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业利好政策文件与各类监管法规条例推动物业服务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新常态下物业服务龙头企业领跑万亿市场蓝海。但物业法规制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执行和监管更需全面落实,互联网+背景下,各行业巨头抢夺社区资源,加剧行业竞争,集团资本驱动和新技术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却也使同质化的竞争局面提早出现,社区平台搭建下的“传统管理+增值服务”已成为老生常谈,除了争相资本化、证券化,何为物业管理发展新模式成为行业的新难题。
  根据规定,物业服务管理属于国家鼓励类“其他服务业”。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服务业发展“小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旧住宅区推行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物业管理保障机制。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开展以物业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管理。继续推进物业管理师制度建设,提升服务现范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旧住宅区物业服务覆盖率,城镇新建居住物业全部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十九大提出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商务部印发《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促进居民生活服务业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为物业管理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国家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各类法规条例如《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业主大会规程》《物业服务合同》、《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建立了企业的资质审查制度,完善了业主委员会的运作,规范了各类物业管理契约,维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取消了物业服务企业二级及以下资质的认定并将后勤管理推向社会力量承担,对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提升行业形象都将起到积极影响。
  从以上的立法速度和涉及面之广可以看出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壮大,我国的物业管理相关法律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细,日渐完善。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各省市政府对有关物业管理法规制度的执行细则均有不同版本,无法统一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这些法规性的文件之间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甚至相互矛盾;物业管理公约权力不足;现行的法规制度未能全部落实执行监管;缺乏针对商业办公大厦及商场的物业管理法规制度;缺乏有效的物业管理费用追收途径等,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也必将带来新一轮物业管理立法的新高峰,也对物业管理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在长期的价格压制使得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价值被严重低估,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只增不减,虽经发改委对物业价格一定程度的放开,但如何最大程度搭上政策红利所带来的“质价相符”新高速,实现转型升级,是行业现阶段实现增速提档的主要难点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服务业需求由生存需求型向舒适享受型转变,“买房一时,住房一世”的理念被业主广泛接受是这一转变在物业服务企业的直接体现。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社区成为资本市场和互联网行业争相抢夺的新金矿,而对于一直掌管物理入口的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如何利用企业优势,在提供高质量的基本服务的基础上纵向一体化合理进行房地产前期介入,延伸产业链,横向覆盖社区商业增值服务,培养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O2O用户生态圈,是广大物业服务企业实现收入增速的新思路。在具备已经稳定的大存量市场需求(行政机关、工业园区、商业地产、卫生医疗体系、城市交通等)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房地产在各线城市蓬勃发展,近六成的城市社区面积还亟待物业管理入驻,而中西部城市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大行业、小龙头”使得众多物业管理企业在万亿市场蓝海中爆炸性增长。截止至2017年,全国物业管理面积185.1亿平方米,较2008年增长47.5%,企业数量从5.8万家增长到10.5万家以上,并以每年20%的增速不断壮大,从业人员队伍由250.1万人增长到711.2万人以上,累计增长1.8倍,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营收均值达到25734.8万元,同比增长10.2%。百强企业不断深耕已布局城市,積极开拓潜力市场,在过去十年间平均营收CAGR高达24%,预计将来的2-3年增速更为明显。其中,在物业管理行业上市企业共 71家,8家企业登陆香港主板,1家在 A股 上市,62家挂牌新三板。8家企业登陆香港主板,1家在 A股 上市,62家挂牌新三板。绿城、保利、南都、万科、碧桂园服务、彩生活、雅生活、万科等龙头企业借助跨区域经营发挥企业群体优势,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并购、联盟、上市融资等资本操作,为行业整合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供驱动力;通过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挖掘附加价值和边际效益;依托新科技的发展,实行扁平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管理,降低企业成本;专业化分工和行业评价机制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使竞争环境更公正透明。但各赛道加入的行业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小米、奇虎360等抢夺社区资源,加剧行业竞争,“传统管理+增值服务”的方法已被复制滥用,同质化竞争加速优胜劣汰的进程,留下手握社区服务平台APP的各家龙头企业思考着下一个制胜法宝。(作者单位为福建江夏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财富的积累与增加,商业银行中个人理财业务在对私业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发展客户群体,增加利润收益的趋势,然而实际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营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采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一步解决,从而提升营销业绩以及服务水平。本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阶段与产品特点做了阐述,分析了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中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旨在促进商业
期刊
新时期下,为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约束信托公司行为,“资管新规”应运而生。由于在当前阶段,信托公司基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扩张,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整体行业规范性不足,使广大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为管理此类现象,避免金融市场大规模崩盘情况,同时对整体行业细节进行明确,制定新型管理规定是发展必然。“资管新规”的出现,将信托行业原有格局打破,并将整体行业规范性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规定出台后,将导致原有生态平衡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其中对于资金的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国有企业的重点任务。基于此,本文将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无论是国有企
期刊
私募股权投资(PE),从投资方式角度看,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生态的不断变化,各种优惠政策的激励,募资的门槛不断放开,投资的空间逐渐放大,退出的渠道也更加多样,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体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虽然很
期刊
本文是研究金融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针对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不足给出建议,使新能源产业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产业发展多数已经进入到了成熟或衰退期,虽然我国的经济保持了较快速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逐渐却将转入到中低速时期。传统的的发展方式资源消耗量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难以达到新时期经济发展中关于绿色可持续的要求。所以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已经成为寻求我
期刊
当今医疗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开展医院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已经是各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医院在新形势下被人民认识、认可、信赖。  一、宣传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  习近平主席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医院宣传工作,既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又是增强
期刊
新型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成本与工程造价预算,便是充分发挥绿色建筑效能的首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的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特点进行了概要的说明和分析。  近些年来,绿色建筑在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就实际情况而言,新型绿色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环节还不够成熟。但
期刊
理论上,地区经济的发展要从产业链的视角来深入思考,而一个工业园区是否具有长久的综合竞争实力,也不能简单的以其拥有企业数量的多寡来衡量,而应观察其是否具备凝聚资源、集聚产业,是否建立起产业集群的发展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纵观产业链上、中、下游,统筹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构建研发中心与配套机制,促进政产学研合作、优化发展环境、打破心态壁垒,才能不断扩大产业链的区域集中度。  当前,我国新能源
期刊
在新经济环境下,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对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银行业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较弱、信贷结构失调、网点分布不合理都是我国大部分银行存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冲击促使我国银行必须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转变经营模式,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新经济环境背景特征  “新经济”这个词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篇《商业周刊》中
期刊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汽车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和开展规范的新能源汽车相关实训势在必行。本文对基于江淮IEV系列车型进行新能源汽车实训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后,立足于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新能源汽车实训项目的开发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車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训的开展提供了一种依据。  一、新能源汽车实训项目开展的必要性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