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一场大雪过后,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去踏雪、看景,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一股脑儿道出了家乡美丽的雪景,带着颇有收获的喜悦再回到课堂,作文已不再是头痛的事。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语文实践性要求课程建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亲身感受,体验生活,说心中的话,写身边的事。
在作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哈佛大学校长晋西说“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中的创新正是作文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在作文课文课堂中彻底转变应试教育“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新中作文,在作文中创新,大刀阔斧地打破封闭式作文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新空间,对于学生不同程度上的创新要给予足够的肯定,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创新,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小至一个词语一句话,大到一个情节一篇文章。
一、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小花野草,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乐趣,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泉,奠定了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学习了一单元有关描写秋天的文章之后,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秋天,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细致的观察,认真思考,学生要写自己的秋天,就是写农村山村的秋天,它有别于城市的秋天,有别于风景名胜区的秋天。这样给学生提示一番之后,学生就豁然开朗,有所准备,在作文课堂上,学生先口头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秋天。
“肥沃的土地被农人们耕耘地很疏松。”
“大片的洋芋、荞麦、玉米成熟了,农民伯伯忙得热火朝天,连吃中饭的时间都没有”
“山村的秋天很美,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沟沟壑壑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园里的西红柿子、茄子、辣椒长势正好,爷爷拿到集市上去卖,绿色的新鲜蔬菜,人们抢着买。”
……
学生相互交流,写作激情高涨,有了生活的这股“活水”,学生就不会为写作文再犯困难。
三、进行口语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作文课堂上,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自愿组合,进行讨论,积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往往掺杂了方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语言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表达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学生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在作文课堂中,就“你是怎样为亲人过生日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我妈妈起早贪黑,干活很辛苦,过生日时我要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
“妈妈干家务活,手上都起了老茧,我要送她一双手套”
即使最不愿说话的学生也受到感染,积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语文课堂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实经历,这就要求教师放宽作文要求,打开他们心中的“结”,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例如:有的同学写自己的农民妈妈,为了突出妈妈的高大形象,写道:妈妈工作上班很忙,弄虚作假,与实际不相符合。
五、张扬学生的个性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作文是最富有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个性应当在作文中充分展现。
例如:在一次习作指导课上,要求学生写自己参观一个地方的所见所闻。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命题。学生中大部分都没到过什么地方参观,该怎么写呢?学生议论纷纷。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你们这儿有什么独特的风景吗?我们去走一走,好吗?”课后,我想如果当时不带学生去欣赏,还是让学生写,这次的参观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怎么样,肯定有一部分同学会去“借鉴”了。
1、求实,真实乃作文的生命。作文要回归生活,还源自然,是什么就应该什么,想什么就应该说什么。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记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然而受种种原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仅抒发自己的情感,哪怕它不是那么高尚的,有的不愿表述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有的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导致学生的习作中“五彩缤纷”的范文处处可见。如,一次命题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爸爸》,爸爸这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让他们写难度不是很大,可他们的习作让我震惊,有的学生写:“我的爸爸在北京上班,天天开车送我来学校。”有的学生写:“我爸爸在外面做生意。”我一下子愣住了,昨天还见他们的爸爸,怎么今天就在北京上班,在外面做生意了。于是,我找来这几个同学,问明了原因,他们都说作文是抄袭的。他们的行为让我困惑“爸爸”是他们最了解的人,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写,要去抄袭呢?想必他们不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爸爸干什么的,要不就是担心自己作文写不好。看来让学生写实是至关重要的。
2、求新,目前学生的作文缺乏新颖,例如,写妈妈,大多数都写妈妈的好,妈妈怎样关心我,疼我。写老师,大多数写带病上课……。学生的作文内容大体一致,这样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更谈不上培养了,这样引导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来是至关重要的。
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农村的世界是朴素的,农村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一场大雪过后,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去踏雪、看景,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一股脑儿道出了家乡美丽的雪景,带着颇有收获的喜悦再回到课堂,作文已不再是头痛的事。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语文实践性要求课程建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亲身感受,体验生活,说心中的话,写身边的事。
在作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哈佛大学校长晋西说“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中的创新正是作文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在作文课文课堂中彻底转变应试教育“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新中作文,在作文中创新,大刀阔斧地打破封闭式作文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新空间,对于学生不同程度上的创新要给予足够的肯定,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创新,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小至一个词语一句话,大到一个情节一篇文章。
一、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小花野草,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乐趣,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泉,奠定了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学习了一单元有关描写秋天的文章之后,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秋天,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细致的观察,认真思考,学生要写自己的秋天,就是写农村山村的秋天,它有别于城市的秋天,有别于风景名胜区的秋天。这样给学生提示一番之后,学生就豁然开朗,有所准备,在作文课堂上,学生先口头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秋天。
“肥沃的土地被农人们耕耘地很疏松。”
“大片的洋芋、荞麦、玉米成熟了,农民伯伯忙得热火朝天,连吃中饭的时间都没有”
“山村的秋天很美,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沟沟壑壑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园里的西红柿子、茄子、辣椒长势正好,爷爷拿到集市上去卖,绿色的新鲜蔬菜,人们抢着买。”
……
学生相互交流,写作激情高涨,有了生活的这股“活水”,学生就不会为写作文再犯困难。
三、进行口语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作文课堂上,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自愿组合,进行讨论,积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往往掺杂了方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语言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表达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学生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在作文课堂中,就“你是怎样为亲人过生日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我妈妈起早贪黑,干活很辛苦,过生日时我要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
“妈妈干家务活,手上都起了老茧,我要送她一双手套”
即使最不愿说话的学生也受到感染,积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语文课堂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实经历,这就要求教师放宽作文要求,打开他们心中的“结”,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例如:有的同学写自己的农民妈妈,为了突出妈妈的高大形象,写道:妈妈工作上班很忙,弄虚作假,与实际不相符合。
五、张扬学生的个性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作文是最富有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个性应当在作文中充分展现。
例如:在一次习作指导课上,要求学生写自己参观一个地方的所见所闻。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命题。学生中大部分都没到过什么地方参观,该怎么写呢?学生议论纷纷。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你们这儿有什么独特的风景吗?我们去走一走,好吗?”课后,我想如果当时不带学生去欣赏,还是让学生写,这次的参观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怎么样,肯定有一部分同学会去“借鉴”了。
1、求实,真实乃作文的生命。作文要回归生活,还源自然,是什么就应该什么,想什么就应该说什么。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记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然而受种种原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仅抒发自己的情感,哪怕它不是那么高尚的,有的不愿表述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有的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导致学生的习作中“五彩缤纷”的范文处处可见。如,一次命题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爸爸》,爸爸这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让他们写难度不是很大,可他们的习作让我震惊,有的学生写:“我的爸爸在北京上班,天天开车送我来学校。”有的学生写:“我爸爸在外面做生意。”我一下子愣住了,昨天还见他们的爸爸,怎么今天就在北京上班,在外面做生意了。于是,我找来这几个同学,问明了原因,他们都说作文是抄袭的。他们的行为让我困惑“爸爸”是他们最了解的人,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写,要去抄袭呢?想必他们不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爸爸干什么的,要不就是担心自己作文写不好。看来让学生写实是至关重要的。
2、求新,目前学生的作文缺乏新颖,例如,写妈妈,大多数都写妈妈的好,妈妈怎样关心我,疼我。写老师,大多数写带病上课……。学生的作文内容大体一致,这样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更谈不上培养了,这样引导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来是至关重要的。
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农村的世界是朴素的,农村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