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形式上不求一定成篇,写片断、写几个句子都行;内容上生活化。要力求突破传统,寻求开放、自由的习作及指导形式,把作文就是玩的特性竭力张显出来,让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都趣味无穷。
教师在教学作文课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把读、听、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作文训练,保证了学生学中有练、练中有学,让学生感兴趣去写、乐于去写,而且用心去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那么,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做一件事,如果感兴趣了,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且还会朝着这一种欲望地去做。所以,兴趣是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在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很难调动起他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教育工作者对新人的培养,劳动者的技术革新,无不是在对本职工作的浓厚兴趣支配下,通过辛勤地劳动才实现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在课堂上保持着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多数学生对音、体、美等课有一定的兴趣,如果能把这种兴趣延续到作文的写作训练中去,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教师再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不说空话。鼓励学生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我在作文上开展了丰富的趣味习作。其中学生在趣味习作中对想象作文最感兴趣,写作的兴趣也最高。
1、音乐想象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从音乐的不同侧面展开想象,想到音外之画、画外之音、变静为动、变动为静。把仿佛看到了什么,把看到了的情景写下来。如:学生根据音乐《美好的向往》中想象到小动物们有的弹吉他、吹笛子、弹电子琴;有的唱歌、跳舞。一个有趣的Party场面跃入我们的眼前。这样的音乐想象作文课,学生们既提高了鉴赏的能力,又丰富了想象能力。因为音乐给学生提供了美的素材。
2、美术课外的收获
我是语文老师也是美术老师,我常常把美术课和语文课联系起来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近我就上了这样一节成功的课。上美术课了,我提着一包用布包着的饼干走进教室。孩子们用一种异样的眼光好奇地看着我,调皮的帅帅急不可待地问:“老师,这节我们画什么?”我神秘地一笑说:“今天上的是动嘴美术课,不是用笔画,而是用嘴咬画。”孩子们更奇怪了。我从书包拿出饼干,发给每人两块。孩子们更纳闷了。我不紧不慢,孩子们把眼睛挣得大大的看着我,我咔嚓一口,饼干变了形,咬出了一件衣服的领子,接着我咬了第二口、第三口,就成了袖子、身子了,我把餅干这里咬咬,那里咬咬,瞬间咬成了一件衣服。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我,继而大笑起来。在笑声中,我又把饼干咬成了手枪、月亮、苹果等东西。不用我说,孩子们已经知道老师下一步的要求了。孩子们早已等得不耐烦了,纷纷效仿,拿出分到的两块饼干,边动脑,边动嘴,学着老师的样子,咬出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激动高兴之情溢于孩子们的脸上,彼此和同位介绍着自己咬的玩具。在一片笑声中,孩子们学到了多少知识呀!得到了多少欢乐呀!
第二节语文课,我赶紧趁热打铁:“同学们,上节美术课我们收获真大,这节课我们就写一写上节课你咬出的那些东西。把当时你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的,写出来。”孩子们马上刷刷地写起来,兴致依然未减。半节课的时间,大多数学生就写完了。我马上组织交流。我让最怕写作文的帅帅起来交流,他一扫往日的羞涩,高兴地读了起来:“我拿着饼干想:咬什么呢?这时,脑子里浮现出崭新的火箭,我先咬出火箭的身子,接着咬出尖尖的火箭头,然后再咬出尾巴,哈,火箭咬成功了,它正在飞向蓝天……将来,我要像杨利伟叔叔那样,当一名宇航员,飞向太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交流,纷纷举手发言,兴致依然很高,快乐依然挂于脸上。而我内心的激动、高兴更是高于孩子们,比吃了蜜还要甜!这两节课给了我多大享受啊!
3、体育的联想
所以好好地利用好这些素材。如同学玩赛陀螺之后,我布置学生写:赛陀螺真有趣。其中一个同学这样写道:“中午,完成了作业后,我们几个小伙伴拿出自己的陀螺比赛起来,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谁就赢。我们同时转动陀螺,我的心随着心爱的陀螺的转动“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陀螺要“死”了,我在心头不住地给它打气、加油,让它再坚持一会儿,但后来还是输了,我的心思白费了。再赛的时候,我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最终我取得了胜利。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才会成功。”看到这里我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源于生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瞎编一气,为躲过一次作文而撒谎,提纲式的几句话就交差的毛病。
教师在教学作文课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把读、听、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作文训练,保证了学生学中有练、练中有学,让学生感兴趣去写、乐于去写,而且用心去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那么,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做一件事,如果感兴趣了,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且还会朝着这一种欲望地去做。所以,兴趣是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在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很难调动起他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教育工作者对新人的培养,劳动者的技术革新,无不是在对本职工作的浓厚兴趣支配下,通过辛勤地劳动才实现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在课堂上保持着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多数学生对音、体、美等课有一定的兴趣,如果能把这种兴趣延续到作文的写作训练中去,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教师再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不说空话。鼓励学生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我在作文上开展了丰富的趣味习作。其中学生在趣味习作中对想象作文最感兴趣,写作的兴趣也最高。
1、音乐想象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从音乐的不同侧面展开想象,想到音外之画、画外之音、变静为动、变动为静。把仿佛看到了什么,把看到了的情景写下来。如:学生根据音乐《美好的向往》中想象到小动物们有的弹吉他、吹笛子、弹电子琴;有的唱歌、跳舞。一个有趣的Party场面跃入我们的眼前。这样的音乐想象作文课,学生们既提高了鉴赏的能力,又丰富了想象能力。因为音乐给学生提供了美的素材。
2、美术课外的收获
我是语文老师也是美术老师,我常常把美术课和语文课联系起来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近我就上了这样一节成功的课。上美术课了,我提着一包用布包着的饼干走进教室。孩子们用一种异样的眼光好奇地看着我,调皮的帅帅急不可待地问:“老师,这节我们画什么?”我神秘地一笑说:“今天上的是动嘴美术课,不是用笔画,而是用嘴咬画。”孩子们更奇怪了。我从书包拿出饼干,发给每人两块。孩子们更纳闷了。我不紧不慢,孩子们把眼睛挣得大大的看着我,我咔嚓一口,饼干变了形,咬出了一件衣服的领子,接着我咬了第二口、第三口,就成了袖子、身子了,我把餅干这里咬咬,那里咬咬,瞬间咬成了一件衣服。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我,继而大笑起来。在笑声中,我又把饼干咬成了手枪、月亮、苹果等东西。不用我说,孩子们已经知道老师下一步的要求了。孩子们早已等得不耐烦了,纷纷效仿,拿出分到的两块饼干,边动脑,边动嘴,学着老师的样子,咬出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激动高兴之情溢于孩子们的脸上,彼此和同位介绍着自己咬的玩具。在一片笑声中,孩子们学到了多少知识呀!得到了多少欢乐呀!
第二节语文课,我赶紧趁热打铁:“同学们,上节美术课我们收获真大,这节课我们就写一写上节课你咬出的那些东西。把当时你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的,写出来。”孩子们马上刷刷地写起来,兴致依然未减。半节课的时间,大多数学生就写完了。我马上组织交流。我让最怕写作文的帅帅起来交流,他一扫往日的羞涩,高兴地读了起来:“我拿着饼干想:咬什么呢?这时,脑子里浮现出崭新的火箭,我先咬出火箭的身子,接着咬出尖尖的火箭头,然后再咬出尾巴,哈,火箭咬成功了,它正在飞向蓝天……将来,我要像杨利伟叔叔那样,当一名宇航员,飞向太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交流,纷纷举手发言,兴致依然很高,快乐依然挂于脸上。而我内心的激动、高兴更是高于孩子们,比吃了蜜还要甜!这两节课给了我多大享受啊!
3、体育的联想
所以好好地利用好这些素材。如同学玩赛陀螺之后,我布置学生写:赛陀螺真有趣。其中一个同学这样写道:“中午,完成了作业后,我们几个小伙伴拿出自己的陀螺比赛起来,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谁就赢。我们同时转动陀螺,我的心随着心爱的陀螺的转动“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陀螺要“死”了,我在心头不住地给它打气、加油,让它再坚持一会儿,但后来还是输了,我的心思白费了。再赛的时候,我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最终我取得了胜利。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才会成功。”看到这里我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源于生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瞎编一气,为躲过一次作文而撒谎,提纲式的几句话就交差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