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对于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何紧扣时代脉搏,结合专业特色,推动实施“贴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探索课题。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文化活动等多元化载体,达到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高校培养目标是当下的有效途径。
一、主题与思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面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校园、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贴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旨在适应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新形势,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契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改变学生主要依赖课堂学习、缺乏真实社会体验的状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个性化发展,结合专业知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长为综合能力突出并富有道德责任感的时代青年。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所谓“实践”,就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在教育中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可以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促进良好情感的生成和正确价值观的构建。
1、立足专业,对接需求,提升社会责任感
实践育人,主要通过实践课程育人,综合实践课就是最基本的实践课程,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黄豆发芽,了解豆芽的生长发育情况,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统计班级学生零花钱的情况,了解同学的消费行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从多个方面拓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现在越来越受到德育专家的重视。
实践育人,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施行教育。例如“美化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参与到清洁环境卫生、培植花草树木等活动之中,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勤奋劳动的理想。例如,通过开展“美化班级”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群策群力、出谋献策,为建设优美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而努力。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此外,开展校园“四节”活动,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抓手,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四节”活动,丰富见识、增长才干,共同营造浓浓的校园氛围。主题活动还包括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都是拓展学生能力,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的有效实踐。
实践育人,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型”课程育人。基本包括安全教育、家政教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安全教育包括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食品中毒、防诈骗、防拐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遇险自救的能力。家政教育主要是传授家务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务技能,如洗碗拖地擦窗户洗衣做饭等等,锻炼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劳动教育侧重于体力劳动,让学生参与校内外的体力劳动,锻炼体魄、培养意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校地合作,设立基地,推动实践常态化
实践育人,通过有益的校外实践活动育人。校园之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就在于通过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校外实践育人,形式有很多。例如,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假期里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祖国风光的壮丽;还可以到具有教育功能的场室(馆)参观学习,丰富课外知识;还可以参加“修学旅行”活动,到广阔的天地体验真实的生活,有目标、有计划锻炼个人的能力。
三、思考与改进
1、加强顶层设计,稳定充实实践育人指导教师队伍。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融合机制,通过有效的保障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离退休教师、优秀校友、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实践育人指导工作,保证学生学习及实践的正确方向性,确保师资的高质量、多元化、延续性。
2、加强理论深度,形成知行统一、知信统一的新局面
面对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综合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力量,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为学生搭建感悟教育、实践锻炼、塑造自我的平台,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主题与思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面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校园、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贴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旨在适应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新形势,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契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改变学生主要依赖课堂学习、缺乏真实社会体验的状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个性化发展,结合专业知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长为综合能力突出并富有道德责任感的时代青年。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所谓“实践”,就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在教育中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可以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促进良好情感的生成和正确价值观的构建。
1、立足专业,对接需求,提升社会责任感
实践育人,主要通过实践课程育人,综合实践课就是最基本的实践课程,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黄豆发芽,了解豆芽的生长发育情况,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统计班级学生零花钱的情况,了解同学的消费行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从多个方面拓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现在越来越受到德育专家的重视。
实践育人,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施行教育。例如“美化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参与到清洁环境卫生、培植花草树木等活动之中,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勤奋劳动的理想。例如,通过开展“美化班级”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群策群力、出谋献策,为建设优美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而努力。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此外,开展校园“四节”活动,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抓手,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四节”活动,丰富见识、增长才干,共同营造浓浓的校园氛围。主题活动还包括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都是拓展学生能力,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的有效实踐。
实践育人,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型”课程育人。基本包括安全教育、家政教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安全教育包括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食品中毒、防诈骗、防拐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遇险自救的能力。家政教育主要是传授家务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务技能,如洗碗拖地擦窗户洗衣做饭等等,锻炼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劳动教育侧重于体力劳动,让学生参与校内外的体力劳动,锻炼体魄、培养意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校地合作,设立基地,推动实践常态化
实践育人,通过有益的校外实践活动育人。校园之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就在于通过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校外实践育人,形式有很多。例如,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假期里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祖国风光的壮丽;还可以到具有教育功能的场室(馆)参观学习,丰富课外知识;还可以参加“修学旅行”活动,到广阔的天地体验真实的生活,有目标、有计划锻炼个人的能力。
三、思考与改进
1、加强顶层设计,稳定充实实践育人指导教师队伍。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融合机制,通过有效的保障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离退休教师、优秀校友、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实践育人指导工作,保证学生学习及实践的正确方向性,确保师资的高质量、多元化、延续性。
2、加强理论深度,形成知行统一、知信统一的新局面
面对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综合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力量,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为学生搭建感悟教育、实践锻炼、塑造自我的平台,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