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兴趣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法:一、从“新”、“奇”、“特”、“异”上去引趣;二、创设情景、适时设疑引趣;三、从实验实践中引趣。
【关键词】 学习数学 创设情景、设疑 实验实践 激发 兴趣
兴趣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现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一谈粗浅的做法和见解。
((一)从“新”、“奇”、“特”、“异”上去引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但只要點拨学生打开思路,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则趣味盎然,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从“新”、“奇”、“特”、“异”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去追求、去探索。“新”就是注意知识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奇”就是恰当地提出奇的问题,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理;“特”就是抓住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爱动脑筋、爱想问题的特点诱导他们掌握知识;“异”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概念去学习新知识、新概念遇到问题或矛盾,从而激起揭示矛盾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教学“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讲授新课时,先让学生随意说出几道一个数除以0.125(或除以0.25)的算式,2÷0.125、7÷0.125、16÷0.125、4÷0.25等,教师立即说出商分别是16、56、128、16等。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发现结果正确而感到惊“奇”,急于想知道老师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如此快速地计算出结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急于释疑的心理,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专心致志地探索知识。
又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计算9÷8=1.125,学生很快就算出结果。再让学生计算10÷6=1.666……,17.1÷11=1.55454……让学生发现商中某些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永远也除不尽,即根据已有知识概念去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时碰到问题、矛盾,而感到“异”时,产生迫切寻求解决问题、矛盾的方法。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多求几位商,并把竖式中重复出现的商和余数用色笔画出,诱导学生观察思考:(1)算式中的商和余数有什么特点?(2)继续除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3)这两道题的商不同点是什么?然后教师根据算式,先指出解决问题、矛盾的方法——用“循环小数”表示它们的商,并进一步点拨讲解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等概念。这样,使学生在主动探求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二)创设情景、适时设疑引趣。
创设学习情景、适时而恰当的布疑存疑,是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就产生“新”、“奇”、“特”、“异”之感,这就是以疑引趣。有疑就会产生悬念,而激发起思考,思考才会产生见解,有见解才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释由于学,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
例如,“比的性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比值不变”的规律,正确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的意义。先让学生求出下列比值:
3:2=112
6:2=3
9:2=412
30:2=15
使学生看到:当后项不变,前项乘以2、3、10,比值也扩大2倍3倍10倍。然后设问:如果前项乘以一个数(零除外),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又应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从变中掌握不变的规律,对比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又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某车间有男工人24人,比女工人的2倍还多4人,女工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确定数量这个重点,利用分析着重词句和图解去理解题意:
然后设问:(1)根据题意中哪句话找出等量关系?(2)比女工人数还多4人是什么意思?(3)如何由此得出等量关系?这样围绕重点,抓住关键启迪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正确地列出方程:2χ+4=24和2χ=24-4,最后,还把题目中的“多”改为“少”字,再问学生如何列方程。
(三)从实验实践中引趣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实验实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员各种感官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又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使具体的感知与思维相结合,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快速地向抽象思维发展,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课前准备用纸剪成平行四边形一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两个。课堂上指导学生先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成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和面积有什么关系,知道了三角的底与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相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再让学生分别把两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再一次分析观察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获得的感性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活动“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结论,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这样的实验实践活动不仅促使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推演和发展形成新概念;而且促使从具体思维迅速地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养成会学习的习惯。
工作单位: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桂望小学 姓名:吴佩如 电话:13622927200 邮编:516400
【关键词】 学习数学 创设情景、设疑 实验实践 激发 兴趣
兴趣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现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一谈粗浅的做法和见解。
((一)从“新”、“奇”、“特”、“异”上去引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但只要點拨学生打开思路,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则趣味盎然,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从“新”、“奇”、“特”、“异”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去追求、去探索。“新”就是注意知识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奇”就是恰当地提出奇的问题,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理;“特”就是抓住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爱动脑筋、爱想问题的特点诱导他们掌握知识;“异”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概念去学习新知识、新概念遇到问题或矛盾,从而激起揭示矛盾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教学“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讲授新课时,先让学生随意说出几道一个数除以0.125(或除以0.25)的算式,2÷0.125、7÷0.125、16÷0.125、4÷0.25等,教师立即说出商分别是16、56、128、16等。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发现结果正确而感到惊“奇”,急于想知道老师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如此快速地计算出结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急于释疑的心理,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专心致志地探索知识。
又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计算9÷8=1.125,学生很快就算出结果。再让学生计算10÷6=1.666……,17.1÷11=1.55454……让学生发现商中某些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永远也除不尽,即根据已有知识概念去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时碰到问题、矛盾,而感到“异”时,产生迫切寻求解决问题、矛盾的方法。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多求几位商,并把竖式中重复出现的商和余数用色笔画出,诱导学生观察思考:(1)算式中的商和余数有什么特点?(2)继续除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3)这两道题的商不同点是什么?然后教师根据算式,先指出解决问题、矛盾的方法——用“循环小数”表示它们的商,并进一步点拨讲解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等概念。这样,使学生在主动探求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二)创设情景、适时设疑引趣。
创设学习情景、适时而恰当的布疑存疑,是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就产生“新”、“奇”、“特”、“异”之感,这就是以疑引趣。有疑就会产生悬念,而激发起思考,思考才会产生见解,有见解才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释由于学,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
例如,“比的性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比值不变”的规律,正确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的意义。先让学生求出下列比值:
3:2=112
6:2=3
9:2=412
30:2=15
使学生看到:当后项不变,前项乘以2、3、10,比值也扩大2倍3倍10倍。然后设问:如果前项乘以一个数(零除外),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又应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从变中掌握不变的规律,对比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又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某车间有男工人24人,比女工人的2倍还多4人,女工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确定数量这个重点,利用分析着重词句和图解去理解题意:
然后设问:(1)根据题意中哪句话找出等量关系?(2)比女工人数还多4人是什么意思?(3)如何由此得出等量关系?这样围绕重点,抓住关键启迪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正确地列出方程:2χ+4=24和2χ=24-4,最后,还把题目中的“多”改为“少”字,再问学生如何列方程。
(三)从实验实践中引趣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实验实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员各种感官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又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使具体的感知与思维相结合,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快速地向抽象思维发展,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课前准备用纸剪成平行四边形一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两个。课堂上指导学生先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成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和面积有什么关系,知道了三角的底与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相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再让学生分别把两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再一次分析观察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获得的感性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活动“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结论,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这样的实验实践活动不仅促使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推演和发展形成新概念;而且促使从具体思维迅速地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养成会学习的习惯。
工作单位: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桂望小学 姓名:吴佩如 电话:13622927200 邮编:5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