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思考问题、理解所学内容而创设最佳的情景、环境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在教学中,并非所有时候都要画蛇添足地采用情境教学,用不用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下面根据自己的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经历,就计算机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粗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和欲望是学好一门课程坚不可催的基石。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一经接触,部分动手能力强或有条件经常上机的学生自然被此课程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另一部分学生会由于种种原因,认为此课程难度大且索然无味,由此产生消极情绪。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喜欢的学生吃不消,喜欢的学生吃不饱”。久而久之,对那些“吃不消”的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计算机是个负担,产生畏惧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但如果一味的等待那些“吃不消”的学生赶上来,再讲授新知识,对于那些开始就有兴趣的同学来说在精神上是一种摧残,在知识上是单一无聊的重复,长此下去,也会使这些同学兴趣消退,使学习成为无为的苦役。这时,就需一剂“催化剂”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式教学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亲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如我在讲授Flash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片段,当学生们看得兴趣盎然时,我问学生们:“你们看了这些作品,想说点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能做出像这样的动画吗?”有的学生说:“老师,难道我们自己也能制作出动画片吗?”还有的说:“我们能做出比这更好的吗?”这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高兴地对同学们说:“当然可以,你们想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能做制作动画的软件‘Flash’”。师生之间达成了共鸣,在学生渴望得到体验的心里状态下进行教学,教师的授课就不再是给予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渴望学到知识的过程。这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的情形使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计算机带给他们的快乐,带着美好的憧憬去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位教育学家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计算机教学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去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参与同自己有关的种种活动,才能获得种种深刻的体验,才会一天天成长起来。情境教学便是一种极为重视体验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思维上,行为上,情感上真正地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挑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我就将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驱动力。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活动,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他才想做、想说、想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学校的中职生在计算机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学生实践机会多,有些知识不用教就会,有的知识他们知道的比老师的还要多,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就强;而一些孩子有的来自农村并在学校寄宿,有的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情况及家庭条件等各种因素,他们获取计算机知识的机会都要靠在学校的练习,因此他们要具备计算机学习能力就存在较大的挑战。所以在情境教学中我就提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教与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作用于非认知品质的提高,同时还满足每个学生的“影响力”和“归属感”方面的情感需求。
我在开学初就为授课的班级划分上机合作小组,让课代表根据学生自由报名情况,由6至7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任组长,他的计算机学习能力很强。当上机时,学生按小组位置坐好,我布置完任务,小组成员先个人自我操作,当有问题时,可向组长讨教或与本组成员研究,再不能解决的才问老师,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应。计算机这门学科的创造性很强,需要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探索,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到一个情境中,学生带着疑问,满怀着求知的欲望去干某一件事情,所达到的效果就非同反响了。在教学时,我几乎每节课都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尽情地进行创作。我则在他们身边观察他们的操作情况,以此了解学生的潜在性和差异性,以便总结时有的放矢。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印证了布鲁诺的一句话:“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他们能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中感受,在学习中总结方法,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计算机课堂成为平等、民主、和谐、生动的乐园,促使学生沿着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我创新的路开拓进取。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在教学中,并非所有时候都要画蛇添足地采用情境教学,用不用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下面根据自己的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经历,就计算机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粗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和欲望是学好一门课程坚不可催的基石。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一经接触,部分动手能力强或有条件经常上机的学生自然被此课程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另一部分学生会由于种种原因,认为此课程难度大且索然无味,由此产生消极情绪。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喜欢的学生吃不消,喜欢的学生吃不饱”。久而久之,对那些“吃不消”的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计算机是个负担,产生畏惧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但如果一味的等待那些“吃不消”的学生赶上来,再讲授新知识,对于那些开始就有兴趣的同学来说在精神上是一种摧残,在知识上是单一无聊的重复,长此下去,也会使这些同学兴趣消退,使学习成为无为的苦役。这时,就需一剂“催化剂”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式教学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亲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如我在讲授Flash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片段,当学生们看得兴趣盎然时,我问学生们:“你们看了这些作品,想说点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能做出像这样的动画吗?”有的学生说:“老师,难道我们自己也能制作出动画片吗?”还有的说:“我们能做出比这更好的吗?”这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高兴地对同学们说:“当然可以,你们想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能做制作动画的软件‘Flash’”。师生之间达成了共鸣,在学生渴望得到体验的心里状态下进行教学,教师的授课就不再是给予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渴望学到知识的过程。这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的情形使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计算机带给他们的快乐,带着美好的憧憬去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位教育学家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计算机教学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去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参与同自己有关的种种活动,才能获得种种深刻的体验,才会一天天成长起来。情境教学便是一种极为重视体验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思维上,行为上,情感上真正地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挑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我就将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驱动力。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活动,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他才想做、想说、想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学校的中职生在计算机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学生实践机会多,有些知识不用教就会,有的知识他们知道的比老师的还要多,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就强;而一些孩子有的来自农村并在学校寄宿,有的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情况及家庭条件等各种因素,他们获取计算机知识的机会都要靠在学校的练习,因此他们要具备计算机学习能力就存在较大的挑战。所以在情境教学中我就提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教与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作用于非认知品质的提高,同时还满足每个学生的“影响力”和“归属感”方面的情感需求。
我在开学初就为授课的班级划分上机合作小组,让课代表根据学生自由报名情况,由6至7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任组长,他的计算机学习能力很强。当上机时,学生按小组位置坐好,我布置完任务,小组成员先个人自我操作,当有问题时,可向组长讨教或与本组成员研究,再不能解决的才问老师,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应。计算机这门学科的创造性很强,需要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探索,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到一个情境中,学生带着疑问,满怀着求知的欲望去干某一件事情,所达到的效果就非同反响了。在教学时,我几乎每节课都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尽情地进行创作。我则在他们身边观察他们的操作情况,以此了解学生的潜在性和差异性,以便总结时有的放矢。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印证了布鲁诺的一句话:“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他们能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中感受,在学习中总结方法,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计算机课堂成为平等、民主、和谐、生动的乐园,促使学生沿着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我创新的路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