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说相声的都成偶像了,膨胀了”“上节目太多,业务水平明显下降”“整天蹦迪机场走秀,整得跟爱豆一样”“可以听,但笑不出来”“基本功真的不行,也就粉丝捧”……
当节目中出现这一系列尖锐吐槽时,弹幕沸腾了:这个团综不简单啊。
这就是《德云斗笑社》,一档“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头部喜剧厂牌真人秀”。厂牌,原本多用在说唱圈,贴在这里显然也是为了突显相声也是一种潮流文化。作为德云社的团综,开播至今话题不断。一些人对相声演员的水平、相声行业的未来担忧,另一些人则忙着打榜发电刷弹幕。可以说,这个节目将德云社近年来饱受争议的“流量化”“饭圈化”现象,直白地呈现乃至放大了。
一方面,是对内容的极致开发。
事实上,德云社的一些专场以及封箱、开箱等大型演出,此前一直都是跟优酷视频合作,但优酷对德云社内容的开发相对“保守”,就是常规的摄录、剪辑、配字幕等,节目也是以正片+分集+花絮的形式为主。
反观腾讯视频,就是极致的流量化打法了,每一个镜头、每一名演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梗,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比如,在综艺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有正片、相声全纪录版、相声纯享版、德云下班后(师兄弟聚会)、斗笑社TV、显微镜女孩专享花絮、德云营业中(师兄弟互动vlog,付费项)、德云斗笑社发电站、认识说学逗唱的哥哥们、带你了解顶流相声家族(德云社高能名场面、相声行话小科普)、直播、竖版短视频……还有各种带节奏的话题、随堂小考、演员卡通文创、弹幕限定玩法等。并且,大多数内容都会在微博、腾讯视频、抖音、B站等平台密集发布,形成联动势能。
其中,德云斗笑社发电站,就是打榜的玩法,在这里可以为喜欢的演员发电解锁资源。腾讯分别设置了演员榜和粉丝榜福利,前者主要是曝光资源,如综艺页卡拉、独立页专区、个人账号一小时直播等;后者则包括喜欢演员的创意福利盒子、签名照、读信机会、腾讯视频VIP卡等。
如此铺天盖地的迅猛玩法一出,“吓”得隔壁优酷赶紧出了个德云社此前相声的剪辑合集,让网友忍不住调侃:再不开箱,优酷就没存货了。
另一方面,就是玩梗。
无论是德云社,还是《德云斗笑社》都是个中能手。众所周知,我社的相声是大型连续剧。同一个事件、同一个梗,会出现在不同的场次、不同的节目、不同的演员之口,比如弹幕上经常会出现的“橘猫”“大黄小白”“断头台”“武术捧哏”“头九最后的温柔”“磕话筒”“下班”“三庆小霸王”“开箱即封箱”“玫瑰园跪宾一位”……如果不清楚这些,无疑会缺少很多乐趣;而如果想搞清楚这些,就只得自己去网上搜相关的解释,在此过程中自然免不了要翻看一些相关场次的视频。很多人就这样入坑了。
所谓车翻得越狠,流量来得越稳。相较于中规中矩的节目,网友更爱看各种车祸版、异常版的相声,因为更容易产生互动和谈资。比如于谦醉酒上台成就的车祸版《汾河湾》,还有“好难唱的”《画扇面》……目前来看,该节目最成功出圈的一个失误就是王九龙跟师父郭德纲同台演出时,因紧张将摄像大哥说成了“摄像大机”。此后,郭德纲以及其他徒弟都迅速接梗,并在节目中频频砸挂(演员之间彼此戏谑取笑),相关话题也被挂起,而节目组更是迅速设计并统一穿上了带有“摄像大机”字样的工作服、文化衫。
当然,长于玩梗也体现在节目组对于每期主题的设置,比如骂名、金手指、创业维艰、团建等,能够明显看出,这些都是为德云社量身打造的、自带流量和话题的内容。
不过,随着节目的持续更新,一些被批拉胯的环节和表现也日渐增多,更有人质疑德云社和节目组“将黑点当卖点”,有过度消费之嫌。节目之中,德云社对于相声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迎合粉丝市场的流量化等问题,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但在節目之外,双方又都是将流量化发挥到了极致,场面一度尴尬。
无论是德云社,还是节目组,都算是“品牌”,但若只重曝光而忽略品牌支撑,且品牌定位和品牌营销打两套牌,最终也难以抵得过流量的反噬。
正如品牌顾问梁将军所说:“如果品牌是企业的一种资产,那么有很多看似‘增值’的营销行为,其实是在给品牌制造‘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