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是神秘的古籍,是一部传世悠久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渊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据说伏羲始作八卦,神农氏重六十四卦称《连山易》,轩辕氏重六十四卦称《归藏易》,周文王重六十四卦称《周易》,周公写卦辞、爻辞。《周易》是通过卦爻、象数、占筮的方式,表达其慎密的思维和玄奥的义理,集抽象性、灵活性和适用性为一体,被称为卜筮之学、天人之学、自然之学。实际上《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周易》的基本素材,“形成于殷之际或西周前期”。古今学者认定,《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要说明的是“卜”和“筮”并非一回事,殷商时期问事主要用“卜”,周代求神主要用“筮”。古时人们每有事情,都以“卜筮”的方式,先问天神和祖先灵鬼,求示吉凶祸福,以决策行为。殷人盛行龟甲之卜,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明证,周代盛行占筮,史料亦有记载;“卜筮”是当时有文化人主持的一种神圣的活动,而在朝廷则设有专门官职执掌。《易经》又是以卦象表现其演变形势的文化形式,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形成六十四卦的体系。《易经》将“天、地”,亦即“乾、坤”或日“阴、阳”表现为爻:“-”或“--”两种符号,以作为道体来认识,《经》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是为太极之形态,是形成四象(乾、坤、坎、离)、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乃至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前提和基础。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爻又表示变动和交错的意义;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而八卦为单卦,称为经卦;两卦相重,亦即六爻变化互动,可得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为重卦,称为别卦。《易经》中的八卦、直至六十四卦,起源于文字发明前的结绳记事,今天人们才认识到这是最简单的二进制数字符号的组合;“八卦”又是古人用以象征天道运行、“天人合一”和人事变化的八种符号,所以《易经》最初又称为《易象》。八卦与六十四卦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八卦”象征天道运行、人事变化、自然方位、身体脏腑、五行气象等不同情况和内容。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在物象分别代表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在五行分别代表:金、金、火、木、木、水、土、土;在节气分别代表:立冬、秋分、夏至、春分、立夏、冬至、立春、立秋;在人事分别代表:父、少女、中女、长男、长女、中男、少男、母;在方位分别代表:西北、西、南、东、东南、北、东北、西南;在属性分别代表:健、悦、丽、动、入、陷、止、顺;在阴阳分别代表:老阳、少阴、少阴、少阳、少阴、少阳、少阳、老阴;在动物分别代表马、羊、雉、龙、鸡、豕、狗、牛;在人体分别代表:首、口、目、足、股、耳、手、腹;在内脏分别代表:肺、大肠、心脏、小肠、肝、胆、肾脏、膀胱、胃、脾等等。
《易传》对于《易经》而言,是对《经》的注释、说明和阐述;虽然许多人认为《易传》是儒家解经的典籍,但专家认为“并非只是阐发孔孟两家的思想,而是吸收了战国以来许多哲学流派的观点,”并说“其内容和思想,颇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如‘阴阳’这一范畴,既不见于《论语》,也不见于《孟子》,而见于《老子》、《庄子》和《管子》以及阴阳家的有关文献。”《易传》“乃哲学著作,借用古代易学家的话说,乃穷理尽性之书,既言天道,又讲人事。”《易经》的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易经》是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人物经过了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易传》的过程。也有人提出神农、夏禹、周公等人,当代史学界考证认为《易经》确非出自一人一时。借用当代易学专家的话结论:《周易》所以影响后世,不是由于占术,而是基于《易传》所提出的理论。
东方微巨研究中心提供
《易传》对于《易经》而言,是对《经》的注释、说明和阐述;虽然许多人认为《易传》是儒家解经的典籍,但专家认为“并非只是阐发孔孟两家的思想,而是吸收了战国以来许多哲学流派的观点,”并说“其内容和思想,颇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如‘阴阳’这一范畴,既不见于《论语》,也不见于《孟子》,而见于《老子》、《庄子》和《管子》以及阴阳家的有关文献。”《易传》“乃哲学著作,借用古代易学家的话说,乃穷理尽性之书,既言天道,又讲人事。”《易经》的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易经》是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人物经过了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易传》的过程。也有人提出神农、夏禹、周公等人,当代史学界考证认为《易经》确非出自一人一时。借用当代易学专家的话结论:《周易》所以影响后世,不是由于占术,而是基于《易传》所提出的理论。
东方微巨研究中心提供