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婉丽可人的美容院内外,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无声进行,胜者将携带大把货币凯旋,败者可能一无所有
都说这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小金矿,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挤入这个在国家统计局各种报表都找不到位置的行业。
“美味”在稀释
清香的房间,轻柔的灯光,精美莹润的玻璃瓶子,温柔可亲的女子,身穿雪白浴衣的女客人头发微湿,轻盈大方地走过光可鉴人的纯木地板。“蓝天女子俱乐部”将自己的经营场所布置得像传说中的伊甸园。
这是一家高档次的女子会所,集美容、美发、美体、健身于一体。也就是说,美容护理完了,可以接着做头发,头发做好了,可以接着健身锻炼,锻炼完了,到专门的浴室洗个澡,接着做美体,休闲又放松。“在这里泡一整天什么都解决了,不用东奔西颠的又跑美容店又跑美发店再去健身房”,当然,“男人与*不得入内”,这里只向女人开放。
蓝天的会员费不算太高,分1000元、10000元和30000元不同的级别,但是消费水平不低。仅仅单次美容护理最低的也在200元,高的能达到900元。负责人安小姐称像她们这样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的女子俱乐部在北京不过20多家,却占据40%—50%的市场份额。包括健身在内,该俱乐部每天来此消费的人平均能达到100人,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只能赚到微利。”
原因很简单,美容院太多了。据有关人士估测,仅北京能统计出来的就有4000多家美容院,尚不包括很多兼营美容项目的美发厅。但是,如果仅仅是一些档次不太高的单店美容院的话,蓝天也不会放在眼里,毕竟他们的投资之大、档次之高是这些店无法比肩的。然而,北京人的消费潜力直如望不见底的深井,众多实力不俗的品牌店纷纷开连锁分店,就让美容市场的竞争气氛骤然升温。这种现象在包括广州、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都很普遍。
美容院看起来的确“很美”:2002年中国美容护理的总消费额达到350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16.6%,预计到2006年将达到720亿元。然而,由于美容行业的利润吸引大批投资者,随着近几年从业人员和美容院数量的急剧膨胀,这个曾经如此暴利的行当也不是那么好挣钱了,就好像一锅美味的肉汤被不断的用清水稀释再稀释,到后来就索然无味了。
据《今日东方》了解,目前全国有美容院数百万家,北京拥有4000多家,而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是新的。
美容院的圈地运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然。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已不仅仅满足于到商场专柜购买美容护肤产品,而是更愿意到美容院享受专业的美容保健护理以及咨询。这为美容院的扩张提供了强大动力。
1993年就进入中国内地的台资企业“自然美”,在国内目前已经拥有1680家连锁美容院,其中有1600家以特许经营形式加盟。现在悬挂“自然美”招牌开业的大小美容院仍见缝插针、源源不断在大中城市涌现:“自然美”集团宣称今后5年内将在内地增开5000美容院。
“自然美”的扩张自有其招数。为了快速扩大规模,尽可能多的占据市场份额。“自然美”以其品牌及美容产品的使用权和销售权相号召,花了很大力气鼓动众多中小美容院加入她们的特许经营行列,以完成其快速圈地的宏伟目标。
“姚大夫”的扩张走的是政府路线。它与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发起了“4050工程”,专门培训扶植下岗工人开美容院。这些活动助长了企业的连锁浪潮,为其迅速扩张起了很大的作用。“姚大夫”除了将自己的产品销往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等地外,还在美国直接投资开设了两家“姚大夫”美容院,并计划在2003年还要在英国设立至少一家“姚大夫”的美容院。
大肆圈地的何止“自然美”和“姚大夫”。京城名不见经传的汕头琪雅实业公司,在全国已布下4000多个美容网点,并向着“万店连锁”的目标大步迈进。其北京总店“琪雅施蜜华”负责人告诉《今日东方》,他们的许多顾客都是从外地来京工作的女性,她们原来就是当地琪雅美容院的顾客,对北京琪雅店自然多了一份亲近感,并且还会带来一些朋友、同事,这正是连锁店对于固定消费人群的特殊效应。
在北京,以“蓝天”为代表的20多家的美容俱乐部占据了该市近一半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另外一半的市场是由剩下的4000多家美容院共同分享的。这与本刊记者的调查正相一致,这些年扩张最快的就是那些规模不大、服务项目有限的中低档美容院,因为女子俱乐部、生活馆由于其服务项目的复杂以及投资的巨大,任何投资者都不能不三思而行。
但是,企业的扩张动力在于,成者王败者寇。在这个以美丽为号令的无声战争中,胜者将携带大把货币凯旋,败者可能一无所有。
谁遗忘了我们?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秘书长郭敏对美容院以连锁为名行圈地之实的现象,更多的是忧虑。她认为,从业人员数量的大大膨胀并没有提高行业的水准,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上比较低,这个问题已成为美容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姚女士在接受《今日东方》采访时说,“如在上海的‘4050工程中’,对一些下岗工人的培训一般只用了一个月,这一点时间能做什么?”所以,不少从业者领张营业执照,租一间房子,添几张美容床,买几万元化妆品就开张了。正因为这个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极低,美容院才不可遏制地泛滥开来。
千军万马挤入美容院,不可避免同时携带了恶性竞争。如美容服务收费混乱以及经营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郭敏认为,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竞争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一些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会去收购一些劣质化妆品冒充名牌产品来使用,普通消费者对此一般没有鉴别能力,这只能说明这些经营者无论在职业道德和经营素质双方面都是没有资格的。
即使是管理正规的美容院,其收费也处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真空地带。蓝天女子俱乐部的会员卡的最高金额是30000元,使用的产品包括法国的玛丽嘉兰MariaGalland、雍卡(YonKA)和日本的斯曼,都是国外的“专业线”美容产品,或许蓝天认为自己确实有高价的理由;而琪雅施蜜华作为厂商直接投资经营的美容院,收费标准是,如果买够其600元的产品就可以免费做48次美容护理。这些收费到底是凭什么标准,没有谁能说的清楚。因为从来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为这个行业制定任何标准。
“姚大夫”总裁姚女士说,“中国的美容市场非常大,但是很乱”。中国的美容院乃至专柜销售的美容产品在定价上还存在着平民消费和贵族消费的界限,虽然与中国总体消费指数低和贫富分化有关,但与美容业“科学权威的标准的缺失”也是密不可分的。
美容业“科学权威的标准的缺失”,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美容院自身。长期下去,甚至可能危及整个行业的生存。
郭敏秘书长表示,美容化妆品商会希望能跟工商部门劳动部联合起来搞美容经理人和美容师资格认证活动。商会常务理事武剑青指出,现在资格认证的美容师大部分只有美容小工的水平,根本没法正常上岗。
这个每年能创造350亿元的美容业市场,如果任由混战继续,也许打扫战场的后来人会发现无数的骸骨——这与美丽无关。
都说这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小金矿,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挤入这个在国家统计局各种报表都找不到位置的行业。
“美味”在稀释
清香的房间,轻柔的灯光,精美莹润的玻璃瓶子,温柔可亲的女子,身穿雪白浴衣的女客人头发微湿,轻盈大方地走过光可鉴人的纯木地板。“蓝天女子俱乐部”将自己的经营场所布置得像传说中的伊甸园。
这是一家高档次的女子会所,集美容、美发、美体、健身于一体。也就是说,美容护理完了,可以接着做头发,头发做好了,可以接着健身锻炼,锻炼完了,到专门的浴室洗个澡,接着做美体,休闲又放松。“在这里泡一整天什么都解决了,不用东奔西颠的又跑美容店又跑美发店再去健身房”,当然,“男人与*不得入内”,这里只向女人开放。
蓝天的会员费不算太高,分1000元、10000元和30000元不同的级别,但是消费水平不低。仅仅单次美容护理最低的也在200元,高的能达到900元。负责人安小姐称像她们这样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的女子俱乐部在北京不过20多家,却占据40%—50%的市场份额。包括健身在内,该俱乐部每天来此消费的人平均能达到100人,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只能赚到微利。”
原因很简单,美容院太多了。据有关人士估测,仅北京能统计出来的就有4000多家美容院,尚不包括很多兼营美容项目的美发厅。但是,如果仅仅是一些档次不太高的单店美容院的话,蓝天也不会放在眼里,毕竟他们的投资之大、档次之高是这些店无法比肩的。然而,北京人的消费潜力直如望不见底的深井,众多实力不俗的品牌店纷纷开连锁分店,就让美容市场的竞争气氛骤然升温。这种现象在包括广州、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都很普遍。
美容院看起来的确“很美”:2002年中国美容护理的总消费额达到350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16.6%,预计到2006年将达到720亿元。然而,由于美容行业的利润吸引大批投资者,随着近几年从业人员和美容院数量的急剧膨胀,这个曾经如此暴利的行当也不是那么好挣钱了,就好像一锅美味的肉汤被不断的用清水稀释再稀释,到后来就索然无味了。
据《今日东方》了解,目前全国有美容院数百万家,北京拥有4000多家,而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是新的。
美容院的圈地运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然。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已不仅仅满足于到商场专柜购买美容护肤产品,而是更愿意到美容院享受专业的美容保健护理以及咨询。这为美容院的扩张提供了强大动力。
1993年就进入中国内地的台资企业“自然美”,在国内目前已经拥有1680家连锁美容院,其中有1600家以特许经营形式加盟。现在悬挂“自然美”招牌开业的大小美容院仍见缝插针、源源不断在大中城市涌现:“自然美”集团宣称今后5年内将在内地增开5000美容院。
“自然美”的扩张自有其招数。为了快速扩大规模,尽可能多的占据市场份额。“自然美”以其品牌及美容产品的使用权和销售权相号召,花了很大力气鼓动众多中小美容院加入她们的特许经营行列,以完成其快速圈地的宏伟目标。
“姚大夫”的扩张走的是政府路线。它与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发起了“4050工程”,专门培训扶植下岗工人开美容院。这些活动助长了企业的连锁浪潮,为其迅速扩张起了很大的作用。“姚大夫”除了将自己的产品销往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等地外,还在美国直接投资开设了两家“姚大夫”美容院,并计划在2003年还要在英国设立至少一家“姚大夫”的美容院。
大肆圈地的何止“自然美”和“姚大夫”。京城名不见经传的汕头琪雅实业公司,在全国已布下4000多个美容网点,并向着“万店连锁”的目标大步迈进。其北京总店“琪雅施蜜华”负责人告诉《今日东方》,他们的许多顾客都是从外地来京工作的女性,她们原来就是当地琪雅美容院的顾客,对北京琪雅店自然多了一份亲近感,并且还会带来一些朋友、同事,这正是连锁店对于固定消费人群的特殊效应。
在北京,以“蓝天”为代表的20多家的美容俱乐部占据了该市近一半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另外一半的市场是由剩下的4000多家美容院共同分享的。这与本刊记者的调查正相一致,这些年扩张最快的就是那些规模不大、服务项目有限的中低档美容院,因为女子俱乐部、生活馆由于其服务项目的复杂以及投资的巨大,任何投资者都不能不三思而行。
但是,企业的扩张动力在于,成者王败者寇。在这个以美丽为号令的无声战争中,胜者将携带大把货币凯旋,败者可能一无所有。
谁遗忘了我们?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秘书长郭敏对美容院以连锁为名行圈地之实的现象,更多的是忧虑。她认为,从业人员数量的大大膨胀并没有提高行业的水准,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上比较低,这个问题已成为美容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姚女士在接受《今日东方》采访时说,“如在上海的‘4050工程中’,对一些下岗工人的培训一般只用了一个月,这一点时间能做什么?”所以,不少从业者领张营业执照,租一间房子,添几张美容床,买几万元化妆品就开张了。正因为这个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极低,美容院才不可遏制地泛滥开来。
千军万马挤入美容院,不可避免同时携带了恶性竞争。如美容服务收费混乱以及经营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郭敏认为,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竞争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一些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会去收购一些劣质化妆品冒充名牌产品来使用,普通消费者对此一般没有鉴别能力,这只能说明这些经营者无论在职业道德和经营素质双方面都是没有资格的。
即使是管理正规的美容院,其收费也处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真空地带。蓝天女子俱乐部的会员卡的最高金额是30000元,使用的产品包括法国的玛丽嘉兰MariaGalland、雍卡(YonKA)和日本的斯曼,都是国外的“专业线”美容产品,或许蓝天认为自己确实有高价的理由;而琪雅施蜜华作为厂商直接投资经营的美容院,收费标准是,如果买够其600元的产品就可以免费做48次美容护理。这些收费到底是凭什么标准,没有谁能说的清楚。因为从来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为这个行业制定任何标准。
“姚大夫”总裁姚女士说,“中国的美容市场非常大,但是很乱”。中国的美容院乃至专柜销售的美容产品在定价上还存在着平民消费和贵族消费的界限,虽然与中国总体消费指数低和贫富分化有关,但与美容业“科学权威的标准的缺失”也是密不可分的。
美容业“科学权威的标准的缺失”,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美容院自身。长期下去,甚至可能危及整个行业的生存。
郭敏秘书长表示,美容化妆品商会希望能跟工商部门劳动部联合起来搞美容经理人和美容师资格认证活动。商会常务理事武剑青指出,现在资格认证的美容师大部分只有美容小工的水平,根本没法正常上岗。
这个每年能创造350亿元的美容业市场,如果任由混战继续,也许打扫战场的后来人会发现无数的骸骨——这与美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