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梁满艳,女,企业管理,硕士,西安财经学院。
摘要:论文在阐述和学习区域经济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甘肃省14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针对甘肃14个地市(州)近几年的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后,甘肃的经济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一方面表现为甘肃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愈来愈大,另一方面表现为甘肃自己省内各区间经济差距拉大,最终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很慢。如果不尽快加强区域经济管理,使各地协调发展,那么情况会越来越糟,这不但会使甘肃省错过西部大开发这一提高经济的良好机遇,也会对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甘肃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文章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中使用的各项指标数据均来自2007年、2011年的《甘肃统计年鉴》以及甘肃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在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每个变量平均数为0,方差为1,这样以便消除因为量纲的不同而带来的一些不合理影响。
2.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诸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将众多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假象的因子变量,从而使这些因子变量具有更强的辨析力。
3.指标的选取
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样本选定为甘肃省的14个地级区域,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分别为:X1表示甘肃省的生产总值、X2表示甘肃省的人均生产总值、X3表示经济增长率、X4表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数、X5表示人均投资额、X6表示地方的财政收入额、X7表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额、X8表示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X9表示社会消费凭零售总额、X10表示全员的劳动生产率。
4.实证分析
将各个变量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通过SPSS进行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的前提是指标间具有相关性。
公共因子选为累计方差大于85%的因子,由表1得出,有三个因子符合条件,所以选择前三个因子为公共因子。
(2)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2得出,第一主因子中,生产总值、投资、财政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消费品零售总额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显现出经济发展的综合状况,故命名为经济模型因子;第二主因子中,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投资、人均财政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显现出人均发展状况,故命名人均水平因子;第三主因子中,经济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显现出经济发展质量状况,故命名经济质量因子。
(3)计算各因子得分。
由表3得出各因子得分为:F=0.5311+0.3079+0.1623,F表示区域经济的总实力得分,F的系数为各因子的贡献率,等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比三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
根据评价结果,可将甘肃省14个区域划分为五个类型:一、区域间经济实力差距有相对缩小趋势。二、兰州市经济实力最强位居榜首。三、酒泉和庆阳的经济实力较强。四、嘉峪关、金昌市经济实力较强但位次有所下降。五、平凉、白银、天水等市经济实力较弱。
三、甘肃省区域经济形成差异的原因
1、地理位置影响其与外部经济的联系,同时不利的自然环境影响其经济发展。
2、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了发展战略,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变为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从而甘肃失去国家的资金扶持。
3、国有经济占比过高,阻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型形成差异。
4、文化差异导致行为方式不同,思想落后的观念会造成技术引进缓慢、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等,进而阻碍经济发展。
四、提高甘肃区域经济实力的政策拙见
1、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2、利用现代科学,严格执行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3、认真审视各区域地理环境的优劣,构建适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
4、调整生产结构,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工业竞争力。(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理查德.A.约翰逊(Richard A.Johnson),迪安.W.威克恩著,陆璇,叶俊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梅长林,周家良编著,《实用统计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何晓群,刘文卿编著,《实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摘要:论文在阐述和学习区域经济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甘肃省14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针对甘肃14个地市(州)近几年的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后,甘肃的经济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一方面表现为甘肃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愈来愈大,另一方面表现为甘肃自己省内各区间经济差距拉大,最终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很慢。如果不尽快加强区域经济管理,使各地协调发展,那么情况会越来越糟,这不但会使甘肃省错过西部大开发这一提高经济的良好机遇,也会对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甘肃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文章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中使用的各项指标数据均来自2007年、2011年的《甘肃统计年鉴》以及甘肃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在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每个变量平均数为0,方差为1,这样以便消除因为量纲的不同而带来的一些不合理影响。
2.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诸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将众多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假象的因子变量,从而使这些因子变量具有更强的辨析力。
3.指标的选取
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样本选定为甘肃省的14个地级区域,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分别为:X1表示甘肃省的生产总值、X2表示甘肃省的人均生产总值、X3表示经济增长率、X4表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数、X5表示人均投资额、X6表示地方的财政收入额、X7表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额、X8表示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X9表示社会消费凭零售总额、X10表示全员的劳动生产率。
4.实证分析
将各个变量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通过SPSS进行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的前提是指标间具有相关性。
公共因子选为累计方差大于85%的因子,由表1得出,有三个因子符合条件,所以选择前三个因子为公共因子。
(2)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2得出,第一主因子中,生产总值、投资、财政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消费品零售总额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显现出经济发展的综合状况,故命名为经济模型因子;第二主因子中,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投资、人均财政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显现出人均发展状况,故命名人均水平因子;第三主因子中,经济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显现出经济发展质量状况,故命名经济质量因子。
(3)计算各因子得分。
由表3得出各因子得分为:F=0.5311+0.3079+0.1623,F表示区域经济的总实力得分,F的系数为各因子的贡献率,等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比三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
根据评价结果,可将甘肃省14个区域划分为五个类型:一、区域间经济实力差距有相对缩小趋势。二、兰州市经济实力最强位居榜首。三、酒泉和庆阳的经济实力较强。四、嘉峪关、金昌市经济实力较强但位次有所下降。五、平凉、白银、天水等市经济实力较弱。
三、甘肃省区域经济形成差异的原因
1、地理位置影响其与外部经济的联系,同时不利的自然环境影响其经济发展。
2、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了发展战略,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变为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从而甘肃失去国家的资金扶持。
3、国有经济占比过高,阻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型形成差异。
4、文化差异导致行为方式不同,思想落后的观念会造成技术引进缓慢、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等,进而阻碍经济发展。
四、提高甘肃区域经济实力的政策拙见
1、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2、利用现代科学,严格执行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3、认真审视各区域地理环境的优劣,构建适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
4、调整生产结构,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工业竞争力。(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理查德.A.约翰逊(Richard A.Johnson),迪安.W.威克恩著,陆璇,叶俊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梅长林,周家良编著,《实用统计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何晓群,刘文卿编著,《实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