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工程,分析了转换层混凝土施工难点的同时,突出了转换层施工的相关要点,重点对建筑转换层混凝土一次成型施工技术及要点进行分析,为同样工程作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转换层;管理
现代建筑结构多样性使得转换层形式的也具多样性, 而混凝土转换层作为建筑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其施工应事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通过精心的施工管理,便可降低施工难度及节约施工成本,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1 工程实例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60000㎡,工程地下2层,地上35层,建筑总高140.2m。结构体系为:框支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十层为转换层,剪力墙、框架梁抗震等级均为特一级,板顶标高+43.5m,转换层建筑面积约1600m,以上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该工程利用商品混凝土,采取地泵配合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和浇筑,楼梁板混凝土均为一次浇筑成型。
2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难点
为确保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正常进行,需解决如下的要点难点问题:
(1)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方量大,施工人员多,施工荷载是转换层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需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监控,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安全进行;
(2)框支梁、框支柱配筋直径大、数量多、非常密集,其浇筑方法是转换层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需要确保钢筋密集区域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3)框支梁截面在lO00㎜×2600㎜~600㎜×2300㎜之间,转换层混凝土属于空中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施工中需确保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到位,并需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监控;
(4)由于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留置施工缝处理相当困难,必须精心组织施工,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以确保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3 确保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施工的要点
3.1 柱、墙混凝土浇筑
柱、墙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筑施工,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利用已浇筑好的柱、墙混凝土加强转换层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能避免框支梁绑扎好钢筋后梁柱接头处因钢筋密布而导致混凝土无法通畅地通过密集的钢筋网,可较好保证柱及墙体混凝土的质量;能减少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的时间,有利于保证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质量。
3.1.1 柱、墙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施工
柱、墙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施工在墙柱钢筋和模板已经验收,梁钢筋未施工前进行。框支梁钢筋全部在转换层收头,框支梁面筋锚固长度需在梁底往下32d,所以在第一次浇筑墙、柱混凝土时需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标高,该部位标高控制在框支梁锚固钢筋位置下20㎝~30㎝处,在墙、柱模板相应标高处留检查口,避免混凝土浇筑超高影响框支梁钢筋的施工,该部分混凝土采用塔吊运输浇筑。
3.1.2 柱、墙混凝土第二次浇筑施工
柱、墙混凝土第二次浇筑施工在梁板钢筋和模板支撑系统验收合格后,与梁、板混凝土施工同时进行。梁柱接头处钢筋密度大,要求钢筋绑扎时底筋分布均匀并留有专门的振动棒插入点,二排钢筋对齐,一排钢筋放好,留有足够空间给混凝土流入灌满到梁柱接头处,同时要求在该部位用同标号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浇筑,该部分混凝土采用塔吊运输浇筑。在转换层如何全部处理好这些部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一个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安排专人进行质量控制。
3.2 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
3.2.1 施工准备
(1)该工程利用商品混凝土,采取地泵配合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和浇筑。
(2)要求将商品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由于配合比不当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3)计算好该混凝土浇筑量,按经验估算出需要的机械和混凝土车的用量以及混凝土的供给速度,与公司签订好供货协议,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
(4)估算出该次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安排好满足生产需求的劳动力,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并专项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才能上岗作业。
(5)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板上的木屑清理干净,并搭好跑道,上铺铁脚手板,供操作人员来往,不得将板上下铁压在一起,操作人员应避免在绑好的钢筋上踩踏。
(6)现场安排一名专业工长,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前负责现场机械、器具的调试等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后负责清理现场并安排下道工序的衔接施工,确保工程整体施工的均衡流水作业。每次组织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2.2 梁、板混凝土浇筑
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浇筑厚度严格控制在500㎜内,使层与层之间的混凝土在初凝前闭合连接。即以“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来配合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不超出初凝时间结合。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先浇筑梁,浇筑到板底位置时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向前进行。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与平板振动器相结合进行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采取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的方法。
(1)混凝土浇筑时,在混凝土出料处,配置4台振动器,先分别在混凝土斜面上下两端同时振捣,使混凝土熟料自然流淌,然后再全面振捣。
(2)在每个浇筑段前、中、后布置三道插入式振动器。
(3)第一道布置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并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特别是在斜面底部和边角处要加强振捣,防止漏振。
为控制楼板混凝土厚度及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应在浇筑混凝土前用红油漆在柱筋上打好标高点。浇筑混凝土时,拉线控制混凝土面标高,面层混凝土先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振捣时分层浇筑,振动棒应插入下层5O㎜,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lOs~30s为宜。
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水泥浆多,在浇筑后2h左右,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平板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在初凝后终凝前,用木板反复槎平压实,赶去表面泌水,提高密实度,以控制混凝土表面的龟裂。
如遇特殊情况须留施工缝时,应按GB50204-2002《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7.4.5条进行留置,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而且要保证板的上下铁间距。施工缝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在浇筑前应清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用相同标号的砂浆进行接缝处理。
3.2.3 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时对其模板支撑系统的观测
(1)混凝土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模板支撑系统,如出现可疑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2)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视。
3.2.4 派专人维护钢筋,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正确
3.2.5 试块的取样
浇筑混凝土前做好试块的取样计划,浇筑时,每班都认真填写施工记录,试块按取样计划要求进行,并送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和现场同条件养护,达到龄期后各相关单位人员进行见证实验。
3.3 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好的梁板混凝土初凝后12h内应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处于润湿状态。
连续浇水保湿养护7d,养护天数不少于14d。柱及墙的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者用麻袋捆绑方法,洒水次数应以塑料薄膜或者麻袋湿润为宜,养护期不小于14d;梁板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法进行养护,覆盖麻袋,指派专人定期浇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3.4 混凝土的温差控制
转换层框支梁大部分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必须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以便将混凝土表面与中心温度严格控制在25℃的温差范围以内,控制内外温差,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
该工程混凝土的内部测温采取直接测温法,选择截面尺寸较大的3条框支梁作为测温观测梁,每条梁布置3个测温点,每个测温部位竖向布置3个测温点。在混凝土中预埋直径48㎜钢管,每个测温点埋设上、中、下三根底部封闭钢管,测温钢管埋设在梁中央。埋设深度为混凝土浇筑面以下30㎝、1/2梁高度处以及距混凝土底部30㎝高度处。埋设后的钢管应高出混凝土浇筑面lO㎝,上口用木塞塞住,以免在混凝土浇筑时钢管内被灌满混凝土。测温时先在钢管内灌满水,待10min以后再将温度计插入液体内测温。分别测量上、中、下三点的温度,测温的读数必须准确无误,真实有效地反映混凝土水化热和强度的增长过程。由于表面温度的数值不易准确测量,可以取上、下点与中心点的差值近似地反映表面与中心点的温度差。
混凝土浇筑完毕8h后开始测温,第一至第三天(混凝土温度上升期),每4h一次;第四天后(混凝土温度下降期),每8h一次;每次测温均应测出环境温度和各测温点温度并计算出温差,若情况有异应加强观测。该工程实测温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4 结语
通过以上施工,该工程转换层模板拆除后,混凝土构件没有出现裂缝,混凝土振捣密实,无蜂窝、麻面,观感质量良好,可以此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波,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施工管理[J]四川建材,2010.06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转换层;管理
现代建筑结构多样性使得转换层形式的也具多样性, 而混凝土转换层作为建筑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其施工应事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通过精心的施工管理,便可降低施工难度及节约施工成本,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1 工程实例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60000㎡,工程地下2层,地上35层,建筑总高140.2m。结构体系为:框支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十层为转换层,剪力墙、框架梁抗震等级均为特一级,板顶标高+43.5m,转换层建筑面积约1600m,以上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该工程利用商品混凝土,采取地泵配合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和浇筑,楼梁板混凝土均为一次浇筑成型。
2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难点
为确保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正常进行,需解决如下的要点难点问题:
(1)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方量大,施工人员多,施工荷载是转换层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需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监控,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安全进行;
(2)框支梁、框支柱配筋直径大、数量多、非常密集,其浇筑方法是转换层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需要确保钢筋密集区域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3)框支梁截面在lO00㎜×2600㎜~600㎜×2300㎜之间,转换层混凝土属于空中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施工中需确保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到位,并需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监控;
(4)由于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留置施工缝处理相当困难,必须精心组织施工,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以确保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3 确保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施工的要点
3.1 柱、墙混凝土浇筑
柱、墙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筑施工,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利用已浇筑好的柱、墙混凝土加强转换层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能避免框支梁绑扎好钢筋后梁柱接头处因钢筋密布而导致混凝土无法通畅地通过密集的钢筋网,可较好保证柱及墙体混凝土的质量;能减少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的时间,有利于保证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质量。
3.1.1 柱、墙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施工
柱、墙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施工在墙柱钢筋和模板已经验收,梁钢筋未施工前进行。框支梁钢筋全部在转换层收头,框支梁面筋锚固长度需在梁底往下32d,所以在第一次浇筑墙、柱混凝土时需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标高,该部位标高控制在框支梁锚固钢筋位置下20㎝~30㎝处,在墙、柱模板相应标高处留检查口,避免混凝土浇筑超高影响框支梁钢筋的施工,该部分混凝土采用塔吊运输浇筑。
3.1.2 柱、墙混凝土第二次浇筑施工
柱、墙混凝土第二次浇筑施工在梁板钢筋和模板支撑系统验收合格后,与梁、板混凝土施工同时进行。梁柱接头处钢筋密度大,要求钢筋绑扎时底筋分布均匀并留有专门的振动棒插入点,二排钢筋对齐,一排钢筋放好,留有足够空间给混凝土流入灌满到梁柱接头处,同时要求在该部位用同标号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浇筑,该部分混凝土采用塔吊运输浇筑。在转换层如何全部处理好这些部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一个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安排专人进行质量控制。
3.2 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
3.2.1 施工准备
(1)该工程利用商品混凝土,采取地泵配合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和浇筑。
(2)要求将商品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由于配合比不当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3)计算好该混凝土浇筑量,按经验估算出需要的机械和混凝土车的用量以及混凝土的供给速度,与公司签订好供货协议,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
(4)估算出该次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安排好满足生产需求的劳动力,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悉图纸,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并专项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才能上岗作业。
(5)梁板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板上的木屑清理干净,并搭好跑道,上铺铁脚手板,供操作人员来往,不得将板上下铁压在一起,操作人员应避免在绑好的钢筋上踩踏。
(6)现场安排一名专业工长,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前负责现场机械、器具的调试等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后负责清理现场并安排下道工序的衔接施工,确保工程整体施工的均衡流水作业。每次组织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2.2 梁、板混凝土浇筑
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浇筑厚度严格控制在500㎜内,使层与层之间的混凝土在初凝前闭合连接。即以“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来配合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不超出初凝时间结合。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先浇筑梁,浇筑到板底位置时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向前进行。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与平板振动器相结合进行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采取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的方法。
(1)混凝土浇筑时,在混凝土出料处,配置4台振动器,先分别在混凝土斜面上下两端同时振捣,使混凝土熟料自然流淌,然后再全面振捣。
(2)在每个浇筑段前、中、后布置三道插入式振动器。
(3)第一道布置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并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特别是在斜面底部和边角处要加强振捣,防止漏振。
为控制楼板混凝土厚度及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应在浇筑混凝土前用红油漆在柱筋上打好标高点。浇筑混凝土时,拉线控制混凝土面标高,面层混凝土先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振捣时分层浇筑,振动棒应插入下层5O㎜,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lOs~30s为宜。
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水泥浆多,在浇筑后2h左右,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平板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在初凝后终凝前,用木板反复槎平压实,赶去表面泌水,提高密实度,以控制混凝土表面的龟裂。
如遇特殊情况须留施工缝时,应按GB50204-2002《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7.4.5条进行留置,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而且要保证板的上下铁间距。施工缝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在浇筑前应清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用相同标号的砂浆进行接缝处理。
3.2.3 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施工时对其模板支撑系统的观测
(1)混凝土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模板支撑系统,如出现可疑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2)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视。
3.2.4 派专人维护钢筋,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正确
3.2.5 试块的取样
浇筑混凝土前做好试块的取样计划,浇筑时,每班都认真填写施工记录,试块按取样计划要求进行,并送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和现场同条件养护,达到龄期后各相关单位人员进行见证实验。
3.3 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好的梁板混凝土初凝后12h内应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处于润湿状态。
连续浇水保湿养护7d,养护天数不少于14d。柱及墙的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者用麻袋捆绑方法,洒水次数应以塑料薄膜或者麻袋湿润为宜,养护期不小于14d;梁板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法进行养护,覆盖麻袋,指派专人定期浇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3.4 混凝土的温差控制
转换层框支梁大部分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必须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以便将混凝土表面与中心温度严格控制在25℃的温差范围以内,控制内外温差,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
该工程混凝土的内部测温采取直接测温法,选择截面尺寸较大的3条框支梁作为测温观测梁,每条梁布置3个测温点,每个测温部位竖向布置3个测温点。在混凝土中预埋直径48㎜钢管,每个测温点埋设上、中、下三根底部封闭钢管,测温钢管埋设在梁中央。埋设深度为混凝土浇筑面以下30㎝、1/2梁高度处以及距混凝土底部30㎝高度处。埋设后的钢管应高出混凝土浇筑面lO㎝,上口用木塞塞住,以免在混凝土浇筑时钢管内被灌满混凝土。测温时先在钢管内灌满水,待10min以后再将温度计插入液体内测温。分别测量上、中、下三点的温度,测温的读数必须准确无误,真实有效地反映混凝土水化热和强度的增长过程。由于表面温度的数值不易准确测量,可以取上、下点与中心点的差值近似地反映表面与中心点的温度差。
混凝土浇筑完毕8h后开始测温,第一至第三天(混凝土温度上升期),每4h一次;第四天后(混凝土温度下降期),每8h一次;每次测温均应测出环境温度和各测温点温度并计算出温差,若情况有异应加强观测。该工程实测温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4 结语
通过以上施工,该工程转换层模板拆除后,混凝土构件没有出现裂缝,混凝土振捣密实,无蜂窝、麻面,观感质量良好,可以此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波,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施工管理[J]四川建材,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