论或者技巧的终止说话,善于协调关系,能有效地解决冲突。这些技能很难在实践中自发形成,它需要精心地培养。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不断的量变会引起一定的质变。只有养成合作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五、合作学习要延伸到课堂以外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组成形式,更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遇到了困难,不要解决不了就立刻给其讲解,在他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仍不能解决,可以找几名有着相同问题的学生一起来研究。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交流的成就感并产生合作的意愿。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印证,理解和运用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过程也许不会很轻松,但一定要自信,因为有孩子们在不断给我们惊喜。
其他文献
在大学上学时就曾听老师说过,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经历完整的教师,在毕业近十年之际,突然回想起这句话,回想起这几年担任班主任坎坎坷坷、苦辣酸甜,心里突然有种冲动想把我自己这几年的感想与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就不复存在。”我觉得对待学生就应该给他们创设民主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部分农村小学和初中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孩童时期的孩子大部分很愿意拿着笔随便涂鸦,学业的加重才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失去认真的态度,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关键字:美术 学生 兴趣 因素 作业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
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求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