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自选体育活动是指在人为创造的自然情景下,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游戏的一种体育活动。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在愉悦幼儿心情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积极开展自选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选活动的特征是幼儿意志自由,因此老师在组织和引导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安全方面的要求会比单纯的课堂教学多一点,难度也要大一点。幼儿的自选体育活动一般选择在户外,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开放和多样,幼儿会显得更加兴奋,更加活泼。在活动中往往会因为玩得过于忘我而出现一些受伤的情况。加上一些幼儿园因为活动场地面积小,老师担心幼儿在拥挤的场地上开展自选活动有危险,便采取消极态度,少组织或不组织此类活动。其实,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好场地,做好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幼儿自选体育活动是可以顺利开展的。
一、做好户外活动的前期工作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一旦让他们到户外活动,他们就会像脱了缰绳的小野马,不听指挥到处乱窜。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户外活动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要让幼儿养成排队参加活动的习惯,这在平时的室内活动中的可加强训练。如排队洗手,排队拿水杯,排队端饭。重点是要让幼儿养成做完这件事,做下一件事时要主动排在队尾的习惯。这样幼儿在选择游戏活动时能避免为了争抢器械或争抢位置而发生推挤的现象。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也会知道要排好队,依次进行。
其次,要在教室里把活动中的安全要求先告诉孩子。如果到了活动场地才说安全要求,孩子们的注意力会被自己想玩的活动吸引,而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当然更不会按老师的要求去活动。
最后,要认真检查幼儿的着装,看看幼儿的衣服裤子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留心幼儿是否佩戴有在活动中可能伤害到身体的危险饰品。如衣服上有别针的小饰品,若别针的针尖脱落容易在玩爬行的游戏中被扎到。有珠子的挂饰容易在跳绳的时候被绳子打落。个别孩子的着装如果不适合某些活动,应提前指出。跳拉丁舞的鞋子,长筒靴,紧身低腰牛仔裤等,都不适合运动强度大的活动。
另外,在活动前让孩子大小便也很重要。
二、合理划分活动的区域
要在有限的场地上组织多种活动,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对场地进行合理划分。如果有活动器械,为了便于管理和指导,要考虑按器械的不同类型划分活动的区域。使玩同一活动器材的幼儿相对集中在一起,防止活动的相互干扰,以确保活动的安全。如拍皮球,投篮,赶小猪,双腿夹球走,双人背球等玩球的活动可以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拍皮球和跳绳的活动最好不要放在一起,以避免幼儿去捡滚落的皮球而被甩起的绳子打到。又如踩高跷和扔沙包,滚圈等活动也应避免相邻而相互影响。像投篮和扔沙包的活动就更不能放在一起,幼儿在玩得过程中一定会因捡器材而相互影响。老师在组织这样的器械活动时要考虑安排稳定性强的,可控制好的项目作为相邻的活动。有的活动具有行进性的特点,如顶报纸跑,端乒乓球跑的活动,应指定行进的路线和方向,防止幼儿在奔跑的过程中相互冲撞而发生危险。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场地,可将运动量大的活动和运动量小的活动适当的放到一起。如钻圈和跳绳,走平衡木和赛跑,乌龟爬和拍皮球可以放在一块玩。另外,幼儿的所有活动区域应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师全面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无危险的事发生的可能。
三、加强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首先要制定好活动的安全规则。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安全活动规则,并在活动前对每个活动的安全要求进行示范与讲解。在活动中指导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对于个别幼儿对规则理解不够的,老师要加强各别引导。老师可参与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中去,帮助幼儿更快的掌握活动的要领,让活动能有序的进行。
其次,要认真观察,及时制止不当的活动方式。对有益的,安全的活动形式予以肯定,对有危险的,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活动则要坚决制止。并及时修改活动规则,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
另外,要注意控制好幼儿的运动量。根据幼儿的不同喜好和不同体质特征适当的调整幼儿的活动,以免因运动量大造成幼儿身体的损伤。有的幼儿一直选择运动强度大的活动,如奔跑,攀岩等,若不及时提醒,幼儿很容易因超疲劳限度的运动而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危险发生。有的幼儿体质弱或正在生病期间,老师更要提醒他们要量力而行,注意休息。对于咳嗽的孩子,应暂时不参加赛跑等强度大的活动。各别幼儿有先天性的疾病,不适合进行体育活动的一定不能让其参加,以免造成意外。
四、重视安全知识的教育
安全教育要贯穿活动的始终。要在平时通过游戏,讲故事,看电视等不同形式,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掌握运动安全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如荡秋千时手要抓紧,等秋千停稳时才能下来。玩滑梯是不要头朝下,滑下去后应迅速离开。跳绳时要看看前后是否有人。发现有东西朝自己飞来又躲闪不及时,要用双手抱头蹲下。活动时不要张大嘴巴大声笑。跑步结束后不能马上停止不动,活动后不能和凉水,等等。教会幼儿把不舒服的感受及时告诉老师。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才能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的体育自选活动才能更多更生动的开展。
(作者单位:四川夹江县英才幼儿园)
(责任编校:白水)
一、做好户外活动的前期工作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一旦让他们到户外活动,他们就会像脱了缰绳的小野马,不听指挥到处乱窜。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户外活动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要让幼儿养成排队参加活动的习惯,这在平时的室内活动中的可加强训练。如排队洗手,排队拿水杯,排队端饭。重点是要让幼儿养成做完这件事,做下一件事时要主动排在队尾的习惯。这样幼儿在选择游戏活动时能避免为了争抢器械或争抢位置而发生推挤的现象。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也会知道要排好队,依次进行。
其次,要在教室里把活动中的安全要求先告诉孩子。如果到了活动场地才说安全要求,孩子们的注意力会被自己想玩的活动吸引,而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当然更不会按老师的要求去活动。
最后,要认真检查幼儿的着装,看看幼儿的衣服裤子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留心幼儿是否佩戴有在活动中可能伤害到身体的危险饰品。如衣服上有别针的小饰品,若别针的针尖脱落容易在玩爬行的游戏中被扎到。有珠子的挂饰容易在跳绳的时候被绳子打落。个别孩子的着装如果不适合某些活动,应提前指出。跳拉丁舞的鞋子,长筒靴,紧身低腰牛仔裤等,都不适合运动强度大的活动。
另外,在活动前让孩子大小便也很重要。
二、合理划分活动的区域
要在有限的场地上组织多种活动,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对场地进行合理划分。如果有活动器械,为了便于管理和指导,要考虑按器械的不同类型划分活动的区域。使玩同一活动器材的幼儿相对集中在一起,防止活动的相互干扰,以确保活动的安全。如拍皮球,投篮,赶小猪,双腿夹球走,双人背球等玩球的活动可以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拍皮球和跳绳的活动最好不要放在一起,以避免幼儿去捡滚落的皮球而被甩起的绳子打到。又如踩高跷和扔沙包,滚圈等活动也应避免相邻而相互影响。像投篮和扔沙包的活动就更不能放在一起,幼儿在玩得过程中一定会因捡器材而相互影响。老师在组织这样的器械活动时要考虑安排稳定性强的,可控制好的项目作为相邻的活动。有的活动具有行进性的特点,如顶报纸跑,端乒乓球跑的活动,应指定行进的路线和方向,防止幼儿在奔跑的过程中相互冲撞而发生危险。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场地,可将运动量大的活动和运动量小的活动适当的放到一起。如钻圈和跳绳,走平衡木和赛跑,乌龟爬和拍皮球可以放在一块玩。另外,幼儿的所有活动区域应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师全面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无危险的事发生的可能。
三、加强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首先要制定好活动的安全规则。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安全活动规则,并在活动前对每个活动的安全要求进行示范与讲解。在活动中指导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对于个别幼儿对规则理解不够的,老师要加强各别引导。老师可参与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中去,帮助幼儿更快的掌握活动的要领,让活动能有序的进行。
其次,要认真观察,及时制止不当的活动方式。对有益的,安全的活动形式予以肯定,对有危险的,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活动则要坚决制止。并及时修改活动规则,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
另外,要注意控制好幼儿的运动量。根据幼儿的不同喜好和不同体质特征适当的调整幼儿的活动,以免因运动量大造成幼儿身体的损伤。有的幼儿一直选择运动强度大的活动,如奔跑,攀岩等,若不及时提醒,幼儿很容易因超疲劳限度的运动而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危险发生。有的幼儿体质弱或正在生病期间,老师更要提醒他们要量力而行,注意休息。对于咳嗽的孩子,应暂时不参加赛跑等强度大的活动。各别幼儿有先天性的疾病,不适合进行体育活动的一定不能让其参加,以免造成意外。
四、重视安全知识的教育
安全教育要贯穿活动的始终。要在平时通过游戏,讲故事,看电视等不同形式,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掌握运动安全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如荡秋千时手要抓紧,等秋千停稳时才能下来。玩滑梯是不要头朝下,滑下去后应迅速离开。跳绳时要看看前后是否有人。发现有东西朝自己飞来又躲闪不及时,要用双手抱头蹲下。活动时不要张大嘴巴大声笑。跑步结束后不能马上停止不动,活动后不能和凉水,等等。教会幼儿把不舒服的感受及时告诉老师。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才能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的体育自选活动才能更多更生动的开展。
(作者单位:四川夹江县英才幼儿园)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