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伯顿·R·克拉克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变革”,而“多元化”思想是其变革观的核心。文章根据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变革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之现状,论述“多元化”变革观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伯顿·R·克拉克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系统变革 多元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预示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后其社会与教育功能的全面转轨,也意味着高等教育整个系统需要接受新的冲击与挑战。伯顿·R.克拉克教授以“知识”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界定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工作结构、信念和权力,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多元化”是克拉克教授关于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一个核心理念。他认为,高等教育多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形势,因而都有向多样化结构发展的倾向”。[1](P219)他指出,多元结构有助于高等教育中不同基本价值观念之间矛盾的妥协,一个包容不同部门和不同程序的综合结构有这样几个好处:(1)它能立即对几种不同的需求同时作出较好的反应;(2)在出现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以后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3)提供较大的回旋余地,以便分别以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的名义采取的不同行动都有用武之地。[1](P287)克拉克教授的高等教育系统变革观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一、工作结构的变革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有结构严密的劳动分工,协调一致的专门化,以及学者的具体定位。[2](P108)在精英时代,各高等学校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别,但是由于学校、学生数量少,都可以被定位为精英。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当精英数量激增,那么就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精英了。是高层次的“精英”,还是低层次的“精英”;是技术领域的“精英”,还是开拓理论的“精英”?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工作结构中有更清晰的分工和更明晰的定位。
我国需要有各类型的院校共同承担大众化教育的重担,需要有综合性大学来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有师范院校培养师资,需要有艺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也需要有高职学校和专科学校来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等等。但现实中的“高校升级热”和“合并热”使得各种类型的高校其分工与定位显得愈发模糊,也使得许多院校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走向衰落。因此,维护多元化工作结构,鼓励多类型、多功能、多层次院校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需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正确而合理地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和方向,而不是毫无定位地追求与自身发展不符的“升级”。
避免与其他学校趋同化,合理定位本院校,办出自身的特色,打造自己的“精英”,这无论是对于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都起着有益作用。
二、信念的变革
信念是位于系统不同部门的很多行动者的主要规范和价值观。[1](P7)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是它作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对高等教育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那些“有主意的人们”的信念。不同的高等教育组织需要根据本部门的自身特色,合理定位,树立多元的人才培养观。
然而现今,在各个高教系统的部门中,不乏一些盲目的行动者,为了快速提升学校地位,主张通过盲目扩专业、并院校、建立研究院等与学校自身培养目标不符甚至相违背的一些方式来实现。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千篇一律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队伍中挣扎。造成该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单一化评价标准:综合性的学校排名会靠前,研究型院校一定比普通院校更具竞争力。比如我国最顶尖的艺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被排在了几百位之后,虽然这只是民间评价,但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性。[3]评价标准直接影响着行动者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决策,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应建立动态的多样化评价标准,树立多元人才培养观,促使行动者通过发展学校特色、提高学校自身质量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三、权力的变革
有组织的地方必然有权力的存在,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其权力分割也是错综纷杂。克拉克认为:“和其他系统相比,高等教育系统更容易因‘过于集权’而运转失灵。”[1](P299)“权力的垄断会使人感到窒息,而权力多元化则有助于造成百舸争流的局面。”[1](P306)权力如何分配?首先,高校作为主体应享有切实的办学自主权。其次,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然离不开市场对它的调控和制约。最后,政府对高校的适当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三者都有着各自特定的利益和信念,有着自身的游戏规则,谁统治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就会向着某一方发展。各方权力相互制衡才能保证各种利益的共同体现和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
放眼我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发现,高校显得很被动,被政府压着,被市场牵着,高校办学自主权无法落实,学校无法摆脱政府和市场的牵制,创新人才培养受到影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了高等教育沉重一击,也让专家学者们更加注重了关于高校权力分配的问题。于是,《教育规划纲要》开始提出要“去行政化”,要“逐步淡化高校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从而使得多元化的权力分配得到更好的实现。
四、多方面的启示
1.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却依然发展缓慢,形成了一种“头重脚轻”的高等教育结构。[3]而这种教育结构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不相符合的,这将造成一种供需背反的现象。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重视发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而且要重视发展专科教育,尤其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才能够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3]
2.推行多元化评价标准
建立一種公开的、根据同行评议来确定院校水平高低的、动态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等级结构,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使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发展自身特色,提高自身质量,[3]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先从思想上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好地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系统。
3.积极调适高校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就高校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言,应当调适三者关系。首先,高校应享有切实的办学自主权,努力建立起以“学校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4]其次,高等教育要摈弃“等、靠、要”政府拨款的做法,[4]以减弱政府对高校的权力垄断。再次,高校应在清楚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面向市场,抓住适合自己的发展契机,发挥自身特色。最后,政府管理应突出服务意识,在宏观上发挥导向、咨询、协调的功能,[4]以减弱市场可能给学校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凤娟.变革中的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6,(01):17-19.
[4]柳亮,胥青山.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组织观浅析及其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5,VOL3,(1):31-33.
关键词: 伯顿·R·克拉克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系统变革 多元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预示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后其社会与教育功能的全面转轨,也意味着高等教育整个系统需要接受新的冲击与挑战。伯顿·R.克拉克教授以“知识”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界定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工作结构、信念和权力,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多元化”是克拉克教授关于高等教育系统变革的一个核心理念。他认为,高等教育多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形势,因而都有向多样化结构发展的倾向”。[1](P219)他指出,多元结构有助于高等教育中不同基本价值观念之间矛盾的妥协,一个包容不同部门和不同程序的综合结构有这样几个好处:(1)它能立即对几种不同的需求同时作出较好的反应;(2)在出现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以后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3)提供较大的回旋余地,以便分别以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的名义采取的不同行动都有用武之地。[1](P287)克拉克教授的高等教育系统变革观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一、工作结构的变革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有结构严密的劳动分工,协调一致的专门化,以及学者的具体定位。[2](P108)在精英时代,各高等学校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别,但是由于学校、学生数量少,都可以被定位为精英。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当精英数量激增,那么就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精英了。是高层次的“精英”,还是低层次的“精英”;是技术领域的“精英”,还是开拓理论的“精英”?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工作结构中有更清晰的分工和更明晰的定位。
我国需要有各类型的院校共同承担大众化教育的重担,需要有综合性大学来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有师范院校培养师资,需要有艺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也需要有高职学校和专科学校来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等等。但现实中的“高校升级热”和“合并热”使得各种类型的高校其分工与定位显得愈发模糊,也使得许多院校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走向衰落。因此,维护多元化工作结构,鼓励多类型、多功能、多层次院校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需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正确而合理地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和方向,而不是毫无定位地追求与自身发展不符的“升级”。
避免与其他学校趋同化,合理定位本院校,办出自身的特色,打造自己的“精英”,这无论是对于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都起着有益作用。
二、信念的变革
信念是位于系统不同部门的很多行动者的主要规范和价值观。[1](P7)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是它作为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对高等教育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那些“有主意的人们”的信念。不同的高等教育组织需要根据本部门的自身特色,合理定位,树立多元的人才培养观。
然而现今,在各个高教系统的部门中,不乏一些盲目的行动者,为了快速提升学校地位,主张通过盲目扩专业、并院校、建立研究院等与学校自身培养目标不符甚至相违背的一些方式来实现。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千篇一律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队伍中挣扎。造成该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单一化评价标准:综合性的学校排名会靠前,研究型院校一定比普通院校更具竞争力。比如我国最顶尖的艺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被排在了几百位之后,虽然这只是民间评价,但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性。[3]评价标准直接影响着行动者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决策,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应建立动态的多样化评价标准,树立多元人才培养观,促使行动者通过发展学校特色、提高学校自身质量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三、权力的变革
有组织的地方必然有权力的存在,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其权力分割也是错综纷杂。克拉克认为:“和其他系统相比,高等教育系统更容易因‘过于集权’而运转失灵。”[1](P299)“权力的垄断会使人感到窒息,而权力多元化则有助于造成百舸争流的局面。”[1](P306)权力如何分配?首先,高校作为主体应享有切实的办学自主权。其次,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然离不开市场对它的调控和制约。最后,政府对高校的适当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三者都有着各自特定的利益和信念,有着自身的游戏规则,谁统治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就会向着某一方发展。各方权力相互制衡才能保证各种利益的共同体现和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
放眼我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发现,高校显得很被动,被政府压着,被市场牵着,高校办学自主权无法落实,学校无法摆脱政府和市场的牵制,创新人才培养受到影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了高等教育沉重一击,也让专家学者们更加注重了关于高校权力分配的问题。于是,《教育规划纲要》开始提出要“去行政化”,要“逐步淡化高校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从而使得多元化的权力分配得到更好的实现。
四、多方面的启示
1.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却依然发展缓慢,形成了一种“头重脚轻”的高等教育结构。[3]而这种教育结构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不相符合的,这将造成一种供需背反的现象。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重视发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而且要重视发展专科教育,尤其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才能够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3]
2.推行多元化评价标准
建立一種公开的、根据同行评议来确定院校水平高低的、动态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等级结构,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使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发展自身特色,提高自身质量,[3]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先从思想上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好地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系统。
3.积极调适高校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就高校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言,应当调适三者关系。首先,高校应享有切实的办学自主权,努力建立起以“学校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4]其次,高等教育要摈弃“等、靠、要”政府拨款的做法,[4]以减弱政府对高校的权力垄断。再次,高校应在清楚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面向市场,抓住适合自己的发展契机,发挥自身特色。最后,政府管理应突出服务意识,在宏观上发挥导向、咨询、协调的功能,[4]以减弱市场可能给学校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凤娟.变革中的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6,(01):17-19.
[4]柳亮,胥青山.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组织观浅析及其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5,VOL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