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g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自我表现能力。本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化学实验课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是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必经手段。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和探索激情。
  
  一、大学有机化学和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演示不直观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反应方程式和机理数目繁多,书写费时费力,并且很不直观。尤其对于讲解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有些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和立体化学问题感到困难。在黑板上画出具体的立体异构时,很是费时,并且不具备规范性的比例关系。即使利用挂图和自制分子模型也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实际分子的立体化学。而有机化学中的大分子和高分子的结构,如淀粉、糖类和蛋白质等,都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进行演示,只能根据书本中的内容作简单介绍。现在的课程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大力压缩课时。故而,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精简的讲解,自学多练大都依赖学生的自觉行为。如果要系统地阐述某些问题,时间上不允许。但是部分学生反映自学时难度很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我们主动积极地进行了网络自学课件的开发,利用网络CAI课件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课时缩短、教学内容难以系统讲解的困难。
  
  2.实验内容零散,重点不突出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与理论课程的进程不协调,实验的重点内容限于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备实验,教学方法侧重“依瓢画葫芦”式的照方抓药操作,而且整个实验室所有的学生的实验内容和方式都一样,缺乏创造性的激励等弊端。因此,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没有多大兴趣,把做实验当作完成任务,将学习有机化学的重点放在记忆一些理论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一些反应以应付考试,不能理论联系实验深刻理解有机化学中的精华。
  
  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运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有机实验中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软件,视听教材、录像、Powerpoint課件。在基础理论课上运用多媒体电教室对基本实验仪器,基础操作进行演示和讲解。每次实验前,在对将要做的实验进行讲解后,在电脑中演示三维操作动画,先将整个操作流程播放一遍,然后操作步骤进行回放和停顿,引导学生发现需要特别注意的,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思考讨论后,抽查一位同学进行示范和讲解实验操作鼓励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并讨论操作是否正确和规范。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操作示范,学生按照操作顺序和要点再练习独立操作,并由老师逐一进行检查评估,指导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2. 精心选择有机物合成实验
  在有机物制备实验中,本着学习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巩固基本操作训练的原则,选择了一些产率较高的比较经典的有机合成实验,尽量保证每个合成实验都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教育学生不放过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不轻易苟同书本或文献的说法,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探索实验,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操作快速、规范,台面整洁有序,装置美观、稳固,并且要求学生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力求达到较高的产率,得到纯净的产品。由于选择的反应属于经典反应,实验条件易于控制,只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一般都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3.开设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结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知识,进行合成路线的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方法与实验装置的选择,产物的提纯与纯度的鉴别的设计,还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最佳的反应条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讨论,进行综合,反复修改实验设计方案,直至达到最佳实验方案与结果。这种研究性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独立动脑、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自觉地去查阅相关文献,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选择实验方法,制定实验步骤,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培养他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设计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为基础理解化学的能力为重点,特别是要以培养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春凤. 有机化学实验改革探素[J]. 广州化工,2004
  2.陈洪渊. 实验教学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摇篮[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素,2005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为语文教师,与作文打交道是常事。然数年来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作文题材却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写一件难忘的事,无非是运动会、春游、过生日……;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风雨夜里的意外来访……;写父母,无非是工作的辛苦、家务的劳累……知识面何等的狭窄,内容何等的干涩,题材何等的陈旧。真道是:“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题材单一,内容枯涩,学
新音乐课程教材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便于创新    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能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更能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保持对音乐的热情。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教师提出
[摘 要]绘本是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儿童喜欢的形式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布局美、绘图美、色彩美、文字美,具有深远的语言教学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妨牵手绘本,以绘本落实审美教育,以绘本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体验,以绘本拓展学生的语言实践渠道,以绘本营造充满童真色彩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乐读、想读、自主读、有创造性地读,真正实现“悦读阅美”的目的,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關键词
2008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新增“何”为高考考查的文言虚词之一,此虚词在近年高考中均未涉及,作为新增内容,考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何”在古文中有两种最常见的用法,其一为疑问代词,其二为疑问副词。下面我们先看它分别作为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时的意义分析。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
[摘 要]音乐节奏感是进行音乐欣赏与表现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节奏感越强,对音乐感知与表现的能力就越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音乐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引导学生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学会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与强弱。  [关键词]音乐节奏感;培养;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高效的体育课堂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理解,还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技巧。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体育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技巧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6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那么,怎樣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我缺乏的是经验,可我认为“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对这份职业的执著,更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要管理他们的学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也为学校和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在班级建设中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塑造团结奋进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班级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打造;班级文化;培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90—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设疑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和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其具备的强大优势为探索和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这种整合使分化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体协调,使其各成分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