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的问题、与社会需求均衡发展的问题、与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学校综合管理的问题、与人才的个性发展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认真对待。
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对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全面的规划和前瞻性的部署。对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战略意义。《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未来十年的总体任务是:优先方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努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培养是核心任务,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经。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龄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到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等等都属于这个系统之中,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尽相同的。温家宝总理说:“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对于不同的学校,对温总理指示三种人才的理解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关联是任何学校都有所属领域拔尖、一流和创新的目标,区别是不同领域的三类人才的内涵要求有所区别。我认为研究型大学是提高人的科学研究潜力,以培养专门化的前沿科学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型大学是以通识教育塑造高素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是提高岗位技能,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艺人才为目标。不同类别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就要求不同类别的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要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才能目标明确,才能使学校教育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新东方(全称北京新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创立之初,仅仅只是一个以短期培训系统为主的培训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全国闻名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新东方业务包括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出国咨询、图书出版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发展过程证明它的办学定位是准确的,它能够抓住教育环节中的空档,从这个空档中抓住“商机”,寻求机遇,并且坚持以“实用、就业和职业”为目标,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均衡发展问题
人才培养是各个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自身定位形成的。各种研究型大学的精英教育、各种层次的大学普及教育及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等都有自身的培养方向,当这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产生矛盾的时候,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定位。努力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得到社会认可,被社会接纳,并为社会需要。因为教育最终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脱离社会需求的教育是形而上学的,不切实际的,最终也会被社会抛弃的。
如现在有一种现象,大家都想办大学,想办法提高层次,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本来普及大学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喏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升格,而丢掉了自己的专长,都是不明智的。据了解,我国许多发达地区严重缺乏车工、钳工,缺乏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层服务人员,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有“缺位”现象,人才培养的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应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共享教育资源。应主动与企业、行业加强合作,建立校企、校校及学校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培养机制。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培养只有顺应社会需求均衡发展,才能真正使我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
三、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与地位的重要象征。所谓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一流的领军人物;一流的领军人物,必须要有一流的创新团队。为使学校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上,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近期和长期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既不能盲目引进,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秀教师。也不能裹足不前,夜郎自大。要根据现有教师实际,做好教师的稳定和培养工作。首先要稳定现有教师对伍,要创造教师创新工作的平台,有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机制。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其次主动做好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充实、更新自身知识,提高教师素养。因为生长于信息时代的“90”后的各类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广,受各类社会思想或思潮影响深,接受能力强,开放度高,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和人格独立意识强。同时,身处社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承受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完善更新自身知识,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做好“高、精、尖”教师的引进工作,以及各种形式的“借智”工作。使我们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机动灵活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优化教师结构,提升自身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稳定精干的教师梯队。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可,为学生所接受。
四、人才培养与学校综合管理问题
人们常说管理出水平,管理出效益。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同样管理既能出人才,亦能造就人才。管理无处不在,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各个环节的协调、平衡,都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大到领导层的管理,如领导层的决策水平、领导层的个人素养、领导层的宏观把握和掌控能力;中到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政策的制定与贯彻、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小到基层的贯彻和执行力度,那怕是我们一个职工的一个微笑,一个举手之劳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
人才培养与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自己的己任,一切为教育服务,一切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保障。
实际上,人才培养问题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问题。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上仅谈了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问题,这只是本人在这些方面的一点思考。但人才培养还需要学校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如课程设置问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问题、人才的个性发展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认真思考。我们只有精诚团结,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造就一个个合格的人才。
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对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全面的规划和前瞻性的部署。对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战略意义。《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未来十年的总体任务是:优先方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努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培养是核心任务,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经。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龄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到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等等都属于这个系统之中,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尽相同的。温家宝总理说:“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对于不同的学校,对温总理指示三种人才的理解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关联是任何学校都有所属领域拔尖、一流和创新的目标,区别是不同领域的三类人才的内涵要求有所区别。我认为研究型大学是提高人的科学研究潜力,以培养专门化的前沿科学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型大学是以通识教育塑造高素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是提高岗位技能,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艺人才为目标。不同类别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就要求不同类别的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要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才能目标明确,才能使学校教育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新东方(全称北京新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创立之初,仅仅只是一个以短期培训系统为主的培训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全国闻名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新东方业务包括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出国咨询、图书出版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发展过程证明它的办学定位是准确的,它能够抓住教育环节中的空档,从这个空档中抓住“商机”,寻求机遇,并且坚持以“实用、就业和职业”为目标,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均衡发展问题
人才培养是各个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自身定位形成的。各种研究型大学的精英教育、各种层次的大学普及教育及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等都有自身的培养方向,当这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产生矛盾的时候,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定位。努力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得到社会认可,被社会接纳,并为社会需要。因为教育最终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脱离社会需求的教育是形而上学的,不切实际的,最终也会被社会抛弃的。
如现在有一种现象,大家都想办大学,想办法提高层次,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本来普及大学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喏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升格,而丢掉了自己的专长,都是不明智的。据了解,我国许多发达地区严重缺乏车工、钳工,缺乏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层服务人员,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有“缺位”现象,人才培养的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应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共享教育资源。应主动与企业、行业加强合作,建立校企、校校及学校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培养机制。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培养只有顺应社会需求均衡发展,才能真正使我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
三、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与地位的重要象征。所谓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一流的领军人物;一流的领军人物,必须要有一流的创新团队。为使学校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上,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近期和长期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既不能盲目引进,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秀教师。也不能裹足不前,夜郎自大。要根据现有教师实际,做好教师的稳定和培养工作。首先要稳定现有教师对伍,要创造教师创新工作的平台,有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机制。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其次主动做好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充实、更新自身知识,提高教师素养。因为生长于信息时代的“90”后的各类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广,受各类社会思想或思潮影响深,接受能力强,开放度高,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和人格独立意识强。同时,身处社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承受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完善更新自身知识,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做好“高、精、尖”教师的引进工作,以及各种形式的“借智”工作。使我们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机动灵活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优化教师结构,提升自身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稳定精干的教师梯队。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可,为学生所接受。
四、人才培养与学校综合管理问题
人们常说管理出水平,管理出效益。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同样管理既能出人才,亦能造就人才。管理无处不在,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各个环节的协调、平衡,都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大到领导层的管理,如领导层的决策水平、领导层的个人素养、领导层的宏观把握和掌控能力;中到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政策的制定与贯彻、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小到基层的贯彻和执行力度,那怕是我们一个职工的一个微笑,一个举手之劳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
人才培养与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自己的己任,一切为教育服务,一切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保障。
实际上,人才培养问题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问题。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上仅谈了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问题,这只是本人在这些方面的一点思考。但人才培养还需要学校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如课程设置问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问题、人才的个性发展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认真思考。我们只有精诚团结,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造就一个个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