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由于因特网的广泛普及,许多出版商开始从事数字出版,在他们享受数字出版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担忧。而本文讲到的DOI系统,则为数字出版内容的版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10月30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数字对象标识(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简称DOI)系统及标准化进程,召开了第二届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际研讨会。
DOI系统是通过对DOI号的分配、解析、描述和管理,实现对网络环境下为对象提供唯一和持久标识并提供解析功能的系统。我们一般将DOI系统分为四部分:编码规则、解析系统、元数据方案以及分配和管理机制。
DOI系统以美国全国研究创新联合会(简称CNRI)研发的“处理系统”作为支撑,用于数字环境下内容对象的标识和解析服务。该系统为数字化环境下的内容产品提供唯一的和持久的标识符,不会由于地址等相关信息的改变而变化。同时DOI通过对该内容产品的元数据的解析而对该内容产品提供详细的描述,以便于数字环境下的信息交换与互操作。同时DOI的标识结构可以兼容其他标识符如ISBN、ISSN,这增强了数字环境下内容资源的协同性和互操作性。
DOI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简称IDF)进行管理。IDF除了自己分配DOI号外, 还通过任命的注册中心(简称RA)为用户分配DOI号。注册中心每年要向IDF提供3.5万美元的会员费。此外每个注册中心还要向CNRI交纳大约4万美元DOI注册费和维护费。目前国际DOI基金会共任命了包括中国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万方数据有限公司等8个注册中心。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地区,已经有超过2800万个DOI号被分配。
DOI系统的运行原理
简单来说,DOI系统就是在一个数字化对象产生时或产生前,对其贴加一个唯一的和持久的标识符,以此对该数字化对象的终身提供一个标签,而与该数字化对象的具体位置无关。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个会员出版商为其所出版的每一数字对象(可能是一本书其中一个章节或是某一篇期刊文章,或是某一个图片文件)按照分配给其的前缀及特定的编码规则编制一个DOI,并将其附加到元数据资料和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上,如此DOI成为数字对象的一部分,始终与该数字对象共存。
2)每个DOI与该数字对象的URL 信息一起被送往DOI注册中心数据库,得到登记、进行存贮。这种被集中存贮起来的资料形成了一个资料解析库。利用特殊的软件,这一资料解析库可以连接、或解析某个DOI,使与其有关的数字对象的位置联系起来。
3)用户寻找一个数字对象、或有关这一资料的相关信息,DOI查询需求就会被传送到DOI注册中心数据库主机。
4)数据库主机寻找到DOI的记录及与其相关的信息地址,将二者连接起来,将其URL送回给用户浏览器并将结果显示给用户,其过程与寻找URL一样快捷。
5)出版商将其产品版权转让或出售时,即某一数字对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该出版商应将这一资料改变的信息送到DOI服务器,该服务器将自动更新,中心服务器将会保持数据的完整。
DOI 的标准化进程
DOI系统中对数字对象的编码规则2000年被美国全国信息标准化组织(NISO)采用为国家标准(标准号是Z39.84),并在2005年再次被确认。2006年IDF向ISO/TC46/SC9提出新工作提案(NP),ISO/TC46/SC9经过组成各成员国的投票,并根据投票结果决定成立第7工作组起草ISO 26324国际数字对象标识符标准。该国际标准草案将整个DOI系统融入到标准中。该标准一旦通过ISO标准制订的各个程序,该项目将成为一项国际标准。中国出版物格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了ISO 26324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
虽然国际DOI系统具有一些优越性,但我们必须指出,它还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由于目前DOI系统以美国CNRI开发的handle system作为技术支撑,用于对DOI的命名、解析和管理。该系统是美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中国如果直接使用,可能会掉入专利的陷阱中而无法自拔,此外中国还将每年交纳大约100万元的高额费用。目前该国际项目已经引起了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在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预研工作组。希望通过对国际DOI系统的研究,建立我国拥有自主产权、同时又可以与国际DOI系统兼容的数字对象标识系统及相关国家标准。
美国出版商协会(AAP)于1994年成立了“技术实现委员会”,设计了一种既能保护知识产权又能实现版权所有者商业利益的系统,这种数字对象标识系统以支持出版商与用户之间各种系统的相互转换,为版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基础。该系统即数字对象标识符系统(Digital Objects Identifier System 简称DOI)在1997年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首次亮相,1998年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中继续展示,引起了出版界的重视。
10月30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数字对象标识(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简称DOI)系统及标准化进程,召开了第二届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际研讨会。
DOI系统是通过对DOI号的分配、解析、描述和管理,实现对网络环境下为对象提供唯一和持久标识并提供解析功能的系统。我们一般将DOI系统分为四部分:编码规则、解析系统、元数据方案以及分配和管理机制。
DOI系统以美国全国研究创新联合会(简称CNRI)研发的“处理系统”作为支撑,用于数字环境下内容对象的标识和解析服务。该系统为数字化环境下的内容产品提供唯一的和持久的标识符,不会由于地址等相关信息的改变而变化。同时DOI通过对该内容产品的元数据的解析而对该内容产品提供详细的描述,以便于数字环境下的信息交换与互操作。同时DOI的标识结构可以兼容其他标识符如ISBN、ISSN,这增强了数字环境下内容资源的协同性和互操作性。
DOI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简称IDF)进行管理。IDF除了自己分配DOI号外, 还通过任命的注册中心(简称RA)为用户分配DOI号。注册中心每年要向IDF提供3.5万美元的会员费。此外每个注册中心还要向CNRI交纳大约4万美元DOI注册费和维护费。目前国际DOI基金会共任命了包括中国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万方数据有限公司等8个注册中心。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地区,已经有超过2800万个DOI号被分配。
DOI系统的运行原理
简单来说,DOI系统就是在一个数字化对象产生时或产生前,对其贴加一个唯一的和持久的标识符,以此对该数字化对象的终身提供一个标签,而与该数字化对象的具体位置无关。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个会员出版商为其所出版的每一数字对象(可能是一本书其中一个章节或是某一篇期刊文章,或是某一个图片文件)按照分配给其的前缀及特定的编码规则编制一个DOI,并将其附加到元数据资料和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上,如此DOI成为数字对象的一部分,始终与该数字对象共存。
2)每个DOI与该数字对象的URL 信息一起被送往DOI注册中心数据库,得到登记、进行存贮。这种被集中存贮起来的资料形成了一个资料解析库。利用特殊的软件,这一资料解析库可以连接、或解析某个DOI,使与其有关的数字对象的位置联系起来。
3)用户寻找一个数字对象、或有关这一资料的相关信息,DOI查询需求就会被传送到DOI注册中心数据库主机。
4)数据库主机寻找到DOI的记录及与其相关的信息地址,将二者连接起来,将其URL送回给用户浏览器并将结果显示给用户,其过程与寻找URL一样快捷。
5)出版商将其产品版权转让或出售时,即某一数字对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该出版商应将这一资料改变的信息送到DOI服务器,该服务器将自动更新,中心服务器将会保持数据的完整。
DOI 的标准化进程
DOI系统中对数字对象的编码规则2000年被美国全国信息标准化组织(NISO)采用为国家标准(标准号是Z39.84),并在2005年再次被确认。2006年IDF向ISO/TC46/SC9提出新工作提案(NP),ISO/TC46/SC9经过组成各成员国的投票,并根据投票结果决定成立第7工作组起草ISO 26324国际数字对象标识符标准。该国际标准草案将整个DOI系统融入到标准中。该标准一旦通过ISO标准制订的各个程序,该项目将成为一项国际标准。中国出版物格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了ISO 26324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
虽然国际DOI系统具有一些优越性,但我们必须指出,它还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由于目前DOI系统以美国CNRI开发的handle system作为技术支撑,用于对DOI的命名、解析和管理。该系统是美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中国如果直接使用,可能会掉入专利的陷阱中而无法自拔,此外中国还将每年交纳大约100万元的高额费用。目前该国际项目已经引起了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在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预研工作组。希望通过对国际DOI系统的研究,建立我国拥有自主产权、同时又可以与国际DOI系统兼容的数字对象标识系统及相关国家标准。
美国出版商协会(AAP)于1994年成立了“技术实现委员会”,设计了一种既能保护知识产权又能实现版权所有者商业利益的系统,这种数字对象标识系统以支持出版商与用户之间各种系统的相互转换,为版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基础。该系统即数字对象标识符系统(Digital Objects Identifier System 简称DOI)在1997年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首次亮相,1998年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中继续展示,引起了出版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