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标强调以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意识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中,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张扬。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58-02
引言:孔子的话告诉了我们,懂得学习不如爱好学习,爱好学习不如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找到学习的乐趣)。就是告诉我们要喜欢学习,并且发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会由衷地去学习,掌握更多的道理。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给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数学既然是好玩的,数学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我们有理由还给学生快乐的数学。快乐的学习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让儿童在课堂上正真活跃起来,以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我在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课时,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全班学生积极地参与各个程序的活动,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舒坦。开始采用“比比谁跑的快”、“谁堆得高”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从滑板上同时滑下和往上推。学生们全身心的开展这一活动,全班学生很快发现在这四种物体中,球滚得最快,最难堆;长方体、正方体滚不动,最容易堆,从这一现象中学生又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原因,虽然学生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学生的意识深处,感受到球容易滚动的原因是“球是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的原因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是平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虽然用去一定的时间,但学生真正“动”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清晰而又深刻的表象。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经常给学生灌输: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凡是都尊重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诚心诚意地鼓励学生,挖取学生的优点,真诚地告诉学生他们身上让你感到骄傲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执着地让他们明白你是欣赏他们的。这样学生的发言大胆了,争辩自由了。每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所预料的。
三、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很有重要意义。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
四、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如:在讲简易方程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想出一个数,然后加上3乘4得出的积减去5,再加上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好了,现在游戏开始。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13。我就告诉他你原来想的数是6,对吗?对。学生高兴的回答“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的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时我说好啊,这就是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将的简易方程。学好了这一章,你们就會像老师一样猜谜了。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数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五、加强个别辅导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总之,兴趣是一切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指引我们走向知识殿堂;兴趣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钥匙,它为我们开启知识之门,拥抱明天的梦想;有了学习兴趣的动力,何谈学习路上总惆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58-02
引言:孔子的话告诉了我们,懂得学习不如爱好学习,爱好学习不如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找到学习的乐趣)。就是告诉我们要喜欢学习,并且发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会由衷地去学习,掌握更多的道理。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给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数学既然是好玩的,数学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我们有理由还给学生快乐的数学。快乐的学习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让儿童在课堂上正真活跃起来,以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我在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课时,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全班学生积极地参与各个程序的活动,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舒坦。开始采用“比比谁跑的快”、“谁堆得高”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从滑板上同时滑下和往上推。学生们全身心的开展这一活动,全班学生很快发现在这四种物体中,球滚得最快,最难堆;长方体、正方体滚不动,最容易堆,从这一现象中学生又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原因,虽然学生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学生的意识深处,感受到球容易滚动的原因是“球是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的原因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是平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虽然用去一定的时间,但学生真正“动”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清晰而又深刻的表象。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经常给学生灌输: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凡是都尊重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诚心诚意地鼓励学生,挖取学生的优点,真诚地告诉学生他们身上让你感到骄傲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执着地让他们明白你是欣赏他们的。这样学生的发言大胆了,争辩自由了。每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所预料的。
三、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很有重要意义。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
四、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如:在讲简易方程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想出一个数,然后加上3乘4得出的积减去5,再加上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好了,现在游戏开始。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13。我就告诉他你原来想的数是6,对吗?对。学生高兴的回答“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的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时我说好啊,这就是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将的简易方程。学好了这一章,你们就會像老师一样猜谜了。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数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五、加强个别辅导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总之,兴趣是一切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指引我们走向知识殿堂;兴趣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钥匙,它为我们开启知识之门,拥抱明天的梦想;有了学习兴趣的动力,何谈学习路上总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